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1843年表面上看去似乎平淡无奇,然而在这一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联手合作,共产主义运动从此活力倍增。与此同时,科学界也顿起“硝烟”,两位小人物“不约而同地冲在发现新行星前列,他们是英国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青年天文学家勒威烈。1846年,这颗淡蓝色的星星终于被证实是新行星,并被命名为海王星。亚当斯和勒威烈共同分享了发现海王星的荣誉(详见本刊今年第3期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行星名称的传统含义,全面评述和回顾了历史上对X行星的搜索、小行星的发现和地位的变迁、海外天体的发现,以及对冥王星的行星资格的质疑,表明行星的名称是人类文明的遗产,第十行星的命名是一个综合历史和文化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在若干年内发射一颗专门的天体测量卫星,以0.5 μas的定位精度,用天体测量方法,对距离约64光年范围内的约200颗类太阳恒星周围的类地行星进行搜索,获得一个在上述距离之内可能具有宜居条件的行星的完备样本;然后就用地面的大望远镜或者其他合适的太空望远镜,对这一样本中的恒星进行高精密度的测光观测,从中找出具有凌星现象的候选者;对这些候选者进行高分辨率分光观测,确定相应行星有无大气层以及其大气的化学成分,尤其是光谱中有无带有生命活动痕迹的气体的特征,并最终确定在这颗行星上是不是真正有生物生存。如果最终能够找到一颗这样的行星,那无疑将是科学上的一项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6.
本评述了国际天联合会(IAU)2006年8月24日大会关于太阳系行星的决议。简短回顾了该决议出台的背景,评述了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第一草案的缺陷,指出最后通过的修正决议是一种科学理性的回归,同时也指出了这个决议存在的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第26届会员大会上重新发布了行星(planet)的定义:绕太阳做轨道运行,有足够的质量并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成为近乎球形,沿轨道附近没有邻近的小天体。符合前两个条件,但没能清 相似文献
19.
格利泽876恒星系已被证明有行星存在。其中行星格利泽876d的地质活动很活跃,一方面是由于行星公转过程中重力潮汐效应引起了行星伸缩,其内部受到加热进而引发一系列地质构造改变。另一方面,格利泽876d与恒星之间的距离甚至不及水星到太阳的距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