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言行的记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所以,可以认为《论语》所阐述的思想最接近孔子本人的思想。一、《论语》的思想1.人具有社会性,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孔子认为,与人的个体性相比,人的社会性应当放在首位,在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包括国君,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2.提高自我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言行的记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所以,可以认为《论语》所阐述的思想最接近孔子本人的思想。一、《论语》的思想1.人具有社会性,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孔子认为,与人的个体性相比,人的社会性应当放在首位,在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包括国君,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2.提高自我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我这个讲座不是来评价《论语》的,也不是来评价孔子的。但一讲到《论语》,一讲到孔子,就如同讲到《道德径》,讲到老子一样,内心不但充满着崇敬,高尚与豁然开朗之感,而且沸腾着亲切、自豪与活力无穷之情。别说中国人,看外国人怎么讲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孔子讲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在1988年1月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瑞典的汉内斯·阿尔夫就讲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智慧。”这恰印证了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在评价孔子时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哲学是人生的哲学。《论语》可以说是一部古代生活的教科书,其间颇多人生的感悟。《论语》谈论的全是现实的人生话语。孔子哲学中的人生是道德的人生。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主张为民以礼、治国以德,非常注重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及个体的伦理道德的修养。孔子的道德人生是艺术化的人生。在孔子的道德人生中,情与理、宇宙与人生、出世与入世融成一片,充满现实的诗情。且在人生的修养、求索中、在人生的最高境界处,孔子追求与艺术的融通。孔子政治理想、伦理道德与审美追求的一体化特征,对中国的艺术品格的形成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技》2014,(9):46-46
“三十而立”,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对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甚为崇拜,视之为神灵,对他们进行祭把和祈祷,并由此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天神、地抵和人鬼的神灵系统。传统文化中的两支主干儒家和道家虽说在鬼神观上存在差异,但对天──帝──玉皇的信仰上又有其共性。以玉皇信仰为楔入点,考察探求儒道的同异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儒教对“天”‘上帝”的信仰诚然孔子早就提出“近人事而轻鬼神”的看法,《论语·雍也》曰:“敬鬼神而远之”,但孔子也言天,《八》云:‘如在,祭神如神在”。“四书五经”是儒者们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不…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文学文本。千百年来,虽然研究《论语》的论著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由于文献流传过程中的误脱、增衍及“疑古”思想等主、客观方面原因的影响,《论语》研究中依然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出土文献的发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诸如《论语》成书、流传、文义释读等方面的争议,推动《论语》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8.
《漳州师院学报》2022,(1):69-76
出土文献简、帛《五行》中出现大量引《诗》现象,这些引《诗》现象体现出《诗经》早期流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一方面,通过对简、帛《五行》的引《诗》目的、形式和类别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具体了解《诗经》这部经典在早期社会中的功用和地位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简、帛《五行》展现的《诗》学思想具有“道德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是子思从孔子《诗》学思想中继承发展而来,同时子思这种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诗》学观念又影响作用于之后的孟子学派,从而展现出从孔子、子思学派、孟子学派、荀子的儒家“道德化”《诗》学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孙丽云 《河南科技》2012,(12):65-66
<正>一、师德的含义如果问什么是师德。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答案。从古代的传导、授业、解惑,到现今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也是教师在职业定位中体现出的一种道德感与道德追求,以及他们处理自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创建交通廉政文化的必要性1.建立交通廉政文化,有利于改变一些人歪曲的理论思想,使他们看清社会形势,看清党中央反腐拒腐的决心,纠正一些人固执地认为现在社会风气变坏了,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学派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最早的、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学"与"仕"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可感悟孔子的人文旨趣与学术关怀.孔子参政不在于政治,而是体现儒者所应有的社会良心和文化批判意识;他的学术也不在于学术的本身,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政治气息,他是用自己的学术生命延续了其政治生命,这一点为后世儒者乃至整个中国知识分子开启了以学术介入政治的先河.这既是中国传统士人在政治上柔弱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士人表达和宣泄自己政治情绪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和谐社会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应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强调,一个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否则就是不负责任,只给股  相似文献   

13.
人类是污染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污染的制造者;要拯救地球拯救自己,必须从每个人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进行环保。  相似文献   

14.
唐宝林先生认为日本是陈独秀思想启蒙的起点,这就将他的思想启蒙推迟到他1901年11月东渡日本以后,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晚清“西学东渐”与堆新思潮,特别是《时务报》对他新思想的启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时务报》等宣传堆新变法使他开了“天眼”,成为康梁派,使他放弃科举之途,决定到国外去看看.  相似文献   

15.
章颖 《漳州师院学报》2008,22(1):154-161
多数的评论家都认为许地山早期的散文与小说创作浸淫着佛教的观念与思想,其实这一时期的许地山尚未开始佛教、道教的专门研究,《空山灵雨》与《缀网劳蛛》并未体现圆满究竟的佛学佛理。在这一创作时节,许地山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接纳着佛教“生本不乐”的苦空观,并借用佛家词汇传达其“劳蛛缀网”的人生观。他对佛教采用的仅仅是社会生活态度层面上的理解和文学审美情感上的价值取舍。  相似文献   

16.
王立峰  赵威 《河南科技》2013,(1):117-119,204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力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出台后,虽然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控烟的社会必要性,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分配各国的控烟责任,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国际社会的控烟责任作出一刀切的规定,要求各国政府平等承担控烟责任,显然忽略了各国国情,有失公正。为此,研究控烟责任的分配原则很有必要,根据全球正义理论,应该把控烟责任的分配原则设定为公正原则、政治正当性原则和能力原则。根据上述原则,发达国家应该首先切实推进自己的控烟运动,还要对发展中国家的控烟提供必要的财政等援助,发展中国家也要履行与己相称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个社会人,每天都有可能遭遇侵权案件,而解决此类案件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就是2009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是我国民事立法活动极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的出台使得民法体系完整,同时,它对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个社会人,每天都有可能遭遇侵权案件,而解决此类案件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就是2009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是我国民事立法活动极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的出台使得民法体系完整,同时,它对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语派是因林语堂等创办《论语》杂志而得名的文学流派,论语派通过提倡小品文笔调来进一步推进文学改革,主张以一种轻松闲散、清新自然的文体采立言立志,因此,在其题材选择、内容表现上有着迥异于主流的话语。论语派以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为内容,以平易近情的谈话风为格调,消解“载道”文学的宏大叙事,打破封建传统理性对人感性生命的重重压制,以“说自己的话”追求文学的自我表现,追求个性的真与诚为目标。而身边琐事和个人情感的抒写为小品文的繁荣赢得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对闭适性散文的美学原则、思维方式的建构,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无为而治"不仅是老子的重要政治理念.也是孔子的重要政治理念.区别于老子"无为而治"的自化、自育,孔子的"无为而治"内涵是以"德"化民,而以"德"化民的流行就是有道之世.通过对孔子"无为而治"这一政治理念抉发,重新解读孔子的政治思想,以期待深化人们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