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合音词是豫北方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使用频率高,方言色彩浓厚,发挥着重要的语言交际作用.合音词的形成和使用过程都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虽受到汉语普通话推广的影响,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合音词仍会保持着较强的语言活力.  相似文献   

2.
合音是指两个(或以上)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音变现象,融合后的语音形式就其语法功能被称为"合音词"。合音词是口头语言发展中因经济性原则发生的音节减缩的产物,是考察历史语音的重要依凭。鲁山方言中有大量合音词,其中程度副词、时间词两类合音词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3.
覃怀方言中的合音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怀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方言。覃怀方言中大量舍音词的存在,为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覃怀方言中的合音词,大致有两类:有音有字和有音无字。为了更有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对合音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汉语词汇中,自古以来就有合音词。如古代汉语词汇中的“诸”为“之乎”的合音词,“叵”为“不可”的合音词。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中也有“您”(你们)、“甭”(不用)等合音词。合音词的特点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表现双音节词或短语的意义,读音上以原词或短语前一个语素或词音节的声母,跟后一个语素或短语后一个音节的韵母(或某一部分)拼合而成为单音节词,很像传统的“反切”法。因此,合音词语音形式小而词义容量大,是语言交流交际中唯一的一种一个言节两个语素的简练形式,可谓既经济又实用的浓缩语言形式。无疑,合音词是口头…  相似文献   

5.
"类推"理论在印欧语的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语言的发展,在一些汉语方言词、口语词和新兴词的产生和使用过程中,类推也起着关键的导引和规约的作用,不断推动语言向强势的语言形式看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着王宝利同志<宝鸡方言代词--<关中方言代词概要>补正>一文予以补正,对王文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予以澄清;也称作对"补正"的补正.如王文有把宝鸡一带的方言与宝鸡方言点的方言混淆之嫌,把宝鸡方言一些代词的语音记录错了.本文的重点讨论代词问题.如讨论了"咱"字、"人家"的合音形式、"自己"的变体、远指代词的层次、表示承接关系"阿"的其本字是"那"、"个"字用作近指代词等问题.笔者指出:今宝鸡人有把"咱"字读作[tsa]的、别称代词有"别的"的,这不是原生态的宝鸡方言.笔者还特别指出,取得大量的第一手方言田野资料是方言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赵庄白语属白语南部方言大理土语。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由于受到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合音音变。赵庄白语的合音音变有合音变调、合音变韵两种形式。当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位于动词、量词等意义更为实在的词类后面时,发生合音变调;当后一音节比前一音节意义更实在时,常发生合音变韵。  相似文献   

8.
从特色词看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部分特色词 ,它们是 :铛、箸、着、恐、公 /婆、息、飞鼠、白公 /白婆、生鸡、臊甲、马荠、鼻头。这些词或者是古汉语传承词 ,或者是古越语底层词 ,或者是方言创新词。在此基础上同其他方言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 :这些特色词不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 ,这说明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在历史上有过比较密切的联系。它们现在所呈现出来的差别可能是后来其他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在词的语言革新方面有着突出贡献 ,特别是他以口语、俗语、方言等民间语言入词 ,开创了新的表现方法 ,形成了其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本文分别从辛词使用民间语言的种类以及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两个方面就辛弃疾词作中民间语言的运用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本文以心理语言学中工作记忆机制为理论基础,基于收集到的176句汉英语码转换实例,尝试对汉英句内语码转换中二语转换词类型及其所占比重不同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从轻声、儿化、变调、合音等四个方面描述了河南省平顶山方言的语流音变。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方言方位词系统与普通话虽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同时也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方言合成方位词的变调、变韵、合音等语音现象以及特殊的方位词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广西沿海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历史传承性,同时自身也产生了变异。周边方言或外族语言的接触影响,移民的不同背景及特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也使其语法、词汇系统表现出了多语成分的叠合共存现象。该地区的亲属称谓词饶有特色,加强调查研究,有利于汉语方言语言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14.
仁寿方言的亲属称谓词“娘”和“孃”二者具备不同的使用特点,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也不对等。内部主要表现在词义、语义、构词等方面;外部和普通话相比,主要表现在词义和构词形式两方面,而且还存在一对多的情况。而且仁寿方言深受湘方言的影响,亲属称谓词“娘”和“孃”带有很明显的湘语特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语言发展是一个不断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女性称谓词“伯”之来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两方面的一些材料 ,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 ,试图论证现代汉语方言的女性亲属称谓词“伯”应是早期古越语的底层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方言”性质的理解具有三维的理念,即:方言是一种语言的支裔和地方变体,它具有群体性、历史继承性和地域性。同一个族群由于迁徙的关系会分化出不同的支系,其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也会因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改变而在继承、创新、融入三方面表现出差异,从而形成方言。因此笔者主张划分方言不能仅凭语音的区别性特征,必须兼看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情况。从客家多数地区一致使用而其他方言不用的200多条特殊词(包括虚词、语法格式)来看,证明客家话可以独立为汉语的方言。笔者还认为划分方言,必须处理好语言结构与群体的来源、心理倾向、文化风貌等的关系。在江西的客家人不愿和操赣语的人认同,这与不同的祖源和文化习俗有关,两者是汉族的不同支系。在语言结构方面两者的语音多少有一些差异,加上词汇、语法结构上较多的差异,还是处理为独立的方言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后缀,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对临沂方言中的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形容词后缀进行探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临沂方言后缀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18.
河南沁阳话的人称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人称代词系统复杂,有着独特的语法特征.沁阳话中的复数标记"个"相对于北京话中的"们",它不仅可以用作人称代词的后缀表示复数,也可以用作疑问代词的后缀表示复数,沁阳话"数词+个"两个音节同化融合,发生跨音节音变产生合音词,有着明显的地方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19.
闽、粤、客是东南地区比邻而居的三种重要方言,它们拥有一批语音相合、词形一致、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共同的方言词。这些词有的是同源词,包括共同来自古代汉语、共同来自古百越族语言的"底层"、共同来自外国语;有的是借贷词,即三方言出于地缘上的直接接壤而相互借用的词语。本文在音韵论证的基础上,考证了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六十来个,以此透视闽、粤、客方言历时和共时上的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云南罗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为基础,根据罗平方言的用字情况,删去方言中不存在的字(词),少量补充罗平方言常用而《方言调查字表》未列的字,调查归纳罗平县城关镇的语音系统,收入同音字汇单字3100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