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润芳 《科技资讯》2013,(24):249-249
正式宣告新媒体入住文明社会的发展之际,相继而来的就是各种危机层出不穷,不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的处理危机公关的能力提出很大挑战.本文从中选取“麦当劳315”和“西门子冰箱”两个案例分析微博时代下,危机公关的新特征,同时,通过两起典型的微博类危机公关事件,提出危机公关处理新表现.  相似文献   

2.
波兰团结工会1989年9月执政后,当时上台的马佐维耶茨基总理对危机深重的波兰经济采用了所谓的“休克疗法”。说来已一年有余。波兰的“休克疗法”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年轻经济学家耶·萨克斯向团结工会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突袭波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波兰便宣告覆亡。今天,重温一下当年波兰人民遭受入侵、奋起反抗及其失败的历史。对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还是有益的。一、战前的波德关系十八世纪末,波兰被俄普奥三国瓜分而亡后,波兰人民经历了一百二十三年的亡国生活,终于在1918年11月恢复了独立。波兰独立后,就面临着德国的威协。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初期,两国关系更加紧张。这不仅因为波德之间有但泽和“波兰走廊”的纠纷。而且波兰是希特勒未来东侵苏联的前哨阵地和西占西欧的可靠后方。但在1934年1月29  相似文献   

4.
(接上篇)五、“两个口号”论争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虽然“两个口号”内容并无实质差异,但还是发生这让当事人几十年始终没有解开疙瘩的论争,首先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提口号固有的认识。如周扬们所提“国防文学”口号在受《八一宣言》启发、并借鉴苏联“国防文学”口号同时,他们面对“九.一八”和“一.二八”后民族危机的严重形势,认为“在战争危机和民族危机直迫在眼前,  相似文献   

5.
暴力活动正像一张张血盆大口,吞噬着普通百姓的生命。3月31日好像成了一个转折点,这一天在费卢杰发生了“辱尸事件”,也标志着伊拉克反美武装人员的暴力行动开始升级。对美军士兵的袭击扩大为将矛头频繁对准滞留在伊拉克的外国人,而一切行动中最让人震惊的就是一起又一起的人质事件。虽然大多数人质最后被释放或成功解救,但一个接一个的人质惨遭处决,处决人质的场面刻意被录像,然后交给媒体,经由媒体传向全世界,令人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被绑架的外国人质不少于60个,涉及的国家有十几个,包括美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波兰、捷克、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土耳其、黎巴嫩、埃及、巴基斯坦等国。伴随着伊拉克权力移交过程,伊拉克反美武装人员向他们仇恨的人展开了一场“人质大战”;而在暴力和仇恨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平民成了被攻击的目标,不论是在绑架事件中,还是在“汽车炸弹”、“人体炸弹”袭击中;不论是在中东,还是在高加索、莫斯科、东南亚……本期《封面话题》,主要梳理了几个月来发生在伊拉克的几起重大人质事件。为对恐怖活动这个最新特点的成因有所了解,我们一起追踪一下“基地”的一代领导人和东南亚恐怖分子首领的心路历程和罪恶行径。最后,我们回顾一下普通百姓生命被吞噬的几个个案。——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的大清洗使革命前后涌现出的在党、政、军、经身居要职的优秀人才惨遭屠戮,波兰人首当其冲。他们都以“人民公敌”和“叛徒”的名义除掉了!现在大家都明白他们是怎样的“人民公敌”的了。后来我又认识了一个波兰人;他原来是捷尔仁斯基的战友,叫列坚斯。他是国家政治保安总局驻莫  相似文献   

7.
<正> 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民间表现人民智慧、测验人民智慧、培养人民智慧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的特殊形式。藏族民间谜语,古藏语称“德乌”。在现代藏语中,因地区差异,称谓不一。安多藏语称“楷”,西藏口语称“嗄凑”,玉树地区至今仍沿用古名称“德乌”。它是藏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用心血和汗水培育出来的一束独放异彩的文学奇葩,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于藏民族生活沃土之中。不论是宽敞的草原帐房,还是在农村的藏家山庄,每当茶余饭后,或劳动间隙,人们总是爱三三两两,或合伙成群,开  相似文献   

8.
步步为营,新的较量还在今年秋天。大选临近,瓦文萨采取攻势。波兰政坛一年多来相对稳定的“一池春水”被一阵寒风吹乱。前不久瓦文萨总统和执政联盟之间展开的一场政治大较量,引发了空前严重的波兰政府危机。  相似文献   

