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理学的学科观问题是近年来理论心理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直接与另外一个理论心理学问题--"心理学危机”紧密相关.主流心理学长期以来受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其心理学学科观以"解释、实验、客观”为主要特征,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还原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而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影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补充,坚持以"理解、人文、主观”为特征的心理学学科观,在心理学研究中表现出整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人性观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及最根本的问题.人之为人就在于他所具有的与动物不同的"类"本质.本文通过对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分析,指出前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失落,而后者与之相区别的主要方面则在于对人的类本质的追求与回归.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科学划界"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如何进行科学划界事关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事关心理学能否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对心理学划界标准的理解,反映了心理学家不同的哲学观、科学观和理智背景,折射出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提供了理解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和侧面.  相似文献   

4.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哲学基础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影响①关注内在经验的直接描述而不是因果分析或实证说明;②关注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和意向性;③关注人的价值与意义.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影响①强调自由、选择和责任;②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③强调自我观和"我-你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概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以上3位心理学家们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的研究由来已久.它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也是起起落落,直至20世纪60年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发展起来时,无意识研究才随意识研究重新回到心理学的主流中.本文重在从信息方法的角度,提出"看见光线"法与"看见光源"法两个新概念,对现有无意识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并做出评析,以期为无意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心理学"是元科学的重要组成,是"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分支。本研究在具体区分两种"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对西方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主题、发展历程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分析。期此努力,促进国内学人对西方"科学心理学"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种基于人类大脑半球机能一侧化的"半球认知风格"理论观点的提出,人们发现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各个层面上广泛存在着所谓"半球风格"现象。运用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概括和指称东、西方两种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能够为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东西方两大科学体系的各自特质、认识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提供一条新颖而实证化的研究路径。为避免这种分类与概括的简单化和主观化,从辩证思维的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人类科学思维的社会与文化属性,并有选择地运用实验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的量化手段和测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常识性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关联的批判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心理学在科学化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渐渐远离了人类日常生活,彰显着浓郁的自然科学品性,成为心理学家孤芳自赏的一种标签。常识性心理学可使人的心灵活动得到素朴、直观理解,是常识心理学而非心理科学使得人们的日常心理生活成为可能。常识性心理学不应该是“落后”或“非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而应该是科学心理学的一种学术资源。“共在”是常识性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之间由分离到对话的关系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西方道德心理学基于规范、习俗之别明确区分了道德领域和非道德领域,但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领域的内容和结构可能存在差异.近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与西方人的道德领域划分不同,中国人把"不文明"作为典型的不道德行为,并以"文明"程度作为判断一个人行为道德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基于"文明"的道德判断提示我们,社会规范的界定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哲学奠基人笛卡尔与现代心理学创始者冯特这两位各自缔造了一门现代学科的开风气者之间在思想史逻辑上的内在勾连问题仍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学术领域。从意识的内在性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发现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如何为冯特的科学心理学先行奠基,并内在决定了科学心理学的可能与界限。而其它心理学势力所作的反抗冯特的努力由于仍始于笛卡尔的座架并最终停留于其内,结果往往沦为由笛卡尔所塑形的现代心理学的内部辩论。  相似文献   

13.
人性观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及最根本的问题,人之为人就在于他所具有的与动物不同的“类”本质。本文通过对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分析,指出前者的基本特征是对人的类本质的失落,而后者与之相区别的主要方向则在于对人的类本质的追求和回归。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赖尔的知识分类引起了哲学界的新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知道如何"是否意味着能力,以及"知道如何"是否只是一种特殊的"知道什么"的知识。本文在明确区分知识的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的基础上,利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赖尔的分类及其批评者的意见,指出赖尔的分类仍应坚持,只是须将"知道如何"理解为内部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将"知道什么"理解为内部表征的陈述性知识;但"知道如何"并不等同于能力,能力不仅与"知道如何"有关,也与"知道什么"有关,还与身体状况有关,而能力的实际发挥甚至还需要某些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一方面通过历史追踪的考察,揭示了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影响心理学的效果,是为心理学塑造了关于心理进化符合与机体进化同样的逻辑的盲目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的存在的维度的分析,阐明心理进化所符合的它自己的逻辑,而不是生物进化的逻辑,从而揭示进化论在向心理学领域的运用性扩展的过程中为心理学设置的思想陷阱或理论误区。文章研究结论同时暗示了,心理学必须自觉地超越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思想框架,才有可能寻求到它自己的目标和归宿,从而获得它的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芒福德是在技术哲学领域试图把心理学作为技术哲学基础的先锋。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芒福德认为原有的以"身体"为基础的技术哲学已不能解释新技术的现象,必须为新的"后工业时代"寻找更结实的哲学基础。芒福德以心理学为技术哲学的基础,把技术的起源追溯到心理原因,分析了造成现代技术困境的心理因素,提出要走出现代技术困境,必须先健全心灵。芒福德的"心理化技术哲学"为当代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章颐年是我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科学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卫生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留学美国期间,时值美国心理卫生运动在比尔斯的倡导下正如火如荼开展之时,他深受影响,遂以中国的比尔斯自许,立志要在国内掀起心理卫生运动的浪潮。他最先将"心理卫生"作为一门课程引入我国大学课堂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卫生领域学术专著《心理卫生概论》。同时,他在大夏大学创立了教育心理学系和校级心理学会,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心理学通俗刊物-《心理季刊》,创设国内首个心理诊察所。  相似文献   

18.
论心理科学发展的伦理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需要现代伦理规范的约束.心理学的伦理约束是对心理学的一种规范与保护,这种伦理约束规范了心理学的研究,促进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心理学的质量.心理学的伦理约束体现在对研究者主体的伦理约束,对研究对象的伦理思考与伦理待遇以及研究过程与程序上的伦理规范.加强心理学的伦理约束应注意做到:制定详尽的伦理道德准则、树立研究者的伦理意识、提升研究者的伦理觉悟、对青年心理学研究者的伦理规范培训以及在学术群体内成立专门的机构审查和监督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伦理约束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心理学自产生以来,对于西方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义对主流心理学的核心假设-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批判,动摇了实证主义在心理学中不可一世的地位,使心理学关注历史化价值因素成为可能;女性主义心理学动摇了主流心理学的男性中心主义霸权,使女性经验与主观性成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范畴;女性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女性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不同的角度引起了心理学家对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反思,促进了心理学方法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心理学产生于对人的心灵现象进行测量的技术目的,所以一开始就是技术主义的.心理学越来越向纯技术化方向发展,导致了其人道主义的严重失落,这一趋向导致心理学走向困境.技术与人道主义两者并不矛盾,均出于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目的.在过去的数个时代由于现代功利主义需要而导致了科学技术与人道理想的分裂,心理学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新的时代又向人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与人道理想的融合并构建一种新型的技术人道主义成为可能.构建心理学的技术人道主义主要是进行研究技术的改造,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注重转变研究者的人性观和解释能力的培训,二是注重优化传统的小型化非机械化技术,三是注重从传统文化开发新型的人体自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