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用海藻酸钠(CA)和聚乙烯醇(PVA)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对经富集培养的以反硝化聚磷菌为主的活性污泥固定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包埋菌体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沸石添加量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菌除磷效果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包埋菌体量和沸石添加量这2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的最佳包埋条件是:PVA质量分数为8%,CA质量分数为3%,包埋菌质量体积浓度为25g/L,沸石质量体积浓度为20 g/L,固定化小球交联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2.
用聚乙烯醇(PVA)凝胶包埋固定法对Burkholderia cepecia JS-02细胞进行了固定化,所得凝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和稳定性.固定化凝胶最佳质量分数为9%,最适湿细胞包埋量为0.28g/mL,固定化JS-02细胞酶活回收率为75%,连续反应6批后,固定化细胞活力为初始活力的86%.固定化细胞的最适pH为9.0,最适温度为50℃,固定化细胞的储存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高于游离细胞.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载体,对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C-18进行固定化,制备固定化生物吸附剂,用于去除原水中高浓度的镉离子。分别研究交联剂、固定化时间、粒径对固定化吸附剂性能及其吸附Cd(Ⅱ)能力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去除镉离子的固定化吸附剂较为适宜的交联剂为3%~4%CaCl2-饱和硼酸,固定化时间为24h,粒径大约为3mm。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全细胞转化靛蓝的过程中,靛蓝易被游离细胞吸附,造成产物提取困难,是微生物产靛蓝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解决该问题,尝试了不同固定化方法将基因工程菌固定,其中海藻酸钠包埋法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最佳包埋条件为3.5%海藻酸钠、1%氯化钙,固定化细胞在有机-水两相体系中可以重复利用两次,首次转化6h后,靛蓝浓度为15.9mg/L.另外,两相体系的引入有效避免了固定化细胞产靛蓝过程中伴随的产物分解现象,选择正十二烷作为有机相,优化得到其最佳比例为体积分数40%.体系对吲哚的最佳耐受浓度为400mg/L,在此条件下,靛蓝产率为0.28mg/mg.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粪链球菌酶法连续生产L-瓜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诱变菌株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 BT001进行了固定化,利用固定化细胞中精氨酸脱亚胺酶转化L-精氨酸制备L-瓜氨酸。研究了固定化载体和菌体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液pH等条件对L-瓜氨酸产量的影响;通过简易颗粒强度测定仪,评估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海藻酸钠和改性剂对颗粒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包埋载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5%,菌体量为10%,改性剂硅藻土为5%,聚二甲基硅氧烷为3%,反应液pH值为6.5,反应温度为35℃时,在改进后的填充床中进行连续反应,得到的L-瓜氨酸产量可达95.6g/(L.d),摩尔产率为95.1%,且连续反应时间可达73d以上。  相似文献   

6.
细胞固定化条件对紫草细胞生产紫草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胶做包埋剂,研究了固化液构成、细胞包埋量和胞龄对紫草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合成紫草色素的合适固化液为含有0.1 mol/L CaCl2的紫草色素生产培养基,该固化条件比较温和,并可长久保持固定化细胞活性;最适宜的细胞包埋质量分数为10%~20%;用于细胞包埋的最佳细胞生长时间为17 d.对紫草细胞固定化培养生产紫草色素过程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质消耗和色素合成的动力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验数据与理论值之间具有比较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以铁氰化钾为探针的电化学用于化学品的毒性检测方法,初步探讨了聚乙烯醇(PVA)与添加剂海藻酸钠(SA)、活性炭(AC)共固定包埋大肠杆菌(E.coli)的活性微生物颗粒在实验室废水、毒物3,5-二氯苯酚(DCP)、杀虫剂乙嘧酚以及除草剂五氰磺草胺的水样毒性分析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剂SA和AC的质量分数均为1%,交联剂CaCl2的质量分数为2%为本研究最优实验条件,此时所测毒物对微生物固定化颗粒的呼吸抑制作用依次为DCP乙嘧酚五氰磺草胺实验室废水,抑制率分别是30.23%~55.35%、25.14%~46.23%、20.12%~38.33%和5.74%~27.89%,抑制率和灵敏度均明显优于仅由PVA-SA单独固定包埋的大肠杆菌颗粒。  相似文献   

8.
采用卡拉胶包埋具有环氧琥珀酸水解酶活性的诺卡氏菌菌体用于生产酒石酸。固定化的最适卡拉胶浓度为20 g/L,菌体浓度为200 g/L,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5 g/L,固定化后的酶活回收率可以达到70%。高浓度的环氧琥珀酸对水解反应产生抑制作用,游离细胞的米氏常数(Km)为0.234 m o l/L,抑制常数(KI)为0.22 m o l/L,固定化细胞则分别为0.31 m o l/L和0.21 m o l/L。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反应的最适pH分别为8.0和8.5。细胞固定化以后,耐热稳定性增强。30°C 0.2m o l/L的底物浓度下,摇瓶中连续转化25批,L( )酒石酸的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9.
以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活性炭为添加材料,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SB-1D进行固定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活性炭添加量为1%,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包埋菌体与包埋材料的质量比为1/20。在最佳条件下,微生物小球培养7 d后对2-氯苯酚(2-CP)的降解率为72.6%。对比研究微生物小球和游离细菌的降酚效果。将微生物小球引入序批式好氧生物反应器(SBR)工艺中,分别研究小球投加量、曝气时间、曝气量对生物反应器降解2-氯苯酚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小球对2-CP的降解率较游离细菌有明显提高。在黑暗好氧条件下,有效容积为5 L的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对2-CP模拟废水降解处理的最佳稳定工艺条件为:微生物小球投加量为20 g,曝气时间10 h,曝气量为100 L/h。在此条件下,经过连续30个周期的测定,微生物小球对2-CP的平均去除率始终保持在65%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对黑木耳的利用开发,研究新型的固定化载体,以黑木耳凝胶作为载体对碱性蛋白酶进行固定化.选择交联法作为固定化方法,分别以戊二醛质量分数,交联时间,pH值及酶液添加体积为因素对固定碱性蛋白酶工艺进行分析.采用响应面法(RSM)分析得出固定化的最佳条件:戊二醛质量分数为12.865%,交联时间为2.531 4 h,pH值为9.367以及酶液添加体积为4.137 mL.通过试验验证得到酶活保存率为50.89%,为预测值的99.47%,能够建立较好的固定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