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131I对其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患者均采用131I治疗.结果34例患者经予131I治疗后,其中有8例治疗无效于6月后进行了2次131I治疗.6个月治愈率76.47%%(26/34),12个月治愈率97.06%(33/34),总的有效率为100%;其中早发甲低者3例,发生率8.82%,予替代治疗后均获好转;晚发甲低者4例,发生率11.76%.结论131I对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疗效肯定,使用安全,疗程短,应考虑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131I对其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患者均采用131I治疗.结果34例患者经予131I治疗后,其中有8例治疗无效于6月后进行了2次131I治疗.6个月治愈率76.47%%(26/34),12个月治愈率97.06%(33/34),总的有效率为100%;其中早发甲低者3例,发生率8.82%,予替代治疗后均获好转;晚发甲低者4例,发生率11.76%.结论131I对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疗效肯定,使用安全,疗程短,应考虑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3.
探讨周期性麻痹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TPP)的发病机制、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周期性麻痹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1例.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软瘫,伴有血钾降低的18例.21例T3、T4均高于正常.过度劳累、感染、饱食、焦虑为发病诱因,补钾及抗甲亢治疗效果良好.TP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  相似文献   

4.
分析近5年动眼神经麻痹的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提供参考。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中医在对该病病因的系统概括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研究上存在不足,且缺少针刺机制的研究报道,如果加强动物实验研究,中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将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李颖 《科技信息》2012,(20):111-111
目的:探讨以低钾周期性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甲亢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时均有双下肢及四肢不同程度的瘫痪,血钾<3.5mmol/l,FT3,FT4高于正常,TSH降低。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见,补钾后可改善周期性麻痹的症状,但治疗及防止复发关键是抗甲亢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透穴刺法治疗恢复期贝尔氏麻痹(BP)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恢复期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采用透穴刺法;对照组30例以普通针法治疗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同时对二组患者疗前、疗后的面神经电图(ENOG)进行研究。结果:透穴刺法组治愈率为90.91%,普通针法组为70.0%,其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33%;ENOGCAP明显提高,疗前、疗后及与普通针法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透穴刺法治疗恢复期BP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者30例,额下入路者5例,额颞眶颧入路者4例,复发的5例及未全切的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及SimpsonⅡ级)率为69.2%(27/39),次全切(SimpsonⅢ级)率为20.5%(8/39),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率为10.3%(4/39).复发6例,其中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控制率为60%(3例),SimpsonⅢ级+Ⅳ级切除12例,其中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肿瘤控制率为75%(6例).随访4个月~8年,平均45个月,预后优良32例,一般4例,差3例,死亡1例.术前视力视野障碍的21例患者有7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9例无明显变化,5例恶化,术前偏瘫或偏侧感觉障碍的7例患者中6例术后有改善,1例加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6例患者有1例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恶化.术后新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6例,意识障碍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语言功能障碍1例,精神异常1例,嗅觉丧失1例.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能否全切与肿瘤的位置、大小、质地、瘤周水肿程度、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等的关系有关;术中CUSA与等离子刀的应用,可提高肿瘤全切率;伽玛刀是处理肿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人经阿托品和胆碱脂酶复能剂治疗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生之前,以呼吸肌麻痹和/或颅神经麻痹为突出表现的疾病状态[1],称为中间综合证(IMD)因本综合证主要累及呼吸肌,属外周型呼吸衰竭,若救治不当,严重者可迅速致死.现将我科收治的17例IM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动态喉镜下咽喉改变的特点及其与球麻痹的关系,探讨动态喉镜对ALS的球麻痹症状(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肌电图、动态喉镜检查和量表评估.根据咽喉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FS)对喉部检查的情况进行描述并打分.量表评估包括A...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Btlls),是院校门诊常见疾病。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Bells94例,疗效满意。现将配合治疗的94例Bells的临床观察报告于本文。  相似文献   

