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机膜反应器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管状无机膜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并以环己烷脱氢反应为例,考察了膜反应器长度,反应物进样量,膜的选择渗透性和渗透率,以及吹气流量等因素对反应器热力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对Knudsen扩散多孔膜,表面扩散多孔膜,分子筛膜和致密透氢膜等膜反应器进行了讨论比较  相似文献   

2.
KD306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积分反应器,测试了KD306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本征动力学,建立了幂函数动力学模型。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残差分布合理,参数回归显著,模型能真实反映KD306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3.
丙酮和氢一步法合成MIBK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i/γ-Al2O3为催化剂,在管式连续流动微型反应器中研究了丙酮和氢气的反应。产物主要为甲基异丁基酮,副产物主要为异丙醇,以合成MIBK为目标,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载体种类和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SO_2在活性炭淤浆反应器中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传质阻力难以消除。当反应器进口中微溶性限制组分氧相对SO_2大大过量时,通过改变反应物的进口浓度来测小颗粒的反应器体积积分平均的氧化反应速率,可间接验证推断的本征反应动力学;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气体反应物在活性炭浆液中的化学吸收过程,因此可通过改变活性炭催化剂的淤浆浓度、粒径及反应温度,测得各动力学参数、传质参数及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5.
SO2在活性炭淤浆反应器中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传质阻力难以消除,当反应器进口中微溶性限制组分氧相对SO2大大过量时,通过改变反应物的进口浓度来测小颗粒的反应器体积积分平均的氧化反应速率,可间接验证推断的本征反应动力学,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气体反应物在活性炭浆液中的化学吸收过程,因此可通过改变活性炭催化剂的淤浆浓度,粒径及反应温度,测得各动力学参数,传质参数及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模拟非牛顿型发酵介质,在内径为0.15m,高为0.975m的环隙气升式反应器内,考察了液体流变性质和导流筒结构对气液传质的影响,提出了体积氧传递系数(KLa)的经验关联式。实验表明:对于较高粘度的假塑性流体,反应器内部采用整体式导流筒结构,将有利于传质和混合,其性能优于采用开窗式导流筒或无导流筒的反应器。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醇萃取脱煤中有机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半连续和间歇式反应器中对酸处理后的煤样进行超临界醇萃取脱硫的研究。半连续反应器中的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有机硫的脱除率和煤失重均增加;从精煤回收角度考虑,应采取较低反应温度和较长萃取时间的方法;在醇中添加适量水对有机硫的脱除有利。间歇式反应器中的结果表明:乙醇的脱硫效果优于甲醇;用酸处理后有机硫煤样的脱硫率高于原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在超临界醇萃取过程中加入KOH可极显著地强化脱硫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烟气脱硝用尿素水解制氨工艺的放大规律,通过建立中试装置来模拟工业反应器的传递过程,对尿素水解工艺开展了中试及工业化放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溶液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气液相平衡可采用修正的LewisRandall方程和Herry方程分别描述。当操作温度为150℃时,反应-扩散准则数M为0.036,表明尿素水解制氨为液相慢反应,本征反应速率远小于氨气扩散速率,反应器的产氨速率由动力学控制,可简化为温度和反应平衡常数的函数;水解反应器内加热蒸汽发生冷凝换热,液相区则产生泡核沸腾;根据中试试验数据建立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指导工业反应器的结构设计。该研究将为烟气脱硝用尿素水解制氨工艺开发及反应器放大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水力旋转生物膜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研究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hr,本装置脱氮效果较好,停留时间为8hr时TN去除率达62.5%,氮的去除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BOD面积负荷设置为5-7g/(m^2.d)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反应系统出现参数敏感的理论依据和各主要操作参数对反应系统热稳定性和参数敏感性的影响,及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热稳定性和参数敏感性的研究的近期进展,为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50年代中提出的阴离子聚合和80年代初报道的基团转移聚合,从整个内容上将它们作为两种聚合技术,分成为若干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综合、归纳和对比,作为教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反应体系的活性聚合进行了闻单的回顾,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高分子界中较为重要的活性聚合体系并进行了评价和工业展望.  相似文献   

13.
1,3-二氧庚环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功能高分子材料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与其相关的均聚及其与烯类单体共聚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它们的聚合机理和所得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方面具有高活性和良好的分子剪裁性,通过调节催化荆的微结构或温度、压力等聚合环境的变化,可以在分子层次上实现烯烃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组装,实现聚合物物理性质的调控,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过渡金属催化荆的合成及其负载化,水相烯烃聚合及活性聚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不对称聚合     
本文综述了不对称聚合领域的新进展,包括不对称合成聚合,不对称选择聚合及不对称分子的聚合三大类,同时还叙述了不对称聚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聚合反应工程的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聚合反应工程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聚合动力学和模型化、聚合反应器的操作特性和放大设计、计算机在聚合反应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硫酯存在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研究。比较了三种乳化剂对聚合体系稳定性和分子量控制的影响。在单体含量约8%时,以阳离子型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铵(CTAB)为乳化剂可以得到稳定的微乳液,且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即产物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多分散性系数小于1.3.产物的子量控制在4万以下时达到较高的精度。聚合过程存在明显的聚合恒速期。而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则需加入长链醇类助乳化剂。助乳化剂虽可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单体含量,但不利于微乳液分子量的控制。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和体系的稳定没有明显影响。胶乳直径小于30nm,略大于未加链转移剂的正常微乳液聚合胶乳。产物的立体规整度较高,间规PMMA占59%。  相似文献   

18.
19.
用氯化苄为引发剂,氯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喧为配体,采用开放体系,外加搅拌,氮气保护下,进行了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溶液聚合,研究了不同深剂,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和配体比例对聚合的影响。测定了转化率,分量和分子量分布,并对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计算了聚合体系的活性自由基浓度。结果证明,在开放体系下也能较好地实施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窄分布的聚合物。同时还进行了苯乙烯在同样溶剂和温度下的热聚  相似文献   

20.
苯乙烯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氯化苄为引发剂 ,氯化亚铜为催化剂 ,2 ,2′-联吡啶为配体 ,采用开放体系 ,外加搅拌 ,氮气保护下 ,初步研究了苯乙烯在 95℃ ,水为分散相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 .结果表明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平稳 ,分子量随转化率基本呈线性增加 ,分子量分布随转化率变窄 ,且分布比一般的自由基聚合窄 (分布指数可达 1 .63 ) .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为一级动力学关系 ,经计算 ,聚合体系的活性自由基浓度为 1 .1 8× 1 0 - 8mol/L.为了进一步验证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的可控性 ,还进行了相同温度下的苯乙烯悬浮热聚合 ,结果与相同时间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相比 ,转化率高 (分别为 3 8.5 %和 2 8.1 % ) ,分子量大 (分别为 7764 2和 45 670 ) ,分子量分布宽 (分别为3 .0 2和 1 .67) ,进一步说明了在原子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的苯乙烯悬浮聚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