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IC空间是为满足读者对协同式学习、科研环境的需求而兴起的一种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以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图书馆IC空间的组成规划,探讨了图书馆IC空间各组成部分的建设计划,介绍了图书馆IC空间可提供的服务及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小型图书馆更应当注重建筑设计和合理的空间形式。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小型图书馆的建筑形式、空间与功能分区、室内人性化设计等相关问题,旨在为读者营造出舒适、温馨、亲和的建筑场所与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3.
从整合图书馆空间并加强环境建设、利用现代技术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3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经验提升服务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空间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智慧服务的新模式,是图书馆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各功能区域建设情况,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进行图书馆空间服务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慧敏 《科技信息》2012,(28):37+39-37,39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以许昌学院图书馆为例,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辽宁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的设计将人文思想融人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中,突出人性化氛围.从建筑格局、功能设计、空间环境、装饰装修等方面分析新校区图书馆在彰显人文思想、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地使用文献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以色列打造的"绿色家具"谈起,引出了中学图书馆的最新定位——"绿色空间",并根据定位,提出了图书馆的建设设想,即让图书馆成为读者流连忘返的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8.
董肃哲 《科技信息》2012,(12):421-421
文章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点及其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意义,论述了建设高校信息共享空间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的服务模式,最后指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转型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优势互补、有机融合为一体,走向复合图书馆的过程。介绍了复合图书馆的特点,分析了新形势下建设复合图书馆的必要性,阐述了图书馆转型期建设复合图书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特点、构成要素以及发展历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分别选取中美两国各5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进行案例分析,从空间设计、资源配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优势,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传统学习空间的改造以及高质量学习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展望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指出高校图书馆正成为全民阅读的"第三空间",提出了打造全民阅读"第三空间"的构想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图书馆外部环境对人群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的影响,得出了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应遵循的法则,并从空间各元素入手,探讨了图书馆外部环境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建设,探讨了图书馆员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发展模式——复合型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校复合型图书馆的含义,讨论了复合型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提出建设复合型图书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特点和要求,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利用现状,阐述了建设节约型图书馆的具体建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图书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图书借阅证的功能和作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借阅证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图书借阅证管理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图书馆占座的原因,指出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阅览、自修、研讨等多种需求,设置不同功能的学习空间,解决读者占座问题,充分发挥图书馆空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精神与高校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图书馆精神与高校图书馆事业这一主题,介绍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涵与作用,提出了以图书馆精神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