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88,33(4):265-265
五十年代以来,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上。近年来,包括各种σ-成键袖π-成键的镧系元素配合物作为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及新型材料,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对于这一类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是研究配合物结构和成键特性的有力工具。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化学位移比一般有机化合物为复杂,我们曾报道过应用X_a,Fenske以及INDO等各种量子  相似文献   

2.
二茂一氯钬的热分解反应性研究和分解产物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锡庚 《科学通报》1995,40(6):526-526
近年来,随着稀土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有关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性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更大兴趣.通过热分解反应研究,已相继发现了多种新反应,如歧化反应、β-H消去反应等等,并由此得到许多新型稀土有机配合物,但是类似过渡金属含茂基配合物热解时会导致芳香性茂环上C—H键断裂,形成金属茂聚合物的一系列反应,迄今还未见报道.为了更系统地、全面地研究稀土有机配合物性质,寻找新反应,我们研究了Cp_2HoCl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3.
江涛 《科学通报》1992,37(23):2156-2156
二价钐、镱有机配合物是一类强还原剂,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单电子转移试剂与R—X如卤代烃、醛、酮、不饱和烃及伯氢化物等富电子试剂反应,而且还可以催化炔烃氢化、乙烯聚合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二价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能的研究在近几年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二价烯土有机配合物催化苯乙烯聚合以及不同配体对催化  相似文献   

4.
招禄基 《科学通报》1986,31(3):237-237
稳定自由基配合剂分子中带有能键合金属离子的配合基团,能与顺磁性、反磁性金属离子配合,所形成的配合物又保留原试剂的自由基特性,从而根据配合物的ESR谱线形状和强度,可了解配合物的结构,并推求其浓度。它可以作为检测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有机卤化物还原脱卤的高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海青  廖世健   《科学通报》1996,41(6):574-574
有机卤化物的还原脱卤反应在有机合成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有机化学文献很早就开始描述的反应之一。许多成功而有效的还原脱卤方法已被报道。但是对有机卤化物的C—C1键,尤其是芳烃氯化物,特别是C—F键的还原脱卤还比较困难(如卤化苯上的C—C1键和C—F键的键能很大,分别为397和523kJ/mol)。近年来我们报道了在常温常压下应用络合催化法合成出纳米尺寸的碱金属氢化物(基本颗粒在20nm左右,比表面积50~90m~2/g)。这种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6.
汪汉卿 《科学通报》1980,25(3):117-117
一、引言铜(Ⅱ)—呲啶体系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催化剂,特别是催化氧化偶联反应更引起人们的注意。氧化偶联的结果可以生成碳—碳键、氮—氮键和碳—氧键的偶联产品。这些反应机理最新的观点认为是铜(Ⅱ)—铜(Ⅰ)这对氧化-还原偶通过其配位体的作用,从反应物接受一  相似文献   

7.
核酸酶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断裂作用的配位化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飞  阴彩霞  杨频 《科学通报》2004,49(15):1471-1483
在生物体内发生着核酸的合成与降解, 涉及核酸上磷酸二酯键的生成与断裂.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模式有氧化性断裂和水解性断裂, 水解性断裂的产物有可能用连接酶再连接. 近年来, 磷酸二酯键水解断裂的配位化学模拟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所发现的具有水解断裂核酸能力的金属配合物中, 有单核金属配合物, 也有双核金属配合物, 涉及的金属离子有过渡金属离子, 也有镧系金属离子, 但反应速率同天然酶相比仍差几个数量级. 用多核金属配合物来模拟核酸酶对磷酸二酯键的水解断裂应当是一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吴仲岿 《科学通报》1993,38(1):43-43
近年来,金属配合物与DNA键合的研究以及引起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受到十分重视。顺铂,碳铂与DNA的共价键合,以及由此引起的DNA构象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弄清它们抗癌作用机理的焦点。80年代中期以来,Barton等人又发现含平面芳香配体的手性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对DNA双螺旋体的键合具有立体选择性,并将手性[Ru(Phen)_3]~(3+)发展成为识别B型和Z型DNA的探针。最近他们还发现[Rh(Phen)_2Phi]~(3+)(Phi=9,10-Phenanthre-  相似文献   

