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秋美  侯军才 《科技信息》2011,(15):J0018-J0018
对不同变形量的ZK60镁合金进行不同固溶温度和不同固溶时间的固溶处理,分析ZK60镁合金变形和固溶处理对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变形量的增加,固溶温度的升高和固溶时间的延长,ZK60镁合金的硬度均提高。固溶温度的升高对硬度值的影响最明显,固溶时间次之,挤压变形量对硬度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Gleeble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含0.038% Nb (质量分数)的热轧TRIP钢在高温奥氏体区的热加工工艺,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组织演变和Nb的析出行为,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定量分析了Nb的固溶/析出程度.在1250℃奥氏体化5 min后添加Nb有70%固溶于奥氏体.在1000℃以上的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过程中Nb的析出量仅占总固溶量的3%,不能有效抑制静态再结晶,奥氏体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在900℃的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前析出Nb量已达到总固溶量的9%,再结晶被抑制而获得拉长状奥氏体.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可促进铁素体转变并细化铁素体晶粒.再结晶奥氏体或形变奥氏体状态下冷却至650℃时分别有占总添加量的48%和40%的Nb仍以固溶态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双相不锈钢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为扩大2507双相不锈钢(DSS2507)的实际应用,本研究探讨固溶处理温度对DSS2507组织结构、硬度及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定量金相法及硬度法研究固溶处理温度对DSS2507显微组织结构以及硬度的影响;通过电化学实验分析固溶处理温度对DSS2507抗腐蚀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上升,铁素体α相含量增多而奥氏体γ相含量减少,固溶处理温度为1 050~1 100℃时可使钢中铁素体相跟奥氏体相的比例达到1∶1。固溶处理温度为1 000~1 050℃时DSS2507的硬度降低;但固溶处理温度从1 050℃升高到1 200℃时,其硬度又逐渐升高。另外,随着固溶处理温度从1 000℃升高到1 200℃,DSS2507的耐均匀腐蚀和点蚀性能先增强后减弱,1 050℃处理的DSS2507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最优。【结论】固溶处理温度为1 050~1 100℃时可以使DSS2507两相比例达到1∶1,经1 050℃固溶处理的DSS2507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轧后在线固溶处理的要求,针对某厂已有设备条件,进行在线固溶处理输出辊道的改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对不同结构和材质条件下输出辊道的受热分析,为输出辊道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原有的铸铁辊道改为陶瓷辊道能够满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强化固溶态2024铝合金ECAP加工后的拉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温下对经强化固溶处理的2024铝合金实施了等效应变为0.5的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将强化固溶、形变、时效和晶界细化四者有机结合,制备出超高强铝合金,其硬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高达约191HV,610MPa和13%.强度-结构关系的定量计算表明,ECAP变形过程中所引入的位错,其对强度提升的贡献高达整个强度提高值的62.2%.研究结果还表明,强化固溶→低温ECAP变形→低温人工时效是提升常规铝合金的强度、制取超高强铝合金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固溶热处理对高Cr-Ni铸造不锈钢耐磨损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 了钢的磨损腐蚀性能与显微组织、硬度,耐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高Cr- Ni不锈钢的磨损腐蚀机制。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超过1150℃后,钢的耐磨 损腐蚀性能才明显增加;钢的耐磨损腐蚀性能与硬度无一致性关系,而与耐 腐蚀性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钢的耐磨损腐蚀性能、耐腐蚀性能、硬度均与组织 中析出相的性质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950~1150℃固溶处理时温度对00Cr26Ni8Mo3Ti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050~1100℃之间固溶处理可以得到最佳的组织与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添加Cu–Ag合金颗粒制备Ag2205双相不锈钢,并分别在1 050,1 075,1 100,1 125和1 150℃对其进行固溶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电化学工作站及覆膜法等研究固溶温度对Ag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及抗菌性能的影响,并与母材2205及Cu2205不锈钢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Ag2205材料内γ相体积分数逐渐降低且γ相先变粗后细化,而α相体积分数逐渐提高;此外,微米级的含Ag相主要分布于α基体及α/γ相界处,升高固溶温度会促进Ag相溶解;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含Ag材料洛氏硬度和抗拉强度均先降低后升高,但伸长率持续增大,当固溶温度为1150℃时,Ag2205综合力学性能最佳且优于母材与含Cu2205材料的力学性能;Ag的加入会降低2205材料的耐蚀性,但提高固溶温度可改善其耐蚀性能,且在1125℃固溶后,其耐蚀性已优于母材耐蚀性;3种材料中,Cu2205材料的耐蚀性最好;当固溶温度大于等于1 075℃时含Ag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Cu2205材料及母材则不具备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强变形固溶现象及其研究发展过程、铝合金强变形固溶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强变形固溶铝合金的时效特性.同时,指出了铝合金强变形固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应用THERMECMASTRE-Z型热加工模拟机对钢坯加热、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进行了试验研究。加热试验中发现,在1150℃时钢中Nb(C,N)已大部分固溶,且发生原始奥氏体晶粒突然长大现象,在1200℃时Nb(C,N)几乎全部溶解。控轧试验证实,形变量和形变温度对再结晶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最大。控冷试验表明,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对晶粒度的影响较明显。