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道路结构对商业的集聚有重要影响,研究两者关系对商业的选址和布局以及道路规划等方面有现实意义。以广州市主城区为例,运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道路结构指标,采用核密度分析法计算2018年广州主城区的商业POI密度以分析商业集聚的空间结构,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商业空间与道路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类道路形态指标都与商业空间集聚呈现"高-高"集聚的空间关联模式。(2)商业集聚分布总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域集中于主城区的中西部,并向外围逐渐扩散。(3)道路结构指标中,全局整合度是大部分商业类型的最强相关因子,能够较好预测商业空间的分布;连接值和局部整合度稍差,平均深度值的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2.
以开封市主城区为例,基于POI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以及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分析同城化对非核心城市银行网点空间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同城化的影响下,非核心城市银行网点空间扩张方向性显著,向新区扩张和沿城市发展主干道分布显著.(2)不同类型银行网点空间扩张特征不同,四大商业银行以原有集聚中心为基础向外扩张,区域性商业银行向城市新区扩张最为显著,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分布相对分散,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区位优势明显,位居城市新的发展主轴上.(3)宏观层面上,银行网点空间扩张方向主要受城市发展方向的影响,同时受原有分布格局的影响,表现出路径依赖性.(4)微观层面上,商业因素对银行网点空间布局的影响在逐渐提高,其中写字楼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人口密度、公交站点和餐饮服务等,旅游景点对银行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为负.基于分析结论,提出银行网点布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空间分析对延吉市中国电信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及其与人口、经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最低门槛值理论、中心地理论,进行了缓冲区分析,得出电信商业网点分布的集中化分布指数,同时构建基于权重设置的电信商业网点选址的耦合度模型,进行了人口分布与电信商业网点分布的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延吉市电信商业网点主要以"中关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在延吉市中心商业区四周集聚性明显,但总体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延吉市西部和北部经济拓展区,还存在服务盲区,服务覆盖范围有待扩充.通过分析研究,旨在为延吉市电信商业网点未来布局更加合理地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也为新一轮的延龙图一体化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地调查、3S技术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海口市主城区主要商业网点进行了综合量化评价和可视化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在海口市主城区39个主要商业网点中具有市级影响力的商业网点仅5个,58.97%的商业网点不在1级通达性区域内,交通通达性有待提高;(2)海口市主城区的商业发展潜力具有明显的圈层分布特征,商业饱和区位于海秀路一带,商业潜力待开发区主要位于主城区的西部和南部;(3)海口主城区具有游憩功能的商业网点仅占参评商业网点总数的30.77%,但因其建筑总面积大,在全市商业网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当前海口主城区的商业发展呈现去中心化趋势,即由单一密集型转向多中心多方向的商业片区发展格局。该研究成果可为海口城市商业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银行网点选址方法中存在的人为主观因素较大、数据量支撑不够、考虑因素理想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大数据融合的银行网点选址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数据构造人流量、交通拥堵指数、用户价值、周边竞争网点数和人均收入5个基础特征,并利用协同训练的半监督学习方法扩充训练集。基于基础特征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多个子模型,将子模型的输出概率作为特征,构建基于逻辑回归的集成算法,作为银行网点选址模型,同时提出一种优化银行网点权重的损失函数,以保证模型预测中更佳的银行网点具有更高的权重。通过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相较于传统算法预测评估更为准确,能够很好地解决银行网点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6.
于2014年春季在兰州市主城区兰炼宾馆、职工医院、生物研究所、铁路设计院4个站点进行样品采集并进行实时监测,研究发现:兰州市主城区春季PM2.5空间分布呈现出了片状、点状和条带状的分布模式,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兰州市主城区东边区域。PM2.5中水溶性离子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兰州市主城区春季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结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7.
银行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其空间形态是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揭示银行区位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1218个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空间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银行网点空间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扩散,城市主干道是银行网点空间演变的主要路径;2银行网点分布中心变化缓慢,主要位于离钟楼1km的范围内。分布方向变化较大,东北—西南方向成为银行网点分布的主要方向;3西安市形成了多层次银行集聚区,未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西安市新的银行网点集聚中心。研究结果对于金融机构合理布局及金融中心构建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模型,分别选择连接度、控制值、集成度与智能度指标定量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呈现河谷带状组团式空间分布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诸如方格网式或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结构形式,相对独立地形成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与西固区4大道路网组团,导致组团间道路联系松散,路网的均衡性与整体性差;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中,高连接度和控制度的道路数量较少,交通选择性整体水平低,而在仅有的高选择性道路中,横向道路的交通选择性强于纵向道路;无论是市级尺度的全局集成度,还是区级尺度的局部集成度,其空间分布都呈现单中心结构特征,距中心越近,拓扑可达性越高,反之亦然.受兰州市河谷空间环境的影响,城市道路网络智能度在市区尺度上表现中度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而在分区层面却表现出较强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中心城区ATM网点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通过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兰州市中心城区ATM网点的分布特征,初步得到ATM网点具有分布不均衡,集中化程度高,其分布与人口密度、道路系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的特点;最后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出ATM网点分布与其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量化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与ATM网点分布有一定的线性回归关系,人口密度、道路密度越高,ATM网点分布数量也就越多;商业繁华度与ATM网点分布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商业繁华度高的区域,ATM网点分布的数量也随之增多;最终得出ATM网点数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旨在明晰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确定城市商业网点的数量与规模、业态结构和空间分布。