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现存的一些动物看起来与它们远古祖先别无二致,这些“活化石”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是否一直没有变化?例如,难得一见的欧氏尖吻鲛鲨鱼,其因其非常奇特的外观——粉红色的躯体以及头部前面突起的长而扁平的尖吻,而被人们当中新闻来报道.不过,欧氏尖吻鲛让人更感兴趣的是它们特殊的演化史.作为尖吻鲛科唯一物种的它们,在长达1.25亿年的历史中几乎没有变化,似乎意味着它们的演化完全停滞了,因此,欧氏尖吻鲛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海龟是一种古老而十分有趣的动物,它的龟壳由连在一起的骨头组成,骨盆和胸都包含在内,这在脊椎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结构特征最早出现在2.2亿年前的三叠纪,当时恐龙正在地球上称霸,所以海龟也被称作动物界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熊猫宝贝     
《科学大观园》2020,(6):44-47
正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萌宠滚滚大熊猫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宝,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黑白两色的皮毛,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圆滚滚胖嘟嘟的身体,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使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为全球萌宠动物。  相似文献   

4.
它们或是躲藏在睡莲的漂浮叶下面,或是将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动物王国中的这些物种各有神通,都可以称得上伪装大师。通过退色和与环境融合,这些动物利用隐藏的艺术作为自己在自然界生存的法宝。动物采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2,(3):30-31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研究人员称,猛犸象和冰河时代的其他大型动物走向灭绝,并不能只归罪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一项新研究显示,物种大灭绝是由气候变化、失去栖息地和人类影响这些因素相结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权利视域,人们对动物是否拥有道德权利持有不同立场,但他们似乎都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存有一定程度的曲解与误读。重新认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厘清自然选择与"弱肉强食"、物种差异与物种歧视、道德能力与道德权利的逻辑关系,对深入探讨动物权利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本文不主张动物拥有实质性的道德权利,但认为动物权利论是人类对动物道德本分与道德责任的一种表达,是人类生命自我扬弃与进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入侵物种是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的一大问题,因为一些外来的动物会捕食当地物种,不但威胁了它们的生存,还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在海岛环境中尤为严重,极端情况下的入侵物种(通常由人类活动带来)会导致当地物种走向灭绝。根据国际鸟盟的统计,在过去的500年间,诸如老鼠、猫等动物已经导致超过70种鸟类灭绝,而如今这种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1,(1):26-27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些乖巧、可爱的小宝宝都是动物王国中最濒危的物种,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接受专人的看护和喂养。从白鲸宝宝到马达加斯加冕狐猴,看到这些魅力无穷的小精灵,你会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5,(3):76-77
谁说只有人与人之间才有友谊,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大自然的造物主同样那么神奇,他使不同物种之间也能产生令人羡慕的友情、亲情,而这些动物界中奇妙的“跨物种”情感场面温馨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0.
物种入侵是种恶例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的能在移居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会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然而,追溯最早的物种入侵其实就是物种迁徙,只是刚开始的时候,物种从甲地迁徙到乙地或丙地,没有对移居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破坏,到了后来,移居的物种对迁入地的生态和  相似文献   

11.
<正><正>在已经被人类鉴定出的170万个物种里,银杏孑然一身,它曾经的那些亲缘物种,都在2.7亿年以来的无数场浩劫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银杏被称为世界第一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从物种受威胁的等级来看,银杏比大熊猫还要“大熊猫”。根据《世界自然保护红色名录》,银杏属于濒危物种,而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已经在2021年从濒危降为易危。那么,为什么大街小巷里还有这么多的银杏树呢?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动物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可这些朋友正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威胁.据科学家统计,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物种中有99%已经灭绝.这就意味着,自从生命诞生以来,大约有10亿个物种曾出现在地球上,而又最终消失.只有一个物种生存得非常成功,那就是人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3):64-6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人比其他动物聪明,但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作为一个物种,我们过于自大了。进化生物学家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动物拥有比我们还要出色的大脑,它们的许多能力只是被人类误解罢了。这些科学家认为,从乌鸦到树袋熊等许多动物都表现出这种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的智力。例如,长臂猿发出各种具有不同含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毒蛙——这种地球上最致命的动物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众多物种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著名的动物保护倡导者,辛格从理论层面持续对物种歧视进行抨击。其学说认为,感受性(sentience)是一种动物享有利益,且其利益应当在道德上被平等考虑的充分条件。然而,因为辛格在定义和使用“感受性”概念时,没有严格区分痛苦(suffering)和疼痛(pain)概念,导致其理论存在一定的含混性。本文中,我们首先尝试对“感受性”的理论内涵做出更为细致的澄清,认为辛格所指的“感受性”应当被精确理解为“关于疼痛的现象意识”。其次表明了,辛格动物保护学说的理论基础还关涉到关于动物意识的探究。最后,借助当前关于动物意识以及他心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对辛格的动物保护学说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5,(16):58
科学家们日前发现了地球物种大灭绝的规律,从而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地球生物随时可能会再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地球在遥远的过去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这些灭绝一次次将地球生物推向绝境。科学家发现,物种灭绝并不是源于什么突发事件,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家研究了数千种水生生物化石,分析了这些生物在过去5亿年里多  相似文献   

17.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22):61-61
近日,科学家住澳大利亚北部近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驼背海豚。这一发现起源于野牛动物保护协会(WCS)试图解决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中一场持续数十年争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项目主管霍华德·罗森鲍姆说:“许多年来,关于驼背海豚的物种数就一直存在争论。”科学家曾提出,在驼海豚属(学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在2007年发现了数千种植物和动物新物种,其中十种最奇特的跻身年度十大新物种排行榜.这份名单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国际物种探索中心(IISE)每年公布一次.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许多动物物种都有感知地球磁场的能力。它们能感知磁场的方向、强度或者倾斜度,并且把此类信息作为导航线索。虽然早前已经存在多个生物化学模型可以解释动物这样的能力,但是科学家对这些能力背后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灿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0,(23):26-27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所谓的活化石,"如果没坏就不要去修"这句谚语可能再适合它们不过了。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它们得以生存下来并且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它们是非常独特的植物和动物,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