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地租曾经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认为不应该实行地租制,而实行土地的无偿无限期使用,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和产权混乱的现象.社会主义地租依然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社会主义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不存在阶级对抗关系和剥削关系,后者则存在阶级对抗关系和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2.
试析明清以来中国地主城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主历来以乡居为主。明清以来,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长期动荡、战乱不断,地主或为逐利或为避祸,开始大规模地迁入城市,成为城居地主。地主迁居城市,放松了对佃农的人身控制,促进了地租形态的变化,也加强了城乡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城市生活的奢靡,他们对农民的剥削更加重了。这是其消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地主城居还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3.
食封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剥削形态,与西周五等爵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其渊源看,应该是脱胎于商鞅变法以来所形成的二十等爵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又赋予了新的内容.本文结合<二年律令>,在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封君食邑制度的兴衰对两汉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及封君经济地位的变迁和两汉封君食邑制度的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预卖劳力是一种高利贷和变相劳役制相结合的借贷方式,在民国时期的广西农村颇为常见,主要有做工抵押和人身抵押两种形态。它的借贷利率具有隐蔽性和随意性,剥削手段十分残酷。预卖劳力的高利率虽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但有时债户通过预卖劳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借贷开支,使得小农的劳动力再生产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剖析了郊区地租城市地租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给出了城郊地租的来源与数量关联模式,以及城郊地租控间关联模型,对丰富目前我国城市地租理论和批导有关土地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物地租由来已久。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本应向货币地租转变,但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物地租却成为最主要的地租形态。这一方面取决于当时的中国国情,另一方面也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租要领及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入手,重点探讨了我国阶段地租的表形式,性质及关理论,主要以吸几方面进行论述:我国理阶段地阻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我国阶段口口地租主要表为级差地租和绝对租;我国现阶段地租具有全新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阐述城市地租的测算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城市、不同用途土地地租的特征。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线性统计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综合总结了现有测算地租的方法,并将其归结为四类;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基准地价成果测算地租的思路和方法;以华东地区大、中、小三类城市为例,对其商、住、工三类用地的地租进行了测算;分析了不同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地租的特点与模型特征。研究结论:利用基准地价成果测算地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地租的测算与分析对于科学管理和利用城市土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林地资源特点和人工林林地地租研究现状,提出用混合地租来表示人工林林地地租,把影响人工林混合地租的诸多因素分成土地本身因素、经营和产出水平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行政因素及其他因素等5类。以长江中下游工业原料林为实例,按5类影响因素确立以土壤立地质量、培育树种、运输距离和税费为主导因子,选用多元回归模型处理土壤立地质量、培育树种两个非数量化因子,建立了适宜处理数量化因子(运输距离和税费)与非数量化因子的工业原料林混合地租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工业原料林林地混合地租与4个主导因子关系密切,按模型求算出的工业原料林林地地租值与实际值基本相符,实现了林地地租的合理量化。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二○九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由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 在秦二世执政期间,广大劳动人民承受着极其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不但每年要向地主贵族缴纳占总收成三分之二以上的地租、田赋和人口税,而且还要承担十分苛重的徭役。秦二世这个反动的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还颁布了几十种严刑酷法,使人民处于残酷的压榨之下,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农民除了起义,别无生路。  相似文献   

11.
单一产品制     
单一产品制,或单一作物制,或单一商品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畸形经济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奴役剥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阻碍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使它们成为原料的产地和附庸,只容许它们发展帝国主义国家所需要的原料和少数几种经济作物。这就造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单一产品制。这种单一产品制今天还存在于亚、非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对亚、  相似文献   

12.
地租的几种形式对应着人类社会的几个不同阶段,奴隶社会没有地租,奴隶的全部劳动和产品都归奴隶主所有,封建社会初期实行劳动地租,中后期实行实物地租,资本主义社会从本质上只有货币地租,每一种地租形式都有其产生机制,并对劳动者和土地所有者的经济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地租货币化应回归其正常历史进程,即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并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创新土地收益形式,如土地入股制度收益,以保证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地租不仅可以调节剩余产品的再分配,还能调节生产者的经营行为,同时还能保证土地资产积累增值的实现.本文从农村包干制形成的史基础入手,解析包干制下农业地租的表现形式及其调节分配,进而论述了包干制下地租杠杆的多种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在我国理论界已讨论了近十年,一些文章阐述了改革将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但对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则未有较为深入的讨论。本文旨在揭示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一)地租与城市空间结构,(二)地租与城市用地结构,(三)地租与城市化的分散趋势,(四)地租与沿街商业建筑布置方式,(五)地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地租存在的原因,揭示了当前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制度存在的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农民投资积极性低、农地流转不畅、地租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承包制度、流转制度、征用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现阶段私营经济剥削产生的原因,评价剥削的功过,正确认识发展私营经济和消灭剥削的关系,区分私营经济合法的剥削收入和非法的剥削收入。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私营经济存在着剥削现象,但我国不存在剥削制度,私营经济的剥削决不会产生两极分化。当前,我们发展私营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腹域内的经济个体由城市中心向外围的布局遵循地租衰减规律,这种地租衰减过程由于经济人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导致城市经济个体向外围空间的分布密度逐渐降低,该过程同时形成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个体分布空间的差异,最终形成城市的最大扩展边界。在排除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城市外围空间的扩展过程遵循经济规则,为谋求效用最大而实现地租均衡从而形成城市边界。  相似文献   

18.
李婷 《科技信息》2011,(11):I0263-I0263
在倡导众生平等的明治期,日本女性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仍然未得到改变,在笔者看来这与日本明治期制度化的"家父长制"的家族制度有关,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结合樋口一叶的作品,来分析日本女性悲剧与当时家族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市化进程步入加速期,各个城市的地价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土地作为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房地产业重要的成本要素之一,过高的地价水平,无疑会对房地产业发展,乃至国计民生造成负面影响。本文运用相关经济学模型,详细阐述了城市化进程对地价上涨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导出地租函数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台湾土地开发中垦首制、合股制与结首制是三种主要的拓垦形态。其中,台湾西部平原的开发以垦首制和合股制为主,宜兰地区以结首制为主。垦首制的运作程序理论上通常包括申领垦照,签立贌约,招佃垦耕,维持垦区治安等环节,但实际上常因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合股制是同乡同宗,势单力薄的普通民众或财力不甚雄厚的地方豪杰为了获取土地以自耕糊口或减少投资垦务的风险和成本而组织起来共同请垦土地的拓垦形态。结首制是垦民为应对官府在宜兰请垦荒埔的禁令,武力侵占原住民的土地以及自保生命与财产而采取的拓垦形态。清代台湾的土地拓垦形态本质上与大陆移民渡台的动机与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