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侠 《世界科学》2004,(6):13-13
18世纪,当法国名数学家和天学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在回答天理论中上帝如何存在时说:“我不需要‘上帝存在,这样的假设。”他使用微积分和牛顿引力定律来解释使行星避免脱离轨道的力量,他认为正是这种力量使太阳系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拉普拉斯的理论没有解释太阳系来自何  相似文献   

2.
关毅 《自然杂志》2017,39(2):149-156
正在距地球约4 0光年的宝瓶星座,围绕一颗红色超冷矮星TRAPPIST-1,运行有7颗与地球大小、温度相似的行星。它们运转轨道与母星接近,接收到的光照与太阳系金星、火星或地球相似。这些岩态行星均可能有液态水存在,其中已有3颗行星被确定位于宜居带,是潜在的生命家园。这简直如同太阳系的翻版。7颗行星相距不远,如果站在其中一颗行星的表面,就可以欣赏其他行星的升起和落下。按照美国航天局的说法,这一最新发  相似文献   

3.
余楚 《科学》2006,58(4):4-4
据英国Nature.2006,441:305报道,随着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所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太阳系外行星已被发现(超过170个).所发现的行星也越来越小。近年来,研究人员已探测到7个被称为“热海王星”或“超级地球”的行星。这些行星的质量比地球大5~20倍.在绕与太阳相似的恒星的很近的轨道上运行(轨道周期为2~15天),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多星体系,由三个“海王星”质量的行星组成,  相似文献   

4.
<正>1992年夏天,在美国夏威夷的一座山顶上,两位科学家使用望远镜发现了一个穿越双鱼座的光点,这个不起眼的小天体位于距离海王星10亿千米之外的轨道上,它的发现标志着科学家们真正发现了柯伊伯带,从而将人类对太阳系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个存在着大量冰冻天体的地带,它的形状像一个甜面包圈。那里曾经被认为是一片虚空,但那个小天体的发现,证明它并非一无所有。它的存在表明,在太阳系已知行星的轨道之外还潜藏着一个更加神秘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太阳系的行星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被厚厚的大气层覆盖着的灼热金星,“躺”着自转的天王星,不久前才被逐出行星之列的冥王星……通过行星探测器的探测,行星的本质越发变得清晰。那么,在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是哪一颗?磁场最强的行星是哪一颗?四季变化最剧烈的行星是哪一颗……如果让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的行星们如此这般地进行较量,那么,我们的地球在哪些方面能够成为胜者?  相似文献   

6.
太阳坐镇在太阳系中心,用它那强大的引力“巨手”把太阳系的其他成员牢牢控制在自己周围。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是九大行星,它们一刻不停地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行星运行的轨道呈椭圆形, 有点像鸭蛋。以下因素对太阳系天体的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导演作用。  相似文献   

7.
另类太阳系     
刘星 《科学之友》2004,(9):24-25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8月号刊登的美英天文学家的文章中介绍,在其他类似太阳系的星系中,行星因距离恒星太近,根本不可能成为“地球”这样的天体。太阳系很可能真的与众不同,原因在于地球是行星中的“小个子”,而目前已经发现的至少120个类似太阳系的其他星系中,行星都是多气体的“大个子”。如果这种说法正确,太阳系可能真的很“另类”。  相似文献   

8.
何宁 《科学之友》2000,(12):14-15
1930年发现的冥王星可能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颗巨大的彗星。这一发现还意味着,在冥王星之外遥远的地方,可能有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绕太阳运行。在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999年2月11日上午11时29分,按照最新的轨道数据,冥王星重新成为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因为,在其248年轨道周期刚刚过去的20年里,它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阳。冥王星轨道在太阳系平面之外倾斜17度——是水星轨道倾斜度的2.5倍,后者是九大行星  相似文献   

9.
谢懿 《世界科学》2009,(3):11-15
46亿年前,银河系中某个不起眼的地方正在孕育着什么?星系中弥漫的氢和氦以及固体尘埃开始凝聚并在形成分子,由于无法承载自身的质量.这一新形成的分子云便开始了坍缩,在不断加热和混合的过程中,一颗恒星诞生了——它就是我们的太阳。目前我们还不确切知道到底是什么触发了这一过程,也许这一切都源自于近邻恒星爆炸死亡时所产生的激波……然而据我们所知,太阳是唯一的。从诞生太阳的薄盘中形成了8颗行星,一开始这些行星之间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最终在太阳旁的第3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而这些生命也开始探索他们所在的太阳系,但时至今日依然有6个太阳系的未解之谜有待解答。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一位美国行星学家的研究,如果太阳系不是含有木星和土星,智慧生命可能就不会在地球上产生,如果没有这两颗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太阳系将充满致命的彗星,它们经常地撞击地球,阻碍地球上高级生命形式的发展。木星和土星的质量分别为地球质量的318倍和95倍。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这两大行星的强大引力担负了将上万亿颗彗星弹入星际空间的任务。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的乔治·韦瑟里尔多年来一直用一台计算机模拟如何在围绕着新生恒星旋转的残骸圆盘上形成行星。他模拟的太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所处的太阳系被一团巨大的椭球状彗星云系环绕包围着,该彗星系名叫乌特星云系(OortCloud)。它的分布范围极广,远到海王星轨道之外,近约为距我们最近恒星的距离之半。根据传统的观点.该星系是1950年由荷兰天文学家让·乌特(JanOort)首先提出的,这些彗星一般处于遥远的星系中,直到流量使乌特星系摄动.从而使某些彗星改变飞行方向而进入太阳系内部。一旦靠近太阳.这些彗星往往会在太阳系中统日旋转好几十年,直到逃逸到外层星际空间,或者与诸如行星一样的别的天体相撞。几十年来.彗星的这种运动状况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接受…  相似文献   

