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史称“五四时期”。这个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他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他后来发展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铺下了最初的奠基石。 那么,毛泽东是怎样由一个普通农民子弟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转变的标志是什么?我  相似文献   

2.
<正> 毛泽东同志,于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在青少年时代,就阅读了不少中外哲学名著,把研究哲学同改造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刻苦读书,追求真理,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历了世界观的转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摒弃了唯心论、二元论的哲学观点,完成了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一一九一○年,毛泽东同志在东山小学求学时,读的主要是孔夫子的书,但他不喜欢它们。后来他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和《列强瓜分之危险》等书,激起了他的爱国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知名战将,是文学革命的一个无畏先锋。他由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早期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与李大钊等同志一起,领导了伟大的五四运动。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教育和影响了一代青年,积极投入五四运动,坚决反帝反封建,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4.
浅析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是指周恩来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前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 ,也是他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如何建构中国新文化所作的初步回答。它是在我国处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和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塑造和西学的影响以及对救国救民真理的追求为周恩来早期中西文化观的形成准备了重要条件。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是一个中西文化比较与融合的思想体系 ,集中反映了周恩来对近代中西文化的认识。周恩来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并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和善于汲取其中的积极因素 ,并敢于融合西方有价值的新学说。但这一阶段的周恩来 ,毕竟还是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他还不可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地分析中国的社会 ,因而也不可能指明发展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三条途径方家喜(91历①)毛泽东在1921年元旦以他在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的发言为标志,完成了他的世界观的伟大转变,从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成为逐渐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读书、实践、思考是青年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三条基本途径。读书少...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转变的枢纽,它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对于这一次席卷全国、震惊世界、意义深远的运动,伟大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从五四运动到安源工运的斗争实践中,不仅发现了民众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还找到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根本改造中国社会的正确道路,从而实现了从一个寻求社会改良的爱国者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救国者的飞跃,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名震环宇的人物,然而,他的一生又是十分曲折复杂的。纵观他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五四运动,第二个转折点则是大革命失败。五四运动是他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前进的转折点,而大革命失败则是他走下坡路的转折点。从政治思想上到组织上,他全面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政党,堕落成为一名机会主义分子,但却又始终坚持反蒋、爱国的立场。本文拟就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基本情况作一全面的浅析。一、在政治思想上,由右倾机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到取消主义1927年7月…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积极活动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空前觉醒、斗争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在这个大转变时期,他站在历史的前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领导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积极创建革命统一战线,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是革命先锋的重要思想;在党的幼年时期就注意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在中国革命的各条战线上,进行过英勇的斗争,作出了卓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深刻地记录了马克思在巴黎无产阶级直接影响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伟大转变的思想历程。它不仅勾划出马克思世界观的基本轮廓与核心内容,而且描绘了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决定力量。构成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内容,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动力,决不是马克思头脑中伦理的人道主义,也不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哲学研究的简单综合,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11.
陈望道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时期,他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金刚”,《共产党宣言》全文第一位中文译者,也是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中共主办的上海大学的校务负责人之一。而浙江第一师范,则是陈望道初出茅庐的第一个战场和第一个舞台。在这里,陈望道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战斗活剧,促使他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在一生的战斗生涯中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一生几经重大转折,“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斗士”,最根本的转折是在什么时间实现的?本文从世界观的转变、“救国救民”道路及其主义(理论)和革命组织方式的转变入手,论述了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期间,通过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了他一生中的根本转变,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与终结。青年陈独秀参加了这场革命从准备到失败的全过程,特别对安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就陈独秀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作一概括的介绍与评述,以求教于识者。一、东渡日本,参加“青年会”,从改良主义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1879—194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早岁读书有声”,曾以县试第一名考取秀才。但,陈独秀从小就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十八岁,他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曾违心地赴南京应江南乡试。沿途,他亲眼目击了清政府统治下形形色色的怪现状,特别是腐败透顶的科举制度,终于使他从梦中惊醒过来,“觉昨非而今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戊戌以来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是一致的。他从中国传统文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接受了有益的东西,并逐步加以改造和扬弃,体现了唯真理是从的精神,最终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其转变过程中体现了提倡“知行合一”,注重调查研究,博采众长,关注民众力量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最先把马克思主义比较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同志能够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先实现由急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有主观方面的条件,也有客观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就李火钊同志思想转变的主观条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觉悟社是五四运动后出现的进步青年团体.由于社会历史观上的失误,觉悟社的思想倾向基本上是空想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周恩来早期的思想倾向.在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思想以前,空想社会主义是周恩来早期思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周恩来是由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艰苦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优秀先行者,瞿秋白的文化观经历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其中关于东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新文化建设等问题的论断,是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积极尝试。而革命文艺大众化等理论的提出,则标志其无产阶级文化观的最终形成。这些论断已触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和大众化等问题,其影响不仅及于当时,就是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的伟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家,一代的伟大的革命领袖。他所走过的道路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前二十五年中先进的中国人所走的道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前,他一直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他首先举起了对封建制度不屈的叛旗,正规地开始了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并一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充当了这个革命最伟大的领袖,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在十月革命之后,和很多的先进的中国人一样,他进行了伟大的转变。在苏联和中国共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是当代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实际工作的典范,他的哲学思想是“有哲学实质而无哲学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民主革命时期反对“左”倾错误的斗争,军事工作中优秀的哲学品格,对争取人民民主的理论贡献。周恩来在全党全军的集体奋斗中,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内涵,用具体的、生动的实践形式阐发出来,是他对中国革命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再认识论──高尔基创作思想危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基历来被誉为优秀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在对高尔基的研究中,回避或忽略了对他思想和创作发展过程中的危机的深入探讨。高尔基在俄罗斯社会主义革命期间经历的两次重大危机以及所犯的政治错误和创作失误证明他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起码是在1919年成之前不是一个成熟的布尔什维克,而是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