9.
1989年波兰风云突变。执政40多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在6月14日和18日的议会两院举行选举中遭到惨败,团结工会上台,组成了以马佐维耶茨基为总理的联合政府。波兰的国名去掉了“人民”字样,国徽加上了旧时的王冠。不仅如此,在新政府的经济纲领中还提出了“出售国有财产”,实行“大仓业私有化”的政策。这样,在经过4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之后,波兰又一次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0.
浅谈英语快速阅读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有关外语考试,阅读与理解占了很大的比重.加强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事在必行.在阅读课教学中.不论是“机器人”或的教学法还是“婆婆嘴“式的教学法,都不易提倡.笔者认为快速阅读应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1.
波兰华沙有不少博物馆,其中华沙要塞第十博物馆与众不同,十分特别。这里原来是沙皇修建的一座要塞监狱,囚禁过许多著名的爱国志士。它是老沙皇压迫和奴役波兰人民的历史见证。 1814年秋,奥地利、英国、普鲁土、俄国、法国等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重新瓜分欧洲和殖民地,波兰王国同沙皇俄国建立了所谓皇亲联盟,俄国沙皇也就成了波兰国王。不甘忍受屈辱的波兰人民于1830年11月19日发动了著名的“十一月起义”——反俄武装起义。沙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六十周年。关于二战的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细致的研究。但是对于希特勒这个人类魔鬼、德国灾星来说,到底是依靠什么魔术去欺骗其国内人民,统御他的部下,让他们“死心塌地”地为其卖命呢?相信这一问题不论是对希特勒个人的寻根,还是对二战史实的探索和对今后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波兰的债务》中译本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后,似乎不曾引起我国经济学界和读书界的注意。笔者却认为,这本小册子很值得一读。1980年,波兰发生了波兰同志自己所说的“政治经济危机”。围绕着如何认识危机的由来、发展和前景,波兰朝野有过深沉的思索和热烈的争论,出现了不少总结过去、探索未来的著作。《波兰的债务》(原名《波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债务》)便是其中之一。它以作者的身份和对于波兰外债问题的独到分析而引人注目。小册子的作者斯太凡·英德里霍夫斯基是波兰著  相似文献   

14.
英国和波兰是能够决定下次欧战发生与否的,——英国凭了它的力量和威信,波兰则是由于它地理上的位置.如果英国和波兰能够预先声明他们将要讨伐侵略者,那战争的可能就会大大的减少了.德国如果确切的知道英国、法国、波兰和捷克要联合起来对付它,它就决不敢进攻苏联.在同样的情形之下,它也不敢想向奥国染指.然而,伦敦终于坚决地拒绝了参加东欧罗加诺公约.有许多人相信英相葛雷在一九一四年夏天所发明白表示态度的宣言也许能够防止战争的.有许多人相信在现今进展的危机中,英国所负的责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1月初以来,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聚集大量中东难民,频繁冲击波兰边境,试图由此进入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难民与波兰军警爆发冲突,难民危机愈演愈烈,引发国际关注.此次难民危机使东欧地区局势愈发复杂和动荡,地区国家对抗持续加剧,短期内难以恢复平静.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改革开放,接纳了市场经济,也接纳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20世纪90年代初,直销业登陆中国。似乎一夜春风百花开,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不论是老牌直销公司还是新兴的直销公司,迅速地汇集在中国大陆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场直销风暴。  相似文献   

17.
波兰在历史上曾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1772年第一次被瓜分后,波兰丧失大片疆土。列强的侵吞及当权贵族的孱弱无能激起波兰人整顿国是的强烈愿望。经过不懈努力,波兰于1788年至1792年间召开议会(即所谓“四年议会”)。在这届议会里,爱国主义者获得优势,他们不顾贵族豪强们的反对,于1791年5月3日通过了一部新的宪法,史称“5·3宪法”。新  相似文献   

18.
正毋庸置疑,使馆和记者都是波兰十月事件的目击者,但他们对十月事件的性质和波兰前途的看法,却截然不同、针锋相对。他们的看法分歧由小到大,唱了一场对台戏。1956年10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召开八中全会,改选中央第一书记,改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戴着所谓的"右倾民族主义错误"大帽子的前波党总书记哥穆尔  相似文献   

19.
4月13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同前去访问的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举行会谈。塔斯社报道,双方就苏波关系等“迫切问题坦率而友好地交换了意见”。两国首脑指出,50年前在苏联卡廷森林中波兰军官被杀害的情况“已经查清”,苏联历史学家最近发现的文件表明,苏联三四十年代任内务人民委员(内务部长)的“贝利亚及其助手应对此负责”。在会谈中,戈尔巴乔夫代表苏联“向波兰人民及其死难者的亲友表示深切的慰问”。同一天,塔斯社发表声明,正式承认约1.5万名波兰军官在卡廷森林中是被苏联警察杀害的,并且再次强调,“从发现的档案材  相似文献   

20.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位卓越、独特、多情、忧郁却极具民族情怀的伟大音乐家、钢琴家,其创作的大量钢琴作品已成为波兰民族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的标志.其中,1838年所创作的《A大调波兰舞曲》(作品40之1)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曲中的第一、二两主题的旋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故而称“军队”波兰舞曲,它体现了波兰人民在抵御敌人时无所畏惧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表达了肖邦炽热的民族情感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