9.
罗情勇  钟宁宁  朱雷  王延年  秦婧  齐琳  张毅  马勇 《科学通报》2013,(11):1036-1047
总有机碳(TOC)是直接表征古生产力状况的传统指标,但是,TOC并不仅仅受到初始有机质输入量的控制,还可能受到氧化-还原环境和陆源碎屑物输入状况的影响.本文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指标评价了冀浅1井洪水庄组氧化-还原环境和古生产力状况,进而探讨了埋藏有机碳与古生产力的相关性.碳-硫关系,V/Cr和Mo含量表明,洪水庄组白云岩形成于氧化环境,大部分黑色页岩形成于静海环境.洪水庄组沉积物中P/Ti可类比于被认为是中等-高生产力的日本Ubara二叠-三叠系剖面的P/Ti,Ba/Al仅略低于被认为是高生产力的中加利福尼亚大陆边缘薄层沉积物的Ba/Al,表明洪水庄组沉积期古生产力状况为中等-高.洪水庄组沉积物埋藏有机碳含量与氧化还原环境指标(V/Cr和Mo含量)呈正相关,与反映古生产力的参数(P/Ti和Ba/Al)呈弱或无直接相关性,说明洪水庄组沉积期虽然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但埋藏有机碳含量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环境,与古生产力之间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25):3333-3341
钳形金属配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性质和应用引起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该类配合物大部分都是以2~3个杂原子(基团)与金属原子配位.只有极少数例子同时具有3个碳原子与金属配位(CCC钳形金属配合物).这是由于该类配合物具有3个金属-碳共价键,通常会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我们对一类新颖的CCC型钳形铑配合物:铑碳龙配合物的反应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这类铑配合物能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和开环产物;也能与叠氮三甲基硅烷和二苯基膦发生亲核反应,实现了氮和磷对铑卡宾的插入反应,分别得到氮、磷插入到金属杂环中的扩环产物:CCN型和CCP型铑配合物.这些研究拓展了碳基钳形金属配合物(以碳为主要配位原子的螯合物)的反应化学,并为碳基铑配合物在催化上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松 《科学通报》1991,36(15):1153-1153
金属烷氧基化合物在以下两方面有其重要意义:一方面,烷氧基配体可以作为对传统的有机金属π受体配体的补充,稳定高氧化态的缺电子的金属原子中心,选择特殊的烷氧基配体可以对金属的配位数及基质的化学键进行立体制控以达到活化碳—碳键、碳—氢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21,66(21):2702-2708
柠檬酸钼配合物的光谱和结构研究,为固氮酶铁钼辅基中的高柠檬酸和柠檬酸突变种的配位性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利用水热法,用钼酸铵、柠檬酸(H_4cit)、α,α,α-三联吡啶(tpy)和盐酸肼在酸性条件下分离得到了两个不同价态的双核柠檬酸钼配合物[Mo_2~(IV)O(Hcit)_2(tpy)_2]·3H_2O(1)和(H_2tpy)_2[Mo_2~(VI)O_5(Hcit)_2]·7.5H_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键价计算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这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和2中的柠檬酸配体通过α-烷氧基、α-羧基和β-羧基与钼三齿螯合,另一个游离的β-羧酸基团与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氢键.核磁碳谱表明2在溶液中发生了解离.对1、2和已报道的柠檬酸钼配合物的键长进行统计分析显示,端氧的反位效应、羟基质子化效应和金属钼的价态是影响键长的主要因素.其中,Mo-O(α-烷氧基/α-羧基)键长与金属钼的价态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计算得到的Mo(III)-O(α-羧基)键长与钼铁蛋白结构中Mo(III)-高柠檬酸和柠檬酸的配位键长接近,而计算的Mo(III)-O(α-烷氧基)键长远小于蛋白中的键长,但质子化作用下的Mo-O(α-羟基)键长与之接近.由此进一步支持固氮酶铁钼辅基中的高柠檬酸和柠檬酸通过α-羧基和未去质子的α-羟基与钼配位.该加氢配位模式对于研究高柠檬酸和柠檬酸在固氮和CO还原反应中的加氢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区位异构化的氨基萘酰亚胺(NI)为吸光基团,通过炔键将2个NI区位异构体分别连接到2,2′-联吡啶配体上,制备了2个环Ir(III)配合物.利用稳态吸收与发光光谱、瞬态吸收与发光光谱,并结合理论化学计算,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与已报道的同类Ir(III)配合物相比,新配合物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得到了增强(如在504 nm处摩尔吸光系数达到12000 L mol?1 cm?1),三重激发态寿命得到了延长(达到24.1?s,传统Ir配合物的三重态寿命一般短于5.0?s).此外,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谱以及自旋密度的DFT计算表明,配合物的T1激发态具有明显的配体激发态的特征(3IL激发态),而不是传统Ir(III)配合物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激发态(3MLCT激发态).由于新Ir(III)配合物具有强可见光吸收、长寿命三重激发态,所以配合物表现出了较强的三重态湮灭上转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合适的有机吸光配体,采用与配位中心共轭连接的分子结构设计模式,可有效增强配合物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延长三重激发态的寿命;同时,具有区位异构有机吸光基团的Ir(III)配合物,表现出很大差异的光物理性质.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制备具有可见光吸收能力的Ir(III)配合物,以及研究有机吸光基团三重激发态.  相似文献   

