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语法认为,"被"字是汉语中被动构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并且只能引领及物动词形成"被+及物动词"结构,这种结构被认为是被动构式的原型范畴的典型成员。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被+不及物动词",并且这种结构大有发展迅猛之势.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语义结构以及功能用法三方面对这种新型被动构式进行了认知视野下的分析,并综合说明该结构的出现其实正是人们不断在基于用法的认知基础上对语言的使用做出的不断互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汉语被动句的发展演变历史和儿童被动句习得顺序研究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借鉴和创造性运用动词被动化理论和功能"再造"理论,探讨解释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生成模式。认为汉语"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长、短"被"字句的生成不能遵循同一模式,不能拥有共同的句法结构。汉语"被"字句的其它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经二次计算,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而生成。  相似文献   

3.
继"被自杀"之后,网络上、报纸上出现了一系列"被XX"组合。本文试图对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的综述,重点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被XX"组合,分析这一组合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语言的影响等。认为"被XX"组合在传统"被"字句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是一种变异的使用,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句法构式的超常构式。  相似文献   

4.
继"被自杀"之后,网络上、报纸上出现了一系列"被XX"组合。本文试图对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的综述,重点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分析"被XX"组合,分析这一组合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语言的影响等。认为"被XX"组合在传统"被"字句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是一种变异的使用,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句法构式的超常构式。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被”字成为白话中最常见的被动标记,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由于印欧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汉语的“被”字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被”字句语义色彩的变化和“被”字句使用频率的增加。这是一种欧化语法现象,反映了间接语言接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朱洁雅  梁正宇 《科技信息》2012,(24):201-202
近年来,在各类媒体上出现了诸如"被就业"、"被自愿"、"被和谐"等的新兴"被字句"。此类被字句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结构,采用"受事者+被+不及物动词"为主的结构。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该类"被字句"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并且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事物的本质。语言是文化生活的反映,这一类新兴的"被字句"是在权威压制、利益驱使和业绩、政绩等的威逼下产生的,表达了弱势群体对强权政治的讽刺,对自身遭遇的无奈控诉和对权利、正义、公正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被XX"构式肇始于社会热点事件,它既与语言中旧有的被字句有着千丝万缕的传承关系,自身又具有显著的独立性,而且它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特定的表达需要。我们可以预见,"被XX"构式终将由一种流行语模式演变为语言常态,并最终确立其作为语言系统新成员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被"字句和"把"字句具有变换关系,但不是所有"被"字句都可以变换为"把"字句。就"被"字句的内部构成成分来说,主语、状语、"把"后宾语、动词、动后成分以及主语、"把"后宾语担任的语义角色都对变换构成制约;就整体属性来说,特殊形式的"被"字句在变换时要受到制约,但句式语义不影响变换;就使用环境来说,强调语境、对举语境、"串珠式"话题链会对变换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9.
邰晓 《科技信息》2007,(34):146-147
汉语被动式不对等于英语被动式,在多数情况下不宜用"被"字句对译英语被动句。在英译汉中,我们常常需要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通过运用各种句型、结构、词汇手段或变通的方法,灵活地将英语被动句转换为汉语主动句。  相似文献   

10.
早期汉语中“遭”类词在语义和语法特征上存在诸多相似性,“遭”类词作为被动标记的词;12来源也具有普遍语言学的意义。早期汉语中存在一组以“被”为代表的“遭”类被动句,但“被”和其他“遭”类词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导致“被”胜出而成为后世汉语的强势被动表达法。  相似文献   

11.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处置式有两种:"将"字式和"把"字式。汉语史上,"把"字句成为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梳理了"把"字句取代"将"字句成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过程,并从"把"和"将"的虚化时间、句法结构形式、语体色彩、语义等角度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把"字句成为处置式主要表达形式符合汉语语法、语义、词汇以及语用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日前兴起的“被字现象”较之语法常态的“被”字句有如下不同:语法上,“被”字后系着的是光杆不及物动词、形容词,还有随后出现的名词,句子在形式上、内容上很难补出施事者;语义上更加凸显遭受意味;语用上,表义新颖且诙谐,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今社会公民的被动现实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字比较句和“比”字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于”字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分比较单一,语义语用功能较为狭窄;“比”字句对各种复杂句法结构的容纳性强,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体分布也不一致。两种比较句各有独自的语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小句角度,通过对汉语复合被字小句中主语与谓语动词间的时间关系进行考察发现:汉语复合被字句式在时间问题上,有着和普通被字句式一样的规律,而且,不同位置上的小句,在时间关系上也相同。可见,被字句式中的时间问题并不随着整个被字句式句法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着被字句式的复合与否而发生变化。时间关系在汉语被字句式中起着绝对支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式“被××”结构不仅反映了网民对当下情势的无奈心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异和语言的创新。在语义、语法、语用上也都表现出了与常规被字组合的差异,并形成了新的组合模式。随着一系列“被××”式流行语进入到人们的交际生活中来,其组成的词语形式更自由,与“被”连用的词语更加多样,语义负载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被XX"表达式在互联网上一出现就快速流传开来,能产性很高.此表达式仿拟和引申于先前的"被"字句构式,表述两义:‘相关主体被谎称实施了XX行为'和‘相关主体被迫实施了XX行为'.此三个形义组配于是共同抽象出一个上义构式.对此构式进行认知语言学研究可以明晰地显示此构式的引申理据和语用动因.  相似文献   

17.
“被”字句的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的变换张云徽首先,这里所说的“被”字句与被动句不同。我们认为,被动句是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即主语是受事(或间接受事),谓语说明主语有所遭受的句子,句中有无“被”字并不重要。而“被”字句是从外部形态来确定的句型,即句中有“被”字的句子。考...  相似文献   

18.
新式"被××"结构不仅反映了网民对当下情势的无奈心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异和语言的创新。在语义、语法、语用上也都表现出了与常规被字组合的差异,并形成了新的组合模式。随着一系列"被××"式流行语进入到人们的交际生活中来,其组成的词语形式更自由,与"被"连用的词语更加多样,语义负载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被+V"的流行语,这种新结构并不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而是有它的语法和语义根源。通过比对"被"的原义和"被+V"新型组合的意义生成过程,论述"被+V"新组合的来源与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汉语"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时必须出现,有时不能出现,有时可出现可不出现."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是什么?从句法上看,"被"字宾语出现与否同"被"字结构及其前后成分有关;从语义上看,同"被"字宾语是否需要"指别"及"被"字句语义色彩的特殊要求有关."被"字宾语的有无还受到上下文、认知语境和说话人表达意向的影响,"被"字宾语出现具有独特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