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玲玲:听说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地撞击了月球,是吗?老博士:是的。“智能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成功地撞击月球“卓越湖”的火山岩平原,结束了它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了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小玲玲:这次撞击会不会伤害月球?老博士:不会  相似文献   

2.
小玲玲:听说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造太阳”,请问什么叫做“人造太阳”?老博士:“人造太阳”实际上是一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由于它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靠氘、氚不断发生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而被形容为“人造太阳”。小玲玲:我国有这样的装置吗?老博士:当然有。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中科院就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如右下图),它的专业名字叫“托卡马克”。小玲玲:为什么要造“人造太阳?”老博士:这是因为人类能源消耗在快速增加,我们今天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再有一百多年就要用尽,而其他能源又难以接替上。“人造太阳”又叫…  相似文献   

3.
正以前的说法是,太阳系内有九大行星。因冥王星体积小、质量小等原因,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取消它作为太阳系内行星的资格。太阳系内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围着太阳转,看似相差无几,实则各有特色,是不是很有趣?今天,我先介绍水星。它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相似文献   

4.
一、海王星与冥王星是怎样发现的1. 太阳系家族:在太阳周围,有九个较大的行星(小行星数目较多)围绕着太阳运转。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如图(一)所示。(最近资料表明土星和天王星之间有可能存在第十颗大行星)。所有这些行星,都沿着同一方向(即所谓顺向)围绕太阳运动,其轨道成椭圆形,极近于圆。其质量大小不一,但所有行星的质量总共只有太  相似文献   

5.
小玲玲:听说大连将建一条永磁悬浮列车线路,是吗?老博士:是的。我国计划在大连修建一条3公里长的永磁悬浮线路,这将是我国第一条永磁悬浮列车线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小玲玲:什么是“永磁悬浮”列车?老博士:要理解“永磁悬浮”列车,得先了解什么是磁悬浮。磁悬浮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们来谈谈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土星。土星比木星离太阳更远,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近10倍。土星是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行星,其密度比水的密度还小。假设把土星放到水里,土星会浮起来,神奇吗?土星的体积很大,仅次于"老大哥"木星的体积。除了体积大,土星与木星还有许多相似之  相似文献   

7.
美国行星探测器"伽俐略"号经过长达6年的漫长飞行。于1995年12月抵达木星附近,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12月7日,重达339公斤的木星大气探测器进入木星大气,首次实现了人类对外太阳系(以小行星带为界,以内称内太阳系,以外称外太阳系)的大行星的实地大气测量,而探测器本体——轨道飞行器将对木星与它的众多卫星以及其周围的环境,做长达23个月的近距离考察。这将是进入21世纪之前,人类最重要的行星际探测  相似文献   

8.
小玲玲:听说北京的"中国数字科技馆"已经向公众开放了,是吗?老博士:是的,它是在今年5月份开放的,不过还是试运行。小玲玲:"数字科技馆",真新鲜。它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9.
正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是美国航天局继新视野号之后的第二个新疆界计划探测项目。2016年7月,朱诺号进入木星轨道,每53天环绕木星一圈。在环绕木星的第一年,对于这颗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朱诺号有哪些重要的新发现?朱诺号:探测木星2011年8月5日,宇宙神5号火箭载着朱诺号探测器飞出地球。随后,探测器脱离火箭,独自在广袤的太空中飞行5年,奔向木星。燃料有限的朱诺号小心翼翼地航行在一条预定好的路线上,穿梭于各大行星的引力所划定的势力范围,若即若离。与我们日常用的地图不同,星际旅行的地图上标示的是引力场。行星的引力由行星内部  相似文献   

10.
概述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当时处在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的美国大为震惊。危机感和力争继续保持科技领先地位,促使美国加紧发展航天技术。30年来美国在发展航天技术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50年代,美国发射卫星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60年代(1969年)美国首先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1972年发射“先驱者”-10号,经过14年飞行,于1986年越过冥王星的轨道,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1975年发射“海盗”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1978年发射“旅行者”行星际探测器,其中“旅行者”-2号已于今年8月24日在距海王星4827公里处掠过,之后将飞出太阳系去探测恒星(关于“旅行者”号探测行星的一些成果请参阅本刊1987年第1期《“旅行  相似文献   

11.
院士箴言     
老博士:正因为能源有限,所以科学家作了巧妙设计:让“新地平线”号在大部分飞行时间里处于“休眠”状态。但要求它每周向地球报告一次自己的身体情况。科学家还将每年“唤醒”它一次,对其设备进行检查。小玲玲:科学家想得真周到啊!那么,“新地平线”号何时才能返回地球?老博士:  相似文献   

12.
小玲玲:上次博士爷爷说,核能是当代的顶级能源,请问什么叫核能? 老博士:核能又称原子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它包含核裂变能及核  相似文献   

13.
太阳至尊     
太阳族谱探秘太阳是太阳系里独一的红艳艳像火球的星体。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近及远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这些地球的姊妹行星,距地球都非常遥远,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经过地球人类长时间的观察、研究、计算和探测,我们初识了这些行星的“庐山真面目”。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认识它们。  相似文献   

14.
冥王星要跑了,跑得更远了,远得地球人再不去探测就得等到几百年以后了。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是么?太阳系的其他8大行星都有探测器访问过,只有冥王星没有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机器人     
小玲玲:如今,国外已研制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我国机器人的研制情况怎样?老博士:机器人技术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人奋起直追,如今中国机器人已是风华正茂,正在许多领域大显身手。小玲玲:能举个例子说说吗?老博士:就拿仿人机器人“汇童”来说吧。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家“十五”  相似文献   

16.
封面故事     
《科学世界》2007,(11):8-8
“新视野”的新发现 向冥王星挺进的“新视野”探测器预定2015年到达冥王星,这是一个漫长而孤寂的旅程,但好在沿途可以看到一些壮美的景观。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飞经木星,并借助木星巨大的引力加速,经过了未曾访问过的行星际区域。2007年10月12日,《科学》(Science)杂志封面文章报道了“新视野”途经木星时看到的木星大气中的闪电和极光、木卫一上的火山爆发,  相似文献   

17.
探索火星     
小玲玲:近来,人们都在谈论火星,这是为什么? 老博士:因为今年元月,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先后在火星成功登陆,并于其后向地球发回了一系列信息,所以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火星。小玲玲:听说我国古代将火星称为“荧惑”,而西方则称为  相似文献   

18.
小玲玲:听说四川有座城市叫雅安,那里老是下雨,像“天漏”似的,是这样吗?老博士:是的。那里是世界上罕见的“雨城”。一年365天,雨日就有210多天,雨量还大,并且夜雨多,70%的雨发生在夜间。小玲玲:雅安为什么会“天漏”?老博士:根本原因是那里的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首先,是几种  相似文献   

19.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1月6日报道 :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MargaretKivelson在一次地球物理学术会上称 ,通过绕木星轨道运行的宇宙探测器Galleo几个月收集到的磁数据 ,证实在木星的最大卫星Ganymede的冰层下面可能埋藏有几十亿立方米含盐液态水的海洋。磁场测量的数据表明 ,它位于零下13摄氏度的寒冷的地表下约170米深处。Galleo探测器2000年5月在木星最大的卫星900公里之内通过时 ,探测出卫星的磁场发生了变化 ,由于木星的磁场肯定影响卫星的磁场 ,它必然在卫星内…  相似文献   

20.
小玲玲:最近,我国成功地将两颗科学试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请问这次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老博士:这次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小玲玲:发射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