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湖具有多重含义,《水浒传》所描写的江湖是江湖人的江湖。这种江湖人是以游民为主体、以社会边缘人物为中坚构成的,因此可以说江湖是游民生活和奋斗的空间。《水浒传》第一次把这种江湖告诉了读者,《水浒传》是江湖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水浒传》续书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原著中的人物进行了合理的再塑造。或模拟继承原著中的人物性格,或对原著人物形象进行创新发展。但总体而言,民国时期《水浒传》续书对《水浒传》中人物的再塑造,并没有突破《水浒传》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写梁山的大聚义时,挖得一石碣,面写有三十六天罡星,背面写有七十二地煞星,均标出姓名、绰号、座次。这里依据《水浒传》文本,以其出场先后为序,逐一补充其里籍、战绩,及其终局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水浒传》续书的创作者从不同层面对原著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他们采用基本相同的水浒人物和水浒题材,创作了多部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水浒传》续书。这些续书主题呈现多元化倾向,究其原因,其一是有争议的《水浒传》主题思想,其二是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三是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与《水浒传》中均有对文中人物死亡的预叙,但两部小说死亡预叙的聚焦方式则有差异:《红楼梦》死亡预叙采用的是内部聚焦叙事,《水浒传》采用的是外部聚焦叙事。聚焦方式的差别体现出不同的死亡观:《红楼梦》认为死亡是惨痛人生的悲剧性结果,《水浒传》认为死亡是顺其自然的人生终结。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和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成功地适应了中国百姓的审美趣味,使“粗卤”一词在该小说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修辞和人物塑造的审美效果——正义美、率真美。这一风格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英雄传奇和公案侠义小说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8.
明初《录鬼簿续编》记述了罗贯中创作《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三部杂剧,却无创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记录,故而许多学者否认罗贯中拥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著作权。但若从杂剧《风云会》的题材选择、思想倾向、人物形象、情节设计、文字语言等方面同《三国演义》、《水浒传》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内在关联。在未发现新的文献资料之前,戏曲家罗贯中拥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著作权或部分著作权的观点,仍不失为一种最可信、最合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宋江故事是在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话本、戏剧、笔记基础上经过增删修改而成的。《杨温拦路虎传》或与其相似的单篇话本小说应是通行本《水浒传》宋江形象形成的众多来源中的一部小说。两书在人物基本情况的介绍与部分情节方面均有较大的相似之处。《醉翁谈录》、《水浒传》发凡和五代史史实中的相关记载可以间接说明《杨温拦路虎传》与宋江形象形成来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典型的《水浒传》续书不同于改编仿作,它应由原著导入,续书与原著的人物、情节有明显的延续关系。从续书的立意与原著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将《水浒传》典型续书分成正立意续书、反立意续书、别立意续书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有意用"画"评点《水浒传》有三个原因:文论与画论相通的文学批评史特点;接触的人物;才子观念。从更深的层次看,金圣叹用"画"点评《水浒传》源于其对"自我存在"的虚幻确认。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通过歌颂英雄人物的反抗斗争,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贪官集团的种种罪恶,呼唤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梦想实现与儒家传统思想相一致的理想社会。无论是对人物的塑造、对事件的描写,还是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水浒传》都弘扬了正气,所以,其主题就是“弘扬正气”。无斋主人的“梁山人物黑帮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作者借用《水浒传》中某些人物、情节、并巧妙利用地名之巧合,精心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经考证,《金瓶梅》中所描述的地理环境多与淮上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不少研究者着眼于《水浒传》描写的“负面行为”,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怀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结合《水浒传》的理解史,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意趣,并由此观察作品对水浒人物所谓“负面行为”所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在塑造人物有高深造诣的《水浒传》中,潘金莲当然是不引人注目的。然而,《水浒传》塑造人物高妙之处,正在于它对不显赫的人物同样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同样可以看出其形象的社会意义。潘金莲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生得“眉似初春柳叶”,“脸如三月桃花”,因此,“那大户要缠她”。潘金莲为了摆脱老户主的纠缠,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是世界其他民族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英译本中最具有影响译本的是由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所翻译。《水浒传》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108将的绰号,本文主要以赛珍珠、杰克逊、沙博理所翻译的三译本中关于人物绰号的翻译实例作对比。分析哪种翻译策略更利于《水浒传》中绰号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封神演义》中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在小说中标示的意义也各有差异。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这些人物区分为《武王伐纣平话》原有的人物和《封神演义》新增的人物、封神榜上人物与未上榜人物、阐截二教人物与西方教主、神怪人物与非神怪人物等四种。通过四种区分,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讨论这些小说人物的特性,可以更好地把握《封神演义》的总体特征,有助于深化对该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韩竹林 《科技信息》2007,(24):181-181
悲剧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生命力最强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可以说在西方文学界首屈一指,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作品都可与之相媲美。东西方在悲剧创作上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环境与差异文化的影响,西方悲剧与东方悲剧在其各自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这种塑造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蕴上又凸显着各自的创作特色。最近由于某些原因,国人又掀起了一次"三国热",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麦克白》和《三国演义》中的麦克白和曹操的性格比较分析入手,在相互比较中探讨东西方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文化内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8,(3)
《水浒传·聚义篇》是前导软件公司天道工作室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改编而成的电脑游戏软件"水浒系列"的第一部分。本软件以电脑游戏特有的形式再现了古典名著,结构复杂、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形象丰满。《水浒传·聚义篇》是一个 SRPG(角色战略)游戏,选用 SRPG 这种形式,既能够表现《水浒》中复杂曲折的故事,又可以在战斗方式上表现众多的梁山英雄。游戏中的情节和战斗是两个大的游戏点,情节方面采用的是多线索设计,不同的对话或选择,会触发不同的情节,给游戏者选择的空间;战斗方面主要着重于人物参数设计及战斗双方力量的配置,力求战斗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