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海口市滨海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1,2008年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提取了海口市滨海旅游区1991-2001-200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并结合GIS技术手段、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LUCC景观格局特...  相似文献   

2.
湖泊旅游区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其它类型景区相比,湖泊旅游区的安全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湖泊旅游区安全管理现状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湖泊旅游区旅游安全的主要表现形态,并系统地提出了湖泊旅游区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漳州滨海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州是闽南金三角旅游区的薄弱环节,通过对漳州滨海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其具有的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把开发建设漳州滨海旅游带作为振兴漳州旅游的重点和突破口的构想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东滨海旅游带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滨海旅游带作为一个区域单元,从区域经济角度对山东省滨海区域旅游发展的差异进行了总体分析,继而从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和旅游交通三方面系统分析亍山东省滨海旅游空间结构,发现山东滨海旅游带区域旅游发展存在很大不平衡.最后,提出了实现山东滨海旅游整体协调发展的如下对策和建议:发挥各自特色优势,构建三大滨海旅游区;进行统筹规划,实施联合营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利益主体角度出发,调查研究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等的旅游安全意识,分析海南滨海旅游的常见突发事件,强化滨海旅游安全意识和有效管理,提高旅游安全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选取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气候类型区的滨海旅游区——亚龙湾、巽寮湾和北戴河作为案例地,基于3地30 a气象数据进行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在统计近5 a网络关注度各月指数的背景下,建立回归方程分析气候舒适度与网络关注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空间差异下的滨海旅游区旅游气候舒适期季节分布、舒适期长短、舒适度变化幅度具有纬向地带性的分布特点;其网络关注度随气候舒适度升高而增大;网络关注度变化幅度随着纬度升高而增大,这与气候舒适度变化规律一致;游客网络关注度与旅游气候舒适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气候舒适度可能是造成游客网络关注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连滨海城区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沿海城市已经开始新一轮的城市滨海城区建设.新兴滨海城区的旅游开发也随之成为热点和急需讨论的问题.文章从新城建设的起源及内涵出发,介绍了新兴滨海城区的概念和特点.并以大连滨海旅游为例,阐述了大连滨海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的现状、经济影响和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8.
从类型结构、资源价值及外围旅游资源等方面对舒城县百丈岩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通过目前百丈岩旅游区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认为百丈岩旅游区的开发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据此提出了百丈岩旅游区的旅游发展定位及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最后提出百丈岩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终南山是西安旅游区亟待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后备基地,针对开发终南山旅游区在中西部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和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系统分析了该旅游区的资源特点及外部开发条件,并提出了今后的开发原则及方向.论述了终南山旅游区可建设成为西安市郊的休闲度假中心、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多功能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提出了终南山旅游开发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旅游资源富集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必须贯彻生态旅游理念,这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但如何让生态旅游的理念从思想层面进一步落实到行动层面,真正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互利共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规划及景观管理等概念借鉴到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实践中,把斑块、廊道、基质这三类景观要素及其三元网络结构引入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规划,能在保证旅游区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不断构建其空间异质性的同时维持旅游资源的风景美学价值,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在脆弱生态区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西北旅游区旅游竞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在此基础上,以滇西北旅游区为例,分析了滇西北旅游区的概况及旅游竞合条件,对滇西北区旅游竞合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是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经济、法律以及教育和行政手段,协调旅游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关系,处理景区的部门、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相互关系,使旅客具有良好的旅游环境,使景区旅游经济得到长期稳定的增长的一种管理形式.本文对如何完善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国内旅游者的属性、时空分部规律、旅游行为等,并在此基础上就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开拓旅游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滨海旅游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并产生了众多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该文对国内外以及广西的滨海旅游发展作了概述,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榴  姜俊 《河南科学》1996,14(4):476-482
根据各地区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组合类型、旅游环境条件及旅游资源开发前景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照顾到行政区的完整性,本着由高级到低级,由综合到单项,由大到小逐级划分的系统原则,将河南省旅游区划分成旅游区,旅游景区,旅游景点三个等级,并分别对旅游区,旅游景区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郑雅频  郑耀星 《科技信息》2007,(9):165-165,138
滨海度假旅游是世界度假旅游的主流类型,伴随着海洋开发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度假旅游发展的条件成熟,滨海度假旅游将成为近期旅游发展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发展滨海度假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滨海度假旅游优化发展的若干对策,以期使福建省的滨海度假旅游发展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7.
黄黎  袁远  吴明作  邬洁  李新峰 《河南科学》2007,25(5):873-876
通过对河南省鲁山县上汤旅游区的风景资源及拟开发区的环境容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其资源综合评价值为6.485,景区旅游容量最小值仅为384人/d.说明该旅游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环境容量,以保证生态旅游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提出控制环境容量的建议,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通渭华家岭旅游区旅游资源介绍和评价、旅游区定位研究、范围及布局模式的确定、功能分区和项目规划、旅游形象的总体设计等,分析探讨了"旅游组团+旅游联系带"布局模式在乡村旅游区规划中的实践意义和必要性,对国内同类型旅游区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提出关帝山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并基于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特点及关帝山的旅游资源概况,设计观光旅游型、山地运动型、宗教朝觐型、生态休闲型、会议商务型等五种旅游产品,以期对关帝山旅游发展规划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出以面状旅游区为分析单元的新方法。首先从海量社交媒体数据中提取个体旅游时空行为, 然后基于行为计算城市的旅游区结构, 最后分析旅游区的游客行为特征和游客客源特征,以旅游区为节点、旅游区之间的旅游流为关系构建旅游区网络, 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在对苏州市的实证研究中, 基于行为计算得到7个旅游区, 这一结果与苏州市旅游规划中的“一核一带三区”空间格局基本上一致。对苏州市旅游区的特征分析表明: 1) 古城和古镇是苏州市旅游的核心区域, 游客分散且距离远; 2) 苏州城区及附近的旅游区更能吸引跨旅游区的旅游行为; 3) 苏州旅游区网络已经形成多中心结构。通过实证研究, 验证了基于社交媒体数据计算城市旅游区结构和以面状旅游区为分析单元研究城市旅游的有效性, 为城市旅游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