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香港诗人蓝海文在80年代与丁平教授针对台湾与大陆的诗坛现状,并结合香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的艺术主张:即重申诗歌形式规范,弘扬民族人文精神,力主诗歌纯真纯正,强调内容决定形式。  相似文献   

2.
田妍 《科技信息》2011,(23):I0288-I0288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也是大陆熟知并喜爱的作家,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但是,我始终认为,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乡愁是余光中创作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或者说,乡愁是他的诗魂和文心,是他的心结。  相似文献   

3.
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化无遮拦地进入台湾的特殊文化环境中,骨子里有着炎黄文化意识的台湾诗人,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潮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撞击中站稳脚跟,探寻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轨迹。这就使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并未因为大陆的政治运动而中断,使新诗在海峡一隅获得了生存环境和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莫渝是当代台湾一位优秀的诗人,又是一位出色的诗评家、翻译家,近年来更致力于大陆译诗的研究,著作甚丰。他心仪大陆的诗人,大陆的诗人和读者对他也不陌生,他的诗篇已进入各种选本,有关他的评论也时见报刊之中。 莫渝的诗不仅为海峡两岸读者所欣赏,也在海外华人读者中激起共鸣,其深层原因是他的诗作的情调有厚重的民族风格。他的诗,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是属于炎黄子孙的。 翻阅莫渝的诗篇,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那长城、大江、春风、秋雨、明月、关山、梅雪、竹林……这些感情的载体作为文化符号,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氛围,那就是民族情绪、民族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5.
台湾诗人高准正生在台湾“现代主义之声盈天下”的时代。他强调诗的民族性、爱国性,扎根于本土,亲风雅余绪;主张诗要有社会性,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出了新诗的“新八不主义”。其诗歌不仅力求内容之完美,而且力求形式之完整,毫无斧凿之痕。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诗人痖弦的诗歌里,诗人利用独特的艺术手段呈现了生活与生命中多样的“痛苦”,而这“痛苦”的背后有着精神荒芜、信仰丧失、文明冲突等深层的原因。通过诗人探寻“痛苦”的心路历程,可以窥见诗人自己的人生指向。  相似文献   

7.
土家诗人刘小平是近年来活跃在当代诗坛并立志要写出属于自己民族标记诗歌的诗人。他以鄂西为背景的诗歌大都很精致,具有成熟的艺术功力。本文通过对刘小平诗歌诗美的评述,意图对刘小平诗歌作一次具有建构意义的理论探求。  相似文献   

8.
王维诗歌在他年少时已在上流社会广泛传播,并且产生了直接的社会效果。有些诗还被采入乐曲到处传唱,扩大了它的接受面。在他去世后直到唐末,这种传播和接受仍在继续。与王维同时及以后的不少诗人都从王维诗中汲取了灵气秀韵。这样一种接受盛况,在唐代诗人中,只有李白、白居易可以比肩。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诗歌中国的格局中,如果说,大陆的诗歌创作以诗与意识形态的纠缠迎拒为特色,台湾的诗歌处于现代主义与乡土主义的张力场中,那么,香港诗歌最引人注目之点,该是其城市书写和想象了:香港诗歌对于现代汉诗的,不仅仅因为在这个雅俗并兼、商政交缠的特殊文化空间里...  相似文献   

10.
苦闷诗人——性格上的悲剧在我国历史上为数很多的文学天才中,李贺也许是最早熟、最能敏感地体味人生苦难的诗人,这决定了他诗歌基调的忧郁悲愤。他是一个苦闷的诗人,他的诗歌主题就是抒写内心的苦闷,作品情调阴郁低沉,奇崛冷艳,李贺卓异的诗歌才华,在某种程度上说亦得力于他的反常性格。“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示弟》)李贺“以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说尽管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尚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厂,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  相似文献   

11.
冯杰是一个很有趣的文人,也是在台湾获奖最多的大陆作家。在河南文坛,冯杰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冯杰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很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小说也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冯杰的文人画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从诗歌,到散文,到绘画、小说,冯杰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趣。冯杰擅长多种艺术创作,那么,他看重的艺术门类是什么?冯杰作品中的这种独特意趣的表达背后隐含着他什么样的创作立场?对冯杰的该次访谈全面涉及这些问题,对于读者全面了解冯杰,认识冯杰的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化记忆和文化经验和九十年代汉语诗歌中的呈现,特别是以解读大陆青年诗人、翻译家马永波的长诗《电影院》为契机,分析了目前大陆先锋诗歌所遭遇的批评、误读、失语状态,从而阐释了汉诗面对已经过去的九十年代存在的独立美学意义、文本价值、艺术倾向和必须面对的文化与审美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道关怀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3.
《荒原》:象征主义诗歌的世纪绝唱邱文龙英国当代诗人T.S.艾略特(1888-1965)是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二十世纪的重大风云变幻,而他在一九二二年发表的长诗《荒原》,在西方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荡。此后,诗人被誉为“现代诗派”的...  相似文献   

14.
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集《草叶集》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号召美国人要从精神上独立于欧洲大陆,塑造地道的美国新人形象,最好地展示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美国梦想。他的新体诗即自由诗,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诗歌时代。  相似文献   

15.
甘肃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构筑的乡土世界已引起评论家的关注.一方面是他的乡土诗是西部诗歌的“土特产”,是研究西部诗歌绕不开的一环;另一方面是他的乡土诗歌充满了魅力。然而,他的处女作《想起那人》还鲜有人去研究。笔者认为,研究他的处女诗作,可以有效地把握他的诗歌整体,把握他的作品的变化与发展。诗集《想起那人》内容主要以童年旧事、爱情感受、母爱、故土之爱组成。格调伤感,善于情绪渲染,并借助叠字、复沓造成音乐美;将口语、方言入诗,语言清新,善于将诗歌视角移至过去来增加诗歌容量和怀旧气息;注重诗歌的色彩感,偏重黄色系列和纯沽白色;在情感取向上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对流逝的岁月和情感的怀旧之情,其二是对偶尔、命运的迷惘感。  相似文献   

16.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2,(18):54-55
台湾经济发展的最大危机在大陆?在前不久台湾《联合报》举办"为台湾经济开路高峰会"上,一位台湾知名经济学家发表奇谈怪论,认为台湾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韩国,而是太过于依赖大陆。他表示,台湾这十多年来中上游原料生产在台湾、下游组装在大陆、出口市场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  相似文献   

17.
黄葵是近年来在海南诗坛上纵横驰骋的青年诗人,他的六卷本诗集《曙光妖娆》系列,标志着他在诗艺诗美的追求上已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本文试图通过对其近期诗歌创作的分析阐释,理解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索诗人在诗美创造上的个性特色,体会诗歌写作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人晨宏是景颇族作家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多涉及民族生活,并“记录”和“储存”了许多属于自己民族独特的现代性体验。浓郁的本土意识是晨宏诗歌的显著特点,他在本土意识的书写中实现着对自我民族文化的认同。晨宏善于写“树”,并在其中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九叶”诗人之一的唐先生一生的创作深具“边缘”性质。“边缘”性质既表现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诗歌的“幻美”主题和“日夜边际”的印迹都非常明显。而作为一个现代派气息浓重的“九叶诗派”的诗人,其诗歌的创作也深具个性特征,在九叶之中也是非常边缘化的。  相似文献   

20.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意象派诗歌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新和探索。人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意象派诗歌的技巧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探索。我们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研究庞德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为研究庞德对女性的看法提供崭薪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