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李杨 《上海信息化》2007,(10):48-50
当年,由一部《水浒传》,看各路英雄为争座次,不惜头破血流; 近日,由一个“Alexa排名”,看搜狐、新浪这对“老冤家”互扣“不正当竞争”、“作弊”的大帽子,再度上演“口水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孝感话语气词“了”和“的”的连用在语序上与普通话正好相反:“了”在前,“的”在后。在语法意义上,“了”、“的”连用时,“的”表示对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性状的一种肯定,“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了的”表示对曾经发生的但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性状的肯定。“了”、“的”连用的句子相当于普通话里用情态动词“过”加语气词“了”的句子。从对孝感话语气词“了”、“的”连用的分析中还可以发现,汉语的语气词只分两个层次而非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的”和“了”,第二层是“呢”、“吧”、“吗”、“啊”:第一层的“的”、“了”无论是在用法还是在表达的语气上都和第二层的“呢”、“吧”、“吗”、“啊”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浅析粤方言的"话"、"讲"、"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巍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2):104-107
粤方言表示言语的常用动词不用“说”、“谈”,而用“话”、“讲”、“倾”。“话”、“讲”、“倾”在粤方言中亦大致有不同的分工。中主要通过具体例证说明粤方言“话”、“讲”、“倾”词义与古汉语调义的联系及其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作品中存在“不定点”,读者通过“积极阅读”,并借助想象、联想、幻想等活动,对“不定点”进行填补,即“具体化”。读者在对“不定点”填补(具体化)过程中,应遵循“恰当具体化原则”,才能挖掘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乱收费”是普遍存在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现象。文章通过对税和费的比较及“乱收费”的影响分析,提出“费改税”工程的实施措施:各级党政机关应充分认识“乱收费”、“乱摊派”的危害,把治理“乱收费”、“乱摊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并不断提高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费改税”工程的实施可以先中央,后地方,逐渐向各级地方政府进行推广;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截断乱收费的土壤;继续不断完善现行的分税制制度。  相似文献   

10.
继王引之《经传释词》注“言归于好”之“言”为“语词”后,各类汉语工具书皆认为此“言”是助词,无实义。结合文献及声韵,认为“言”应为“我 焉”的合音词,有实义,即“我就(从此)”。清代后,“言归于好”之“言”虚化为助词,无义。  相似文献   

11.
“怯气”“惬气”明清小说中常见,词义均同“服气”,“惬”可能是本字,而“怯”是通假字。《鼓掌绝尘》中的“恡气”当校为“怯气”,意为“服气”。虽然“怯气”“惬气”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较多,但词义都不再是“服气”。  相似文献   

12.
受“音乐素质”、“视唱练耳”、“音感”三逻辑关系和其在教育教学上矛盾的特殊规定,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情况,本着重对“沉淀式”与“环琐式”音感培养法进行悬疑、剖解和重组。认为教学指导只有实现对“专业”本体的超越,成为两种语言、双重世界“完形”的“释”,才能构成对“本体”阶段目标的有效“缩解”。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浪淘沙的铁律可能是任何人、任何行业都难以避开的。在我国,随着互联网的潮起潮落,一个个“神话”被推到前台,同时。却也有数不清的“前浪”被“后浪”无情的吞没。在互联网勃发的年代。或许只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清晰的发展前景,才是网站赖以立足的“独门暗器”乃至“脱胎换骨”的关键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及郭店简书《性自命出》等文的相关材料,可以将《中庸》“中”“和”之说解读为一种性情境界论。二、把《荀子》、《乐记》之“乐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龢)”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专利"新颖性"与科技查新"新颖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专利工作中诸如专利申请、专利无效、专利审查、专利诉讼、专利司法鉴定等都会涉及到专利的“新颖性”。科技查新的“新”就是指“新颖性”,科技查新与专利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科技查新的“新”借鉴于专利的“新颖性“,同时专利文献检索是科技查新的主要信息源,是判断科技查新的“新颖性”的主要对比文献。同样,通过科技查新可以检索到影响专利“新颖性”的文献。笔者长期从事专利工作和科技查新工作,对专利“新颖性”与科技查新“新颖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将其归纳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思维导图”具有“树状”结构的可视化“图式”功能,对培养学习者发散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主要针对“思维导图”具有“图式组织者”、“图式思维导航”、“图式脚手架”等作用,应用在基于“解决物理问题”探究学习中,对建构“问题图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点菜”、“喝酒”、“自助餐”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常客”,通过对其“仿真”提炼出的“点菜模型”、“喝酒模型”、“自助餐模型”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移植”来解决企业供应链中高库存高脱销并存问题的新方法,更是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检验的新思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扬长制短”不同于通俗的“扬长避短”,这里的“扬长”、“制短”有其特殊的含义.“扬”强调补强、提高.“制”强调控制、制服.体育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每一个机体隔离开来.在提高整体水平的同时,应侧重低水平的目标领域.避免和减少整体的水平流失.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此,德国经济学家拉尔贝教授认为,这不会改变中国的世界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百年前“德国制造”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十分相拟,借鉴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应是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时下,中国企业已经积蓄了从“制造”向品牌高端创新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打造出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管理、营销模式、服务与文化等六大支撑优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安义方言的“搦”字句可以区分为搦1、搦2、搦3、搦4、搦5、搦6、搦7,它们分别表示“拿”“给予”“役使”“使用”“处置”“被动”“假设”,并构成各种句式。“搦”在安义方言里仍保留了动词的用法,但“搦”虚化的意味渐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