析出相基本上分为以钛为主的TiNb(C,N)较大尺寸析出和以铌为主的NbTi(C,N)较小尺寸析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材料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固溶处理对ZC61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40℃×24 h固溶处理后,铸态ZC61镁合金中沿晶界呈粗大、近似连续网状分布的非平衡共晶组织发生大量溶解,以细小、不连续颗粒状分布在基体上.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固溶态合金的最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为229.5 MPa、132.8 MPa和13.6%,较铸态合金分别提高了19.9%、16.3%和51.1%.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轧后在线目溶处理的要求,针对某厂已有设备条件,进行在线固溶处理输出辊道的改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对不同结构和材质条件下输出辊道的受热分析,为输出辊道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原有的铸铁辊道改为陶瓷辊道能够满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时效后的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确定了析出相的类型、粒度分布、含量及组成结构式.结果表明:氮含量低的1Cr22Mn15N0.6以M23C6型碳化物析出为主,氮含量高的1Cr22Mn15N0.9以(CrFe)2N1-x型氮化物析出为主,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中析出物的总量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硬度测试及微拉伸试验等方法,分析了AISI310S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温度大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大变形后,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在不同变形量下均未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在变形量较小的情况下,微观组织以高密度位错和位错缠结为主;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微观组织以形变孪晶为主;当变形量增大至90%以后,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尺寸细化至纳米量级,深冷轧制晶粒细化程度显著高于室温冷轧。深冷轧制态的屈服强度、拉抗强度和硬度也均高于室温冷轧态。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延伸率明显下降,拉伸断口形貌均从韧性断裂向准解理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5.
对固溶后的2195铝锂合金挤压板材进行5%~25%的冷轧变形,并对变形后的板材进行了人工时效处理,通过组织分析和拉伸实验,研究了固溶后冷轧对2195铝锂合金挤压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轧变形量增加到20%时,板材厚度方向局部纤维状组织之间呈45°剪切带;当冷轧变形量继续增大到25%时,剪切带出现在板材整个厚度方向上.冷轧板材经过时效处理(155℃保温28 h)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随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均先升高后降低.冷轧变形量为10%时,试样时效后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达最大值,分别为575,604 MPa和13.7%.时效试样的屈强比先由未冷轧变形的90.8%增加到20%冷轧变形量的97.4%,再略降至25%冷轧变形量的97.1%.综合分析组织和力学性能,认为2195铝锂合金挤压板材固溶后的冷轧变形量应控制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节镍无磁不锈钢Cr18Ni6Mn3N的热轧及固溶后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分析了其固溶和时效析出后的组织演变规律、冷变形过程中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磁性能.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的固溶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均高于SUS304不锈钢;800℃保温4 h后,在晶界析出粒状氮化物,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逐渐沿晶界凸起片层状析出物并向晶内生长,保温20 h后,凸出的片层状析出物直径达20μm.冷轧压下率18.3%时尚未发现形变诱发马氏体组织,随着变形量增大,马氏体含量增多,磁导率上升,但与相同条件下的SUS304不锈钢相比,冷轧板固溶后相对磁导率可降至1.002,因此可用于低成本无磁不锈钢领域.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电化学耐腐蚀性能实验,研究铜对热轧301奥氏体不锈钢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铜热轧301不锈钢中由富铬碳化物((Fe,Cr)7C3)组成的小条带数量明显减少,而孪晶数量明显增多。这说明铜的加入促进了铜、铬等元素的固溶,同时降低了热轧过程中不锈钢的层错能。铜和铬在不锈钢中的固溶有利于形成富铜和富铬的钝化膜,因而提高了不锈钢的整体耐蚀性,但添加质量分数1.8%铜未能改善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金相组织观察(OM)、常温拉伸试验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固溶保温时间对7050铝合金固溶程度、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合金组织的回复再结晶程度增大,变形晶粒转变为等轴晶粒.7050铝合金中的难溶相Al7Cu2Fe和Al2CuMg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仍然难以溶解;7050铝合金较理想固溶处理制度为477℃固溶1 h,经过121℃时效24 h后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Rm=605 MPa、Rp0.2=547MPa、A=12.8%.  相似文献   

19.
在热模拟实验中,通过奥氏体区不同时间的等温得到具有不同固溶Nb%、相同晶粒尺寸的奥氏体,然后以1~5 K/s冷速冷却至室温获得连续冷却膨胀曲线.在Rios理论推导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Johnson-M ehl-Avrami-Kolmogorov(JM AK)方程和可加性法则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不同固溶Nb%条件下的奥氏体→铁素体相变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固溶Nb%对指数n没有影响,而动力学参数k随着固溶Nb%的增加而减小,即固溶拖拽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温压缩实验,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302HQA的冷变形行为.组织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冷变形过程产生了形变马氏体.进一步磁性检测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形变马氏体的量也增加;在小变形条件下,变形速率对形变马氏体的生成量影响较小;当变形量增加到50%时,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加,由于变形热效应的影响,形变马氏体含量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