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成层地基中静压单桩挤土效应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成层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模型桩整个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在均质不同软硬地基中静力压入单桩过程产生的位移场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了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不同的位移变化模式,并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特别是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位移随水平和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均质地基挤土位移的最大值与压桩深度存在滞后效应;对于成层地基,最大径向、竖向位移均出现在软硬土层交界面处,由于软硬土层力学性质的差异,土体位移主要表现为,软层处位移变大,硬层处位移变小。试验获得的结果便于进一步明确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内在机理,对预估沉桩的施工影响和指导沉桩设计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素砼桩复合地基是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当其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时,会有明显的挤土效应。通过广东省某高速试验段原位试验,对较小桩间距下不同施工方案桩体及土体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素砼桩桩间距为1.2 m时,连续振动沉管施工成桩质量较差,不宜采用;而采用隔桩跳打施工时,桩体沿纵深方向不同深度水平位移量较小,桩体倾斜度满足设计要求;另外补桩施工时,周围桩体不同深度水平位移量明显小于土体位移量,桩身位移变化小,成桩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假定桩侧摩阻力与该点位移符合纯弹塑模型的基础上,对层状土中桩体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桩和桩间土的变形特点。最后,利用复合地基的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层状土中桩体复合地基的荷载一沉降关系及桩土应力比公式,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其精度进行了验证,表明荷载一沉降的理论关系式具有满足工程实际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沉桩挤土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平面圆孔扩张理论推广到空间轴对称条件,改进了沉桩引起的位移解析解;考虑土体的弹塑性和挤土引起的土体性质的变化,利用有限元法对沉桩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沉桩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沉桩挤土效应的求解应考虑空间轴对称条件,沉桩引起的挤土效应将影响桩基础的计算结果,解析解较有限元结果更接近试验值.  相似文献   

5.
筏-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分析筏-桩-土共同作用工作性状的实用计算方法—位移协调法[1].该方法假定筏极与桩土地基位移协调,对矩形筏板根据其边界条件和变形性状采用一种双重三角级数位移模式.对拉土地基采用单桩计算方法—考虑桩压缩性的位移协调法[1,2],分析桩土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位移协调条件和力平衡条件建立筏-桩-土共同作用的分析方程.可求解筏板与桩土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桩土地基的应力及沉降、筏板的沉降、弯矩、扭矩及应力和桩筏基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文中对桩筏基础、片筏基础及性承台的分析与设计具有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ADINA平台,应用位移贯入法对静压沉桩的连续贯入的全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均质土中静压沉桩产生的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与成层土中静压沉桩产生的位移和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有限元分析表明,在均质土中,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土体的水平位移和挤压应力呈对数衰减,且与桩的贯入深度有关;在成层土中,成层土的影响比均质土的影响要大,主要体现在软硬土体分层处土体位移加大,土中挤压应力剧变,出现应力间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桩体易开裂、弯折,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AMESim软件建立了桩-土系统的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振动沉桩过程中激振力频率和土质条件对桩-土系统的振动摩擦特性的影响.对比不同参数下沉桩位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擦力的变化曲线,得出激振力频率以及土质条件对沉桩效果的影响规律:激振频率越高,沉桩振幅越小;土的黏聚力越大,沉桩阻力初始值越大;土容重越大,沉桩阻力变化速率越快.从而获得摩擦力较小的激振频率区间,以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中桩-土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简便地预测路堤在荷载下发生的沉降变形,必须对桩基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计算.针对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中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情况,假设路堤土中基底相对位移下土柱间滑移面剪应力垂直分布,考虑桩顶上刺入路堤、桩端下刺入下卧层以及桩侧负、正摩阻力非线性分布,分析了路堤-桩-地基土整体在应力与位移协调下的相互作用.