12.
海王星轨道以外,离地球数十亿公里的地方被天文学家称为“太阳系的禁区”。他们认为,那里充斥着令人恐惧的黑暗和寒冷。“禁区”内的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远离太阳者,因此十分寒冷,它稀薄的大气层在大多数时间里都被冻结成固态。 如果能有载人飞船在太阳系浩瀚空间的边缘穿行,恐怕在航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没什么可看的风景。事实上,直到20世纪后期,天文学家们都认为,那里惟一值得一看的就只有冰封的“小”行星──冥王星和它那奇奇怪怪的卫星──冥卫。所以,也许无需在此停留,不如快马加鞭去探索更加遥远的星系吧! 太阳系…  相似文献   

13.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07,29(5):283-287
太阳和绕它公转的地球等行星体构成太阳系。在太阳系的成员中,只有地球处于适宜的宇宙环境,孕育了生命,万物繁衍,生机勃勃,智慧文明在迅猛发展。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在太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着环绕其它恒星的行星系?是否还有存在生命、乃至高度文明的行星世界呢?这是我们人类很早就思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进步,搜寻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取得了重大进展,寻找到另一个地球也是前景越来越好的。  相似文献   

14.
海王星奇观     
海王星,这颗有着“笔尖上的发现”之称的行星(在人们观察到海王星之前,有两位数学家发现,天王星旋转时总是偏离自已的轨道。他们根据此现象,推算出了海王星的正确位置),在太阳系的位置排行第八位。由于它远居太阳系的边缘,既没有“行星之王”木星的大红斑,也没有土星那么绚丽夺目的光环,以致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平淡无奇。然而11年前,当长途跋涉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掠海王星后,一切都改变了,海王星一跃而成太阳系中引人瞩目的行星。况且,谁能忽视一颗天空飘落“钻石雨”的星球呢?梦幻般的蓝色星球1846年9月23日…  相似文献   

15.
超乎任何人的想象天文学家对恒星的起源所知甚少,但认识正在迅速加深。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惟一可供天文学家研究的星系只有人类所处的太阳系。过去10年间,其他星系之行星的发现以及复杂电脑模型的创建表明,太阳系好像属于特例。更常见的似乎是庞大行星以极端轨道绕恒星转动。然而,美国航天局(NASA)去年夏天开始投入使用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却开辟出更广阔的视野。它专门用于接收穿透力强的红外线,从而可以观测厚密星际云团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过程。运行仅仅数月之后,“斯皮策”望远镜就超出了创建者们最乐观的预期。它不仅找出了新生…  相似文献   

16.
除了想了解这些壮观的不速之客的自然愿望之外,对彗星的组成的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原因。人们一般地认为彗星保持着早期(行星形成时代)太阳系情形的特有记录,彗星的这种记录比其他行星的都要完整得多。彗星比行星小得多,因此其内部产生的作用可以忽略,而他们在远离太阳的地方度过了大部份的时间,使得由太阳诱发的过程也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现在已知的太阳系中的任何宇宙空间也许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尚没了解的兄弟星球正等待着我们地球人去发现……。——我想无论谁肯定都考虑过这个问题。人类在很久以前就知道,除了太阳和月亮以外,以恒星为背景不断改变位置的还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即所谓的五大日月行星。这并不是哪一地方的人发现的而是人类共同认识到的。以波德定律为线索波德定律公布于世后不久,人们开始设想,在太阳系中除了五大日月行星以外,或许还有其他行星。波德定律是在1772年彼坦贝尔哥大学契切乌斯教授将瑞士学者波奈所著的法文版《自然观察》一书翻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位美国行星学家的计算,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我们太阳系中存在第10颗行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迈尔斯·斯坦迪什是在分析了天王星的运动之后得出上述结论的。如果确实存在第10颗行星,那它的引力将拖曳天王星和海王星绕太阳的运动。关于这两颗行星偏离它们预期轨道的说法,引起了一场是否存在一颗尚未发现的大行星的激烈争论。如果用一颗行星的运动情况来探知是否存在第10颗行星,则这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必须被准确地测定,以使天文学家能鉴别出小偏  相似文献   

19.
<正>太阳系外的行星是什么模样?科学家才刚开始有所知道科学家发现的系外行星(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数量,就像涓涓细流已变成滚滚洪流。从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以来才不过20几年,地面和空间观测技术的进步就让已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飙升至2000颗以上。这些系外行星中包括"热木星""超级地球"及其他奇异类型的行星。这些在太阳系中没有的行星类型,逼迫科学家把他们有关行星  相似文献   

20.
在太阳系的行星间航行了5年多,访问了地球的几个邻居后,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已经到达目的地——木星。有关木星的探测资料不断从宇宙飞船发回地面,人们不仅对太阳系中这颗最大的行星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太阳系诞生的过程。美国太空实验室著名科学家,领导这次伽利略号宇宙飞船探测任务的约翰·劳伦斯指出:飞船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探测任务。发射过程几经波折以前科学家将宇宙飞船送到其它行星所用的方法是在宇宙飞行过程中,适当调整飞船接近某一行星的行进轨道,便可利用该行星的重力场,以弧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