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新体系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按照国务院对我国粮食生产的部署,由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启动实施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针对粮食持续丰产和产后减损增效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集成转化与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11,(z1):70-72
日前,国家正式启动“‘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根据科技部的统一部署,安徽省将继续承担“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任务,并与与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签订了“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协议.“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坚持“突出关键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加速成果的转化;整合其他科技项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注重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强与科技特派员、种业企业的结合,延伸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内涵”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科技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据此原则和协议要求,安徽省进一步确立了“十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原则、总体目标及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3.
《太原科技》2011,(8):105-105
2011年7月12日,国家科技部、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万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粮食科技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总结了“十一五”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并对做好“十二五”粮食科技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市场供应趋紧,粮食安全形势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必须认清“十二五”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资讯榜     
首届“中国技术转移环境建设与机制创新研讨会”在杭州举行;火炬中心:2008年度国家创新基金工作启动;三部门: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科技部:启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新政策年内出台。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5日,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联合举行“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视频会议”,这标志着“两税合一”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科技、财政、税务部门收看了本次会议。科技部部长万钢、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正9月26日,科技部、财政部在京共同召开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下简称转化基金)启动推进会。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上还开通了转化基金官方网站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网站。万钢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渠道还不十分通畅,主要原因就是科技创新链条上的各  相似文献   

7.
王鸿庆 《华东科技》2011,(12):14-17
2011年10月,科技部召开全国范围的视频会议,主题是传达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在会上,科技部万钢部长、财政部副部长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从而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科技经费管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技》2008,24(15)
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8月5日在北京联合举行"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视频会议".科技部部长万钢、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等出席讲话.  相似文献   

9.
资讯     
9月26日,科技部、财政部在京共同召开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下简称转化基金)启动推进会。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上还开通了转化基金官方网站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网站。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2日,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在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召开“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座谈会”。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议上强调高等农林教育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郭庚茂,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主持会议开幕式。全国50多所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负责人共计17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旨在依靠科技进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经过积极争取,我省被确定为示范省之一.承担“辽宁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该课题于2004年着手实施,重点探索辽南晚熟区高产高效、辽西半干旱节水保苗、辽中北中晚熟区增密度促早熟等三种技术集成与示范新模式.目前已获得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05,(5):28
4月26日,科学技术部在合肥组织中国农科院刘更另院士等省内外9名专家,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点课题—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安徽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实施方案符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总体要求。目标具体,方案可行,同意按照实施方案尽快组织实施。这标志着安徽省即将加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行列.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技》2012,(12):3-I0001
6月12日,科技部、财政部在北京共同组织召开科技惠民计划工作会议,正式发布《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启动科技惠民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王伟中指出,近年来,各级科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11,(Z1):30-32
“十一五”期间,该课题全面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及省科技厅配套支持开展的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运行与绩效评估,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工程”运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决策支持.同时,在粮丰工程的实施基础上,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 -2020》 的部署及安徽省粮食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了安徽省粮食产业发展研究、提出粮食科技项目建议,制定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合肥科技》2006,(10):15-16
近期,我省农村科技工作得到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在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方面,我省争取到3195万元科技经费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特派员的存在直接激活了农业资源,用市场的方式解决了农业问题。2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表示,要想破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无一不需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创新。张来武说,今后会重点推进五项工作。包括改造农民生产条件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渤海粮仓和旱作农业科技工程,现代种业体制改革,国家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1,(Z1):4-5
安徽地处江淮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总量常年居全国第6位前后,是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和输出省份之一.发展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从2005年起,省政府通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大力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高产创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科技日报记者:安徽是全国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安徽的粮食丰产工程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总结和交流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进一步研究部署未来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切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科技部于7月29日—30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各粮食主产省和重点省科技部门负责人、知名科技专家等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科技支撑为主题,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9.
《甘肃科技》2009,25(24):I0003-I0003
科技部和财政部12月18日隆重召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实施十周年总结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大会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11,(Z1):58-59
黄义德,中共党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单季中稻超高产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主持人.黄义德长期从事作物栽培、节水农业技术等教学科研工作,在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2005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安徽省实施,为科研教学成果应用于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黄义德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勤勤恳恳地战斗在粮丰工程的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评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他带领的团队也被授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课题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