通过迭代计算求得路堤内等沉面高度与加固区中性点位置,得到戴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下的简单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通过2个工程实例实测数据对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填土路堤高度大于2倍桩净间距的工况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素混凝土桩在施工中振动沉管及回旋钻机成孔施工工艺的不足之处,采用了回旋切土工艺成孔的素混凝土桩.阐述了该工艺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了其优势及不足,并介绍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软土地基时采用的沉降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静载荷试验以及现场表面沉降监测,验证了回旋切土工艺成孔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软土地基的效果,表明对该类工程地质软土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液化侧扩地基中桩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桩基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桩土共同工作的非线性关系.对土弹簧单元施加侧向位移模拟在液化侧扩地基中,土体产生的侧向位移以及液化侧扩地基中的桩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合理地解释了地震液化引起地面大位移,对桩基产生破坏的实际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全站仪在近岸打桩定位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种新的实用观测模型,模型中桩的方位根据船的方位确定,桩的坡度由船上的设备获得,通过测量圆桩侧边一个切线方向的水平角和竖直角,以及桩身上任一点的三维坐标对圆桩桩中心进行定位;通过测量方桩棱线上任一点的坐标对方桩桩中心进行定位.根据数学模型,利用EVC在基于WinCE的拓普康(GPT-7502)智能全站仪上进行了软件实现,观测结果可以用无线电传输到船上,船上利用掌上电脑(PDA)接收并以图形的方式给出偏差示意,指导打桩船移动,通过实际工程的现场测试,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静压楔形桩沉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楔形桩与等截面桩在静力沉桩过程中的沉桩效应,在软土地基中分别对l根等截面模型桩和3根不同楔角的楔形模型桩进行静力沉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整理分析,获得等截面桩与楔形桩在静力沉桩中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径向位移、沉桩压力与沉桩深度的规律及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楔形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分别随沉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下沉并靠近桩中心;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均出现在1倍平均桩径处,最大竖向位移为平均桩径的5.78%~9.45%,最大径向位移量为平均桩径的0.92%~2.04%;楔形桩沉桩所需的沉桩压力随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且增加的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3.
结合莆田地区某住宅小区基础施工实例,阐述了试桩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试桩过程的各项内容;分析了持力层为中粗砂卵砾石-碎卵石情况下管桩沉桩试桩过程及终压力与桩端的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为工程桩打桩提供依据;为同条件工程试桩确定一个比较具体的标准及作为条件相似工地的施工经验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浇薄壁管桩成桩振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现浇薄壁管桩成桩振动的特点和评价方法.为合理评价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的沉桩振动效应,结合一现浇薄壁管桩软基处理工程,进行成桩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实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有评价方法存在不足,指出今后应加强不同场地成桩振动传播规律和建筑物安全振动强度阈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合理选择桩基础方案。关于中间型桩,桩的负摩擦阻力、桩的沉降预估、可靠度与安全系数系统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静力压桩施工的准备工作、压桩程序及终止压桩的控制原则,阐述了静力压桩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围绕沉桩定位过程中影响船舶运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船舶的运动规律,并根据船舶运动规律、施工需求,提出了“分方向定位法”,该方法在满足码头施工沉桩的精度情况下,较大幅度提升了沉桩效率,经过实际运用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共振密实法加固可液化地基的效果,对宿(迁)新(沂)高速公路某15m厚粉土地基场地采用可变频振动桩锤和自行研制的十字形振动杆进行处理,并进行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在应用CPTU测试进行液化判别的基础上,利用分析得到的相对密实度、有效内摩擦角和压缩模量等场地土性参数和抗液化性能变化对处理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扼要叙述打桩振害的判别依据,并对打桩的振害机理进行分析。结合某市安置小区工程在松散砂土地基上打桩实例,进行打桩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对在该地基上打桩振动振害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在该松散砂土地基中打桩是导致周边建筑物损坏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0.
混匀堆料机的混匀效果一直是堆料机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侧式悬臂混匀堆料机人字形堆料工艺的原理 ,任意两层堆积的物料量相等是提高原料的混匀效果的重要因素 ,从而导出行走速度与来料、悬臂胶带机运行速度的匹配关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