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法治乡村建设是深化农村社会改革的基本保障,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的传统因素影响了法治乡村的建设速度,乡村治理水平的不均衡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法治国迫切需要解决农村依法治村这一社会性矛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涉农领域立法,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乡村司法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律文化品质;积极推进城乡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数字法治”网络智慧型司法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目标。一、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依治治国,实行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党的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和基本方式,法治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依法治国"的思想从法律学术语话题上升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已17年有余。然而,中国距离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法治道路,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发表法治建设重要讲话,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深入理解习近平的依法治国理念,就要做到:从"大局"、"大势"、"大事"中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5.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以广州市为范本,选取城市发展中的"拆迁"工作和司法解决纠纷的"花东调解模式"为主要范例,剖析其在法治政府实现方式上的创新之举,以及对于实现法治政府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法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法治是法的统治、法的治理;法治国家是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家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与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只有以人为本,厉行法治,才能保障人权、保证"良法"的有效施行。具体而言,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辩证地对待我国以及西方国家法治建设的实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政府治国理政的目标,基层治理法治化是这个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注重法治建设,法治能力不断提升,但同时基层法治一直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为此,笔者以三明市为例,从当前基层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基层党委政府层面、自治层面、社会层面、执法层面等深入剖析实质原因,以期对之后的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探讨、实现基层法治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治与法治历来是一个国家进行政治统治必然要进行选择的治理方式,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多以"人性善"为哲学依据,由此衍生出德治的传统理念,即使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治,亦包含了西方法治思想所不具备的德治内容。人性论哲学与社会治理思路密切相关,挖掘其间所存在的逻辑演进关系,是当代中国确立合理的治国方针所必须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依法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困难多、难度大、问题复杂,政策性、系统性和法治性比较强等特点。取得各族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治理与服务效果,民族地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法治建设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战略思维能力,重点抓住关键性的问题,集中力量提升依法治理社会的综合能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积极健全法治保障,坚持创新社会治理的法治体制,完善政府行政法治机制。始终坚持依靠群众,走好群众路线,依法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稳步全面推进村(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依法有效解决好社会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努力取得各族群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群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2,19(5):19-20,33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 80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重申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 ,坚持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国 ,应始终注意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 ,对我们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德治与法治结合并用是我国治国方略的特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必须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按其性质…  相似文献   

11.
违宪审查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词语,在宪法学界的研究中也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但我国目前宪政架构中关于违宪审查的制度并不完整,我国的法治基础和法治进程决定我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取他山之石,依本土之源,攻实用之玉"。本文认为违宪审查模式的构建或完善应当祛除其舶来品的外衣,建立在本土化的基础上,着眼于中国的现状,从全面的本土化视角来研究违宪审查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政府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政府领导对数据计算技术本身不重视、对数据运用不充分、缺乏制度保障机制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数据信息技术的重视,树立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战略思维,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提高政府信息数据质量,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3.
周宁宁 《科技信息》2006,(12):242-243
保护环境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积极推进环境法治,才能切实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深入贯彻环境德治的重要思想,才能加强环境建设。环境法治与环境德治并举,全面、充分、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坚持环境法治建设与环境道德建设的同步发展,必能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必能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文明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发展理念的提升与创新,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已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势在必行。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的做法使兰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给我们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前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层出不穷,数字化转型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旋律和强引擎。文章立足ICT产业,分析了我国ICT产业呈现数据产品化、价值网络生态化、新硬件产业化等数字化转型新趋势,研究了这些新趋势对政府治理提出的新挑战;进而提出了我国政府需要适应新趋势新挑战,从加强对数据权属的界定和保护,加大对传统产业吸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政策支持,放宽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繁衍空间,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的国际融合,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调整治理策略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县级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栏目建设是服务基层民众,加强公众对政府监督的重要渠道。通过实地了解县级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栏目的动态实施现状,从政府与社会公众两层面分析县级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栏目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从依申请公开与主动公开常设转换机制、简化依申请公开回应流程机制、回应性依申请公开大监管治理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回应性的依申请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八十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加深的八十年,中国人民虽然进行了英勇的反抗,但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无力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八十年,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三个历史阶段,使中国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经过比较,我们所得到的启示是: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全国人民确立起科学的精神支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以“法治”与“德治”构筑起完整的治国方略;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对深化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得法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明确依宪治国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同时保证在国家、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从而更全面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文革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角度分析了中国入世后政治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认为,加入WTO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加快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稳治国相结合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战略性课题。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以及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