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都会随手拨动电灯开关,明亮的灯光驱走了黑暗。今年是杰出的科学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电灯一百周年。一百年前,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一日,他在一个玻璃球状罩内通上电流试验成功一个可以发出光来的雏形灯泡。他为了找到适用于灯泡中的灯丝,竟试验过六千多种物质,而且试验得到初步成功的灯丝是棉线,而不是现在通用的钨丝。爱迪生于一八四七年二月十一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城一个劳动人民家庭。他只上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2.
一项伟大的发明很难说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实际上往往是一系列前人工作的综合。之所以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是因为他做了一些决定性的工作,爱迪生的确是一个天才。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有一次看见几个小孩在摇晃小树苗,他沉思片刻,走上去把耳朵贴在树苗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干什么.孙老师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他的命根都快摇断了."孩子们听了,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然后,孙老师"罚"他们跟自己一起给小树培土浇水.从此,孩子们不但不再摇树,而且还当上了小树的"小卫士".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有一次看见几个小孩在摇晃小树苗,他沉思片刻,走上去把耳朵贴在树苗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干什么。孙老师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他的命根都快摇断了。”孩子们听了,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然后,孙老师“罚”他们跟自己一起给小树培土浇水。从此,孩子们不但不再摇树,而且还当上了小树的“小卫士”。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理工大学里有一个“爱迪生”式的人物。他从小学时起就尝试制作发明,对物理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和悟性。然而,他所有实验和制作的原材料都是捡破烂捡来的。他就是高拯国,一个捡破烂的“爱迪生”。  相似文献   

6.
正巨獭非常聪明,喜欢交际,有强烈的好奇心。它们从容不迫地在陆地上与水中穿行,捕食多种让人闻之色变的动物。螃蟹、水虎鱼甚至凯门鳄等,都在看似憨态可掬的巨獭的"菜单"上……清晨,广袤的亚马孙雨林在薄雾的笼罩下慢慢热闹起来,平静的水面突然泛起涟漪,一个圆圆的脑袋从水中冒出来,它就是巨獭。巨獭,别名为大水獭、南美巨獭等,是目前已知的13种水獭中体形最大的。在动物分类学上,巨獭是食肉目鼬科巨  相似文献   

7.
漫游澳洲     
吴琳 《小学科技》2010,(10):12-13
<正>深夜,Key躺在帐篷里怎么也睡不着,他本想探出脑袋看星星,不料却发现不远处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在移动。Key的好奇心又上来了,他急忙推醒了身边正呼呼大睡的Nono。  相似文献   

8.
胡复 《科学世界》2005,(4):61-69
中国古代有成百上千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幻方是其中之一。幻方充分反映了自然数的一些神秘性质,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人们一直都对它怀有强烈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9.
张鹏 《科技信息》2009,(30):I0292-I0292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这表明了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开学生的创新之门。好奇心是一个人的天性和本能,好奇心的大小在一个人生活的各个阶段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使人们遇事要寻根究源,  相似文献   

10.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受法西斯德国的核威胁,美国政府于1942年8月制定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选定罗伯特·奥本海默负责这项研制工作。2、奥本海默于1904年4月22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市,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画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奥本海默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好习惯。3、童年时代的奥本海默有着广泛的好奇心和敏捷的理解力。他积极收集岩石标本,12岁就应邀作岩石学术报告,报告展现的知识超过许多成年人。他想将来能当个矿物学家。4、那时,世界各国物理学家都在探索原子世界。微观世界的奥秘强烈地吸引着奥本海默,于是…  相似文献   

11.
别出心裁     
<正>爱迪生是位大发明家,一生中共有数千项发明,如电报、电话、电灯等。在他大大小小的发明中,有一项发明特别别出心裁,这就是他家门口的门做得很重,每一位访问爱迪生的人都要花九牛二虎  相似文献   

12.
爱迪生,一位在世界发明史上神奇的人物,以他罕有的热情和毅力完成了2000多种发叫,仅1869年--1910年问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328种。因此,人们称他为"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从一个只读过3个月小学的失学者成长为世界"发明大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具有勤思好想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后人曾评价爱迪生成功的基础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1.生而为奴,他成长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但是,他不自怨自艾,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执着探索,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就是美国农业化学家乔治·华盛顿·卡佛。2.乔治大约于1864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父母都是黑人奴隶。还是婴儿时,他的父亲被害,他和母亲被匪徒绑架。主人只找回了病重的乔治,乔治的母亲从此不知去向。3.小乔治虽然体弱,但很活泼。他采集植物、岩石,捕捉青蛙、虫子,观察它  相似文献   

14.
爱迪生无疑爱迪生可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他曾不止一次表示:当一个人死亡时,可能有一组高负荷的电能脱离躯体,逸入空中,进入另一个生命循环。爱迪生于1921年10月18日(星期天)凌晨3时24分去世,在他弥留之际,突然回光返照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兴奋地向围在一旁的亲友大声说道":我看到了那个世界真美!"然后又倒回床上,含笑地与世长辞。爱迪生死亡之后几分钟,他实验室墙上的一座壁钟,突然停摆了,这座钟每一次上发条可以行走30天,并没有任何理由或意外可使它在此刻停摆不动。  相似文献   

15.
1802年,著名哲学家康德辞退一个跟随他多年的忠实仆人兰普,但是他心里老是惦记着他,并且经常为之烦恼,因此,他想了一个办法,在备忘录上写了一条:“记住,从现在开始,必须忘记兰普这个名字。”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千辛万苦制作了一个灯泡。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间实验室。该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这个新成果滑落,但是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他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最终还是掉在地上……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 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儿滑落摔坏。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竟掉在了地上。  相似文献   

17.
好奇的米加     
《少儿科技》2009,(1):16-16
托波尔斯克位于西伯利亚平原。和西伯利亚其他地方一样,冷是其唯一的特点。1834年2月,就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日子里,伊万·门捷列夫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米加的男婴。米加得到了父母无尽的疼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得可爱,还因为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经常缠着爸爸问东问西,问完了自己还要托着小脑袋想上一会儿。  相似文献   

18.
生活     
<正>日本人工好奇心装入机器狗“人工智能”大家已经都不陌生了,但是听说过“人工好奇心”吗?如今索尼正在研制具有人工好奇心的机器人,说准确点儿,是个机器小狗宝宝。在这个名叫Aibo的小机器狗身上所显示出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我们在小动物身上所观察到的好奇心非常相似。在得到一个新的玩具或是与其他的小机器狗进行交流之前,它们也是慢慢地去学着探索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德尔是一个16岁的德国男孩儿。德尔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他挑食,从外表来看德尔好像只有12岁左右。所以个子不是很高,长得还很瘦小,一个大脑袋放在细细的脖子上,真让人担心撑不住。德尔有一个特点,就是极不喜欢上学,在学校里,他受人欺负。没有人和他交朋友。大家都非常讨厌他,认为他是个“怪胎”。这几个因素加起来,使他很伤心,很讨厌学校。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德尔又带着鼻血跑回了家。一进家门就冲着正在专心致志看报的爷爷大喊道:“我再也不去学校了,我受够了。”说完便转身跑回自己的卧室,伤心地倒在床上哭了。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20.
电灯泡     
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爱迪生的灯泡由玻璃、一种特殊的细丝(燃烧的那部分)和黄铜(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制成。为了选择合适的细丝,爱迪生试验了许多不同的材料,包括竹子和木头。最后,他决定使用一种特殊的棉线。为了阻止棉线烧得过快,爱迪生把灯泡里的空气都抽了出来。棉线的试验成功了,电灯泡制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