14.
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Miller等把光活性分子(S)-苯丙氨酸甲酯键合到碳电极表面上,作成不对称修饰电极,并利用它成功地进行不对称电还原,得到了光活性的醇。Miller的工作常被人们认  相似文献   

15.
李光明 《科学通报》1989,34(23):1792-1792
稀土碳π键型化合物已得到广泛研究,而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的合成却报道得较少。1970年Hart等人首次报道了稀土碳σ型化合物LiLn(C_6H_5)_4(Ln=Sc,Y,La,Pr)的合成,1981年Evans等人合成了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C_5H_5)_2LnC(CH_3)_3](THF)(Ln=Er和Lu)。我们合成了如下两种新型四苯基丁二烯基稀土σ键化合物。相似的d-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证实金属碳键为σ键型。研究了(Ⅰ)中的Nd化合物与三乙基铅配合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扈晶余 《科学通报》1991,36(20):1555-1555
已知中性芳烃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配合物,它不仅可催化芳烃取代反应,而且还可以和烷基铝组成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齐聚合,对于稀土的这类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的研究仅在1986年才开始,Cotton报道了第一个配合物Sm(C_6Me_6)(AlCl_4)_3的结构,而后,我们也报道了一系列的中性芳烃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但对于这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12,(12):1010
在有机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合成领域,手性有机酸催化和有机胺催化是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反应是形成碳碳键的重要合成策略.手性有机胺催化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是手性有机酸催化的该类反应还很少见.多  相似文献   

18.
刘育 《科学通报》1995,40(20):1858-1858
分子受体(主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客体)形成超分子种类的研究在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是当今一个研究热点.天然和化学修饰环糊精具有相当的刚性和良好的疏水空腔,可以作为分子受体识别各种有机和无机以及生物分子形成主-客体或超分子配合物,而且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酶底物相互作用的模型被应用于科学和技术的几个领域.我们近来对天然环糊精和各种环糊精衍生物与萘衍生物分子识别的热力学性质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受体-底物之间的几种弱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力,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报道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芳香氨基酸的分子手性识别.这样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范宝臣 《科学通报》1990,35(17):1358-1358
中性Π配体过渡金属,特别是钛的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含中性Π配体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研究刚刚开始。1986年,Cotton等人报道了第一个这种类型的配合物Sm(η~6C_6Me_6)(η~2AlCl_4)_3。研究中性π配体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对于揭示f元素的成  相似文献   

20.
李宋贤 《科学通报》1991,36(19):1469-1469
1984年蒋民华等提出金属有机配合物是一类潜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1987年以来Frazier,Eaton和Wilsont等亦陆续报道了有关工作。为了验证近几年作者提出二次极化率矢量模型在金属有机配合物中的适用性,并考虑到POM中的氧原子可能作为配位原子与副族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合成了15种该类型的金属有机配合物,通过测定它们的粉末倍频效应,筛选出I_(2ω)=18I_(2ω,KDP)的新型材料[Cd(POM)_2Br_2]。根据单晶结构分析数据,计算了它的及其与I_(2ω)/I_(2ω,KDP)之间的线性常数K值,并与前期工作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