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鹿业贞 《科技信息》2012,(3):378-378
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日本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影响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在矛盾和紧张 ,体现了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独特历史经验 ,对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大明宫是中国历史上重要建筑,它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唐代的历史、文化、风俗为背景,通过对大明宫的建筑及文物的研究整理,从中挖掘大明宫宫殿设计中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殷周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周代初年总是对殷商革命不断进行历史反思,对殷商革命的历史反思决定了周代文化的历史走向。周初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周人取代殷商后,高举起"偃武修文"的旗帜,建构了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周代礼乐文化体现了从巫术的迷茫走向理性的清朗、从尚武传统转向尚文精神的发展趋向,这是殷周之际文化变革的根本标志。其主要体现在宗教的伦理化与礼乐文化的思想基础、政治的秩序化与礼乐文化的制度保证、生存的风雅化与礼乐文化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5.
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中西建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津渡历史街区的建筑文化是西津渡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西津渡历史街区中西建筑的材料、形式、结构、装饰及其它方面加以对照研究,可从中窥见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经典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国学代表着历史,是神话的过去,也是现实的永恒,有它才有民族,传承国学是文化的自觉、也是文化的自信。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大学教育面对未来,中国的大学应该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为人类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翁英 《海峡科学》2008,(9):80-81
该文通过实例论述了历史文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分析中国城市(特别是福州市)历史文化现状的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日本作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在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具有诸多独到之处。日本的古代历史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能为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子学与上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7届年会”就朱子学、中国历史文献学、上饶历史文化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成果交流,涌现了新成果,其中对朱子学与文献学关系研究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相似文献   

10.
送子观音信仰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于广大地区的一种社会现象,与之相伴存在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送子观音信仰的起源悠久且比较复杂,在历史发展中有一定的脉络和体系可循,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宗教信仰等对送子观音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反之,送子观音和信仰对中国文化和习俗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13.
徽州民间调解是徽州民间法的一种表现,放到整个传统中国社会的体系里看,徽州的民间调解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中国法文化的重要遗产。中国当前的法治困境主要来源于对中国实际和中国历史的不了解,更没有关注传统中国所蕴含着的法文化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徽州民间调解的法文化含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在对法治进行历史化的考察中,徽州研究和四川地方档案研究一直是在与北京的法典研究、"大法"研究相对应的微观历史研究。所以,深度挖掘徽文化中的法治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抗战时期人们所需要的是如何从历史事实中寻求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和力量.现实中许多学人走出故纸堆,为国家生存和民族复兴出谋献策.钱穆以其对中国文化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历史的"温情敬意",应时而上,因时而作,写了名震天下的《国史大纲》.该书将历史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很好的阐述了民族、文化、历史三者合一的辩证关系,提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历史,因了解而热爱国家继而为维护民族文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寻根是人的天性,根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几千年经久不衰、长期稳定的社会结构,不被外来文化吞没而能融合外来文化,源于中国文化重视生命、民族、社会价值的延续基因,这种基因可称之为根文化。  相似文献   

16.
碑刻文献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形式,是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云南佛教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云南,乃至中国佛教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云南与南亚、东南亚佛教文化关系的重要文献。弄清云南佛教碑刻文献的发展、分布、类型、特点、内容和研究状况,对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云南佛教碑刻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北京历史上的教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 ,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表现在哲学、伦理、建筑、艺术、音乐、绘画等有关的方方面面。中外宗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容 ,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而且已经与中华民族文化交融为一体。从历史上看 ,基督教自唐朝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后 ,就揭开了在北京地区建堂传教的历史。基督教文化与北京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冲撞、吸纳与融合 ,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北京教堂文化。北京教堂文化构成了北京地区丰富多采的教堂文化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舞渊源于中国古老的戏曲舞蹈,植根、发展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氛围中。独特的历史沧桑推演和文化陶冶,注入中国古典舞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理念、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和文化资源的主要展示场所,对维护城市功能和文化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政府颁布的历史街区政策和法规,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将中国历史街区的研究划分为萌芽、初步发展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并从历史街区的概念特征、理论模式、规划案例、公众参与、经济属性和旅游发展6个方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历史街区研究上的进展.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历史街区研究存在人本精神缺少,忽视非物质遗产和过度商业化倾向等问题,认为中国历史街区的研究在价值评价、法制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现代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只有把文化现代化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放到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去考察,才能处理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问题,解答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难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辩证解决人与世界矛盾的方法论,蕴含着从整体上认识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方法论呈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贯穿于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于对世界形势的科学判断力、敏锐把握力和民族推动力之中。中国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全世界实现“文化脱贫”贡献中国力量,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给出中国样本,为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