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蒽酮比色法和酶水解法两种淀粉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用蒽酮比色法和酶水解法两种淀粉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17种饲料样品的淀粉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种测定方法测出的数据有极显著的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95 9(p<0.01),其回归关系为y=0.966 9x-0.706 3.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珠江流域人工防护林(以下简称珠防林)鸟类群落结构及其与天然林鸟类群落结构的差异性.2017年3月~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法分别对贵州茂兰珠防林与周边天然林区的鸟类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06种,隶属17目46科.结果表明,两种林型鸟类种类及数量均为极显著差异(p<0.001),平均值为天然林大于珠防林.按取食集团划分,天然林4个鸟类取食集团均值大于珠防林,其中食虫鸟、食谷鸟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鸟类种类与乔木种类、乔木数量、乔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乔木盖度、离公路平均距离呈显著正相关(p<0.05);鸟类数量与乔木数量、距公路平均距离极显著正相关,与乔木盖度、灌木盖度显著正相关,与人为干扰、距最近水源距离极显著负相关.增加珠防林乔木种类、灌木盖度与草本盖度,扩大植物群落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不同茶树品种(系)叶性状及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性状研究是探讨不同类群植物的适应策略和机理提供快捷简便的方法,是提供有关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的重要信息,但关于茶树叶性状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以云南30种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AR)、叶鲜重(FW)、叶干重(DW)、叶厚度(TH)、叶绿素含量(CClC)、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长(LL)、叶宽(WD)等进行测量,得到不同茶树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DMC)等叶性状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各因子变化范围:AR(8.58-48.72cm2)、FW(0.233-1.656g)、DW(0.090-0.605g)、CClC(60.89-163.49CCI)、TH(0.17-0.34mm)、SLA(60.69-133.06cm2.g-1)、DMC(0.350-0.557g.g-1),其中云南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110.81CCI,最高值高达163.49CCI,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植物;(2) 叶性状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 SLA与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LA与TH、DW、CCl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与LL、FW、DW、WD、CC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W、DW两个因子与AR、LL、WD、TH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TH与CC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 基于叶面积仪测量法将云南30种茶树划分为大、中、小叶种,这与此前分类有所出入;(4) 30种茶树品种(系)的叶性状变异范围为9.26-40.27%,排序为FW> 枯落叶干重>DW>AR> LL >CClC>MX WD>AV WD> SLA>TH>DMC,云南30种茶树叶性状较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变异性较小,大部分为低变异系数(9.26-40.27%),其中SLA和DMC变异系数分别为16.18%和9.26%。  相似文献   

4.
目的:实验观察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对瑜伽完全呼吸的急性反应及慢性适应.方法:采用MCA-3C心脏(功能)信息综合检测仪记录分析比较了女大学生(n=9)完全呼吸锻炼前、中、后10分以及五周完全呼吸训练(每周5次,每次30 min)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完全呼吸前自然呼吸状态相比,完全呼吸中心率显著加快(P=0.074),SD及P50极显著性增加(P<0.01).LF.S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HF.S则呈显著性减少(P<0.05),T.S及LF/HF也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当完全呼吸结束恢复到自然呼吸状态后10分钟上述改变则显著性逆转.②对照组(n=7)各项指标五周前后两次测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瑜伽完全呼吸组后测与前测相比,P50显著性降低(P<0.05),LF.S显著性减少(P<0.05),LF/HF显著降低(P=0.09).结论:完全呼吸时心率变异性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完全呼吸训练可使自然呼吸状态下安静时交感神经的紧张性降低及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挂牌、金属线码和切腹鳍3种标志方法对大规格(平均体长(10.3±0.6)cm)和小规格(平均体长(6.8±0.5)cm)的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进行标志实验.14d室内暂养实验结果表明:3种标志方法对日本黄姑鱼平均成活率影响不大;而挂牌标志组标志成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其中大规格组标志成功率显著高于小规格组(p0.05).除肝体比外,标志鱼的主要生长指标受标志方法影响均极显著(p0.01);饵料转换效率和脏体比受标志鱼体规格影响极显著(p0.01);标志方法和鱼体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比影响显著(p0.05),对饵料转换效率和肝体比影响极显著(p0.01).3种标志方法中挂牌标志组的多项生长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金属线码标志组的饵料转换效率和切腹鳍标志组的脏体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切腹鳍可用于短期标志,金属线码标志对鱼体生长影响较小,当日本黄姑鱼体长大于10.0cm时可采用挂牌标志法以提高标志鱼回捕率.  相似文献   

6.
为高抗性淀粉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抗性淀粉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M344和抗性淀粉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武春3号重组自交得到F2∶3家系,对F2∶3家系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膨胀势进行了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分析了小麦抗性淀粉与其它淀粉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18,P≤0.01),通径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小麦抗性淀粉含量存在正向影响,直接通径系数达0.169;小麦抗性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151,P≤0.05),但与膨胀势间呈不显著负相关(r=-0.57)。小麦抗性淀粉含量(Y)与总淀粉含量(X1)、直链淀粉含量(X2)及膨胀势(X3)间的回归方程为Y=0.289+0.007X1+0.037X2-0.033X3,该方程可解释抗性淀粉7%的表型变异,说明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最密切,其次为总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的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大样地)中布设35台红外相机,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到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照片进行整理,利用3个动物活动模式指标(日活动差异指数α、昼行性指数β、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对赤麂的活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麂日活动模式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t=6.445,df=11,p0.01),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双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6:00-10:00和16:00-20:00。每月的昼行性指数β存在极显著差异(t=24.459,df=14,p0.01),但β平均值为0.58,即β13/24,表明赤麂主要营昼行性生活。每月α值间差异显著(t=13.278,df=14,p0.01),雨季α值明显高于旱季。日活动模式的峰型(γ值)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t=-0.265,df=22,p0.05)和年度差异(t=0.043,df=22,p0.05),但峰值出现的时间都存在季节性和年度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身体形态、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通过对27名维吾尔族肥胖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为安静对照组(n=14),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组(n=13),对比12周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2周干预之后,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组WHR、BMI、ALT、AST、TBIL和丙二醛含量(MDA)较实验前和对照组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说明麦西来甫-木卡姆练习可以有效改善肥胖患者身体形态,降低转氨酶活性和TBIL、MD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疾病患病风险,具有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适合在新疆众多偏远民族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模拟低温(-12、-8、-4、0、4℃)胁迫处理后,长苞铁杉幼苗叶片和根系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加,但反映光合活性强弱的Chla/Chlb降低;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4,p<0.01),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减少说明根对低温胁迫的渗透调节更依赖于脯氨酸的累积.幼苗在-4℃及更低温度胁迫下受到严重的冻害使SOD活性持续下降,叶片中POD活性与SOD活性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8,p<0.01),但根系中POD活性与SOD活性没有相关性,说明长苞铁杉幼苗对抗外界胁迫机理的复杂性.叶片MDA含量比根系低可能与叶片中Car能缓解1O2对细胞的伤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目前上海市主栽的高产常规水稻"秀水134"为材料,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敲除甜菜碱醛脱氢酶2基因,获得了两种类型纯合突变体植株.采用表达载体特异性结合的引物检测T_1代转基因植株,成功获得6株不携带载体骨架的转基因植株.定量PCR分析显示,突变体植株甜菜碱醛脱氢酶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p0.01),但突变体植株成熟种子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p0.01).比较野生型对照与突变体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两者间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可为加快高产香型水稻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及为今后利用CRISPR/Cas9技术快速培育其他高产香型水稻新品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