11.
徐宏 《科技信息》2011,(36):235-235
目的:通过观察臂丛神经外伤性麻痹,探讨其臂丛神经损伤主要类型、病因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郑州市某医院136例臂丛神经外伤性麻痹的病人。结果:臂丛神经损伤的病因多有牵拉所致。结论:改变臂丛神经根性损伤被视为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2.
分析阿托品联合长托宁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6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接受阿托品治疗,研究组32例接受阿托品联合长托宁治疗。对比治疗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呼吸肌麻痹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心跳过快患者比例、出现躁动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阿托品与长托宁联合治疗,不仅有助于减少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呼吸肌麻痹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有助于减少药物所引起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131I对其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患者均采用^131I治疗。结果34例患者经予^131I治疗后,其中有8例治疗无效于6月后进行了2次^131I治疗。6个月治愈率76.47%%(26/34),12个月治愈率97.06%(33/34),总的有效率为100%;其中早发甲低者3例,发生率8.82%,予替代治疗后均获好转;晚发甲低者4例,发生率11.76%。结论^131I对Graves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疗效肯定。使用安全。疗程短,应考虑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所致。我科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住脑卒中患者236例,其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有75例,高达32%,严重影响患者营养成分的摄入,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影响治疗的整个过程;且目前对此尚无特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误漏诊59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5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误漏诊原因的分析,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治率.方法:回顾分析5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误漏诊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21例,营养不良性贫血16例.心脑血管疾病16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肺部感染2例,甲状腺机能减退1例,周期性麻痹1例,误诊率达15%.误诊原因多为临床表现复杂,临床医生检查不系统所致.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防止或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收集2000-01~2008-06手术治疗的29例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患者.采用翼点为中心的颞额入路.对手术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显微手术方法切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并发尿崩2例,经术后治疗,痊愈;动眼神经麻痹2例.经治疗,1例1个月后恢复,1例未恢复;视力恢复12例,好转7例,无恢复或加重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血管痉挛大面积脑梗塞.结论:通过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神经、血管及重要脑组织,提高肿瘤全切率及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温和寒冷季节本地区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找出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三个高温和寒冷季节在我院神经内外科住院的ACVD病人331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高温季节162例ACVD患者:缺血性脑卒中(CIS)99例;出血性脑卒中(CHS)57例;混合性脑卒中6例.寒冷季节169例ACVD息者:CHS 85例;CIS 71例;混合性脑卒中13例.两季节331例ACVD患者:高血压病242例;手术治疗43例;急性溶栓44例;高压氧治疗200例.结论 本地区高温季节ACVD以CIS为主,CHS其次;寒冷季节以CHS为主,CIS其次;混合性脑卒中均少;高血压是两季节ACVD显著高危因素;积极有效的治疗可降低两季节ACVD发病率和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克芜踪、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血液灌流(HP)法治疗10例克芜踪中毒,1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疗效总结,并与以往应用常规治疗(未行血液灌流)的克芜踪中毒10例、毒鼠强中毒26例进行比较.结果:未行血液灌流的10例克芜踪中毒患者均死亡.经血液灌流的10例患者治愈8例、死亡2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经血液灌流病例10例与未行血液灌流病例26例比较,意识清醒和抽搐停止时间均显著提前(HP组分别为(8.7±2.8)h和(1.6±0.6)日,非HP组分别为(17.1±9.6)h和(4.0±3.5)日).血液灌流组10例无死亡病例,非血液灌流组26例,死亡2例,死亡率7.7%.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克芜踪和中毒鼠强疗效确切,为目前治疗克芜踪、毒鼠强中毒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治疗现状。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治疗有声带注射术,喉支架术和喉神经移植术。结论 :三种方法均为临床广泛应用 ,可根据不同病情选择  相似文献   

20.
观察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推广该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面部腧穴透刺得气后接通G6805Ⅱ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治疗,对照组选择头面部腧穴采用传统针刺方法为主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王声强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标准进行静态观和动态观评分并评定疗效,进行临床分析评价。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该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显效率97.5%,治疗组痊愈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25%)两种疗法对周围性面瘫均有疗效,但面部腧穴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更好,每次针刺取穴少,痛苦小,治疗时间短,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