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944年7月陈立发表《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该文早于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难题"的最早论述(1944年10月)。竺可桢在1946年发表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中引用了陈立文章的结论。许康于2000年年初函询陈立,请教其写作背景。陈立当即复函。2001年5月,陈立又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陈立的复函和相关自述,对研究"李约瑟难题"的发生发展,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从"李约瑟难题"到席文的中国17世纪科学革命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研究的系统考察,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席文解答的分析,指出李约瑟难题所依存的观念语境依然是科学西方主义,只不过是温和的科学西方主义,在席文的中国17世纪科学革命说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内涵、特点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撰写的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传统与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李约瑟博士提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也有称之为"李约瑟之谜"或"李约瑟难题的。  相似文献   

5.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之后,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李约瑟问题":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只是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文章在借鉴前人学说观点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席文反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辉格式的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反对用欧洲早期科学和近代科学为标准,来评价非欧文明,试图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观,以一种全局的人类学家的眼光来对"李约瑟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同时叩问了东西方文明,它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学术价值.“李约瑟难题”的答案对诊断“中国学习者悖论”也有所裨益.从哲学、社会制度、科技和教育4个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分离、长期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科技领域轻视理论研究、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没落等是“李约瑟难题”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对“李约瑟问题”的反思上个世纪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问题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科学和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 ,中国社会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近代科学和技术?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和技术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围绕“李约瑟问题” ,中外学者不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而且更多地讨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这些讨论对于中国科…  相似文献   

8.
文章披露、译释了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收藏的1950-1951年李约瑟和竺可桢之间的四封往来书信,简要分析了在李约瑟策划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取得进展之际,他和中国学者竺可桢就此书写作进展、各学科专家信息以及图书资料等方面问题进行的书信交流,从侧面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竺可桢对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计划提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解答及理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流派,道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相对密切,但道性哲学的消极作用导致了"李约瑟之谜"的产生.道性哲学观所主张的不行而知、安分知足、炼丹求仙、贵阴尚柔、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等思想,或被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利用,或被其代表人物曲意逢迎,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史研究机构,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吸引了来自东亚、欧洲和美国等地的学者前来查找资料、研究课题或访问学习.研究所的东亚科学史图书馆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特色馆藏,为访问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作者访学期间,得到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帮助,拓展了研究主题,补充了研究资料,了解西方学者进行印刷出版史研究的方法,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难题Ⅱ":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高,而现代科学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从"元气说"的角度看,气既是自然物质的本原,也是人类精神的本原;既具有多元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应变性与感应性。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及其思维范型的适应能力、同化能力与扩展应用能力较强。同时,元气说也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宝库。因此,我国应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汉派服装业的地域特点和楚文化对汉派服装业的现实意义,并且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汉派服装业是楚文化创新特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对等是翻译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以“除”字为例,通过分析汉语“除”的定义,比较英汉文版的《双城记》语料,及其对比英汉文相关格式,指出英汉互译的原语与目标对等词的选择,不能简单的按照字面意思翻译。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动趋式"V 出来"与宾语同现有四种不同的格式,通过对影响这四种格式使用的不同语用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主要从篇章结构和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为全面掌握和使用动趋式"V 出来"与宾语同现的四种格式提供了语用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继李约瑟、何丙郁之后,古克礼于2003年就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他有什么样的家庭和学术背景?什么原因引起他对中国科技史的兴趣?怎样能在天文、数学、医学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游弋同时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他同李约瑟的关系如何?他对李约瑟研究所的现状与未来有何看法?他怎样看待中国科技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问题?通过访谈,古克礼博士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的科学著作,按"科学"与"技术"的何种定义,都不能认其为"经验总结"、"非科学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也应是中国古代数学未能发展成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