本文基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理论,通过实例,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并利用WinQSB2.0软件的模拟仿真计算来实现城市商业网点的最佳选择,本文的研究为解决城市商业网点选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计算方法,因此,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大数据网络爬虫技术,获取贵阳市主城区零售商业网点POI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贵阳市主城区零售商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贵阳市主城区零售商业网点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格局,以云岩区、南明区为核心聚集区,以白云区西南部、观山湖区东部、花溪区北部、乌当区东南部为次级聚集区,各聚集区呈圈层递减规律;2)主城区各类零售商业网点的空间格局呈南北方向展布的特征,与贵阳市城市发展规划方向基本一致;3)主城区各类零售商业网点的平均最近邻指数均小于1,且在0%的显著性水平下Z值均小于-2.58,呈显著聚集分布模式;4)人口密度、公共交通通达性与土地价值等因素是贵阳市主城区零售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城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对城市现有医院位置进行科学性评估和对新建医院优化性选址.首先,应用ArcGIS软件构建泰森多边形,对现有医院的分布进行合理性评判,并考虑安全性、可达性和经济性等影响因素构建医院选址评价体系.其次,应用最优-最劣法(BWM)计算指标权重,并将其输入Spatial Analyst叠置分析中,根据加权线性组合(WLC)得到适宜新建医院的选址备选点.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备选点进行比较,得出最优新建医院选址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自然灾害等多因素的医院选址模型优于仅以可达性为目标的选址模型,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在城市医院选址定量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超市网点的选址与布局是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址一旦选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零售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由于传统分析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促使现代商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新技术的支持以适应现代商业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GIS技术的应用为连锁超市网点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为商业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形象和直观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对GIS系统功能特点和在实践中的运用,结合超市在中国地区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激烈竞争,分析了GIS系统对超市选址的直观性、信息量统计的便捷性。提出了连锁超市的选址销售模型提出的解决选址模型的思路,即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提取的指标和建立的模型用可视化的方法来清晰、直观地解决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商业区位诊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城市商业实际选址所要考虑的空间尺度、逻辑次序和分析要点。首先进行网络分析。在城市与区域的范围,分析行业网络和企业网络(公司网络)认识行业、企业网络的空间格局,以确定空间上商业设施的布局方向。其次进行区域分析,以所选址的商业设施的基本商圈为范围,确定商业设施的区域定位,即商业设施的商业中心等级和合适区域。分析区域的购买力(基本购买力、特定人群购买力和购买潜力),分析区域的地价成本和与区域相关的其他成本,分析区域的空间竞争形势,分析商业设施与地方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切合程度。以确定选址的区域。再次,进行地段分析。分析选址商业集聚地与城市其他商业中心的趋近性、交通的枢纽程度,地段内部选址商业设施与其他商业设施、城市其他设施、主导消费群体的关联,以及地段内部的空间结构(与地段中心的距离)。最后,进行地点分析。分析用地性质(临街的宽度、深度与停车场有无和远近),分析选址商业设施与道路的关系、易识别程度。借鉴了国内外近年来的商业区位理论的发展,总结和提炼了商业选址、规划布局的实际经验,将商业区位选择问题进一步理论化、应用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分析法,分析北京市城六区所有银行网点布局在整个空间层面和街道层面上的集中程度差异,并剖析原因.结果表明:1)各城区的银行网点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朝阳区最多,石景山区最少;2)北城银行网点的集中程度高于南城,东部和西部呈现对称分布;3)银行网点布局具有向心性特点,中高等级集聚区主要集聚在四环内;4)在街道层面上,西部高等街道数量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城市六个行政辖区内的街道等级分布是以甘家口、月坛、展览路几个街道为中心呈现由内向外的圈层递减模式;5)1990 ~ 2010年银行网点空间布局经历集聚——离散——集聚的过程,由“东北-西南”走向发展为正东正西.最后给出改善北京城区银行网点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的煤场布局优化模型,把选址数学模型与多目标决策方法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大型能源设施在布局问题上所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复杂性,既可用于确定现有城市老煤场的改造方案,也适用于新建煤场的选址决策,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基尼系数法对临汾市尧都区主城区图书零售业的布局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研究表明:主城区实体书店空间布局沿鼓楼街和解放路西段十字形分布,道路两侧各350米的缓冲区内包含80.9%的书店数量,匹配克氏中心地理论交通最优原则;住宅与大型商业核密度区与书店核密度区不一致的分布态势,呈现临汾书店布局与中心地理论最短距离假设原则相悖之处;城中心区基尼系数为0.871 7,表明书店集聚分布,基本符合克氏理论的行政最优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徐州主城区公共绿地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IS技术,研究徐州主城区的广场和公园的可达性.首先,利用地图和统计数据创建网络数据集,建立属性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人口密度分布图.然后,对道路进行网络分析,据此制作出徐州主城区绿地可达性的独立值图.以1.2km为服务最大距离生成城市公园服务区,计算其绿地服务水平.最后,给出徐州主城区绿地可达性的结果,为城市广场和公园的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GIS软件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空间分布特征,探索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结论.(1)空间分布特征.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倾向于分布在各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区域地市,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级单元排斥较为明显;邮政储蓄银行分布区域和个体特征明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各地级单元银行网点数量具有较强补充功能.(2)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数较少的地级单元与集中连续贫困地区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耦合关系,这些地区金融服务供给需加强.(3)影响因素.各类银行网点分布均与常住人口呈显著正相关,而受城镇化率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城市建成区面积、第三产业比例和人均GDP对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起到了正向影响;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均GDP对邮政储蓄银行起到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比例则起到负向影响;建成区面积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起到正向影响,而进出口贸易总额则起到负向影响;进出口贸易正向影响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公园空间分布的公平性问题,从小城镇公园空间结构和布局的角度入手,以佛山市大沥镇为例,使用引力模型与改进后的引力模型分析各行政村的公园可达性指标.结合研究区公园分布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通过GIS空间分析,清晰、直观地解决新建公园选址问题.最后,分析比较了选址前后各行政村公园的空间可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