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 ①套放鳜、鳖、黄颡鱼等名优鱼种.一般每亩水面可套养5~8厘米的鳜10~15尾、或150克/只的幼鳖5~8只、或10厘米以上的黄颡鱼种50~80尾.尤其是养蟹水面,套养的这些品种可捕食野杂鱼、虾,避免其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争空间,不仅提高主养品种的产量,还可增产成鳜5千克、成鳖2~3千克、黄颡商品鱼25千克左右.②套放草鱼、鲫、鲤、鲢等夏花鱼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储备来年养殖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套养3~5厘米的夏花1000~1500尾,可增产鱼种30~50千克.③鱼、蟹等养殖水面套放青虾苗种,一般每亩套放1~2厘米的虾苗1万尾左右,可收获成虾5~10千克.④南美白对虾养殖水面套养河蟹,或实行双茬虾、虾鱼轮养(一茬南美白对虾、一茬青虾或常规鱼类);育蟹种稻田或池塘套养青虾等.  相似文献   

2.
在同一鱼塘内1年养两季鱼,上半年养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可提高鱼塘利用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1.鱼塘条件.要求鱼塘面积适宜,深浅适当.为方便网捕和干塘捕鱼,一般选择面积3~15亩,水深1.5~3米的鱼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一年养两季鱼,因鱼种、肥料、饲料、成鱼进出频繁,劳动强度大,所以,交通便利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1.选好鱼池.选择环境安静、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和催产池,地底平坦、不渗漏,面积1.5~2亩,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为亲鱼培育池. 2.适当放养.以亲鱼体重计算,一般每亩放养100~150千克.草鱼的放养量可略大些,花、白鲢鱼的应少些.  相似文献   

4.
一、池塘主养 1.鱼种放养.为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投放的大口鲶鱼种须在8厘米以上,且规格整齐;放养密度,8~10厘米规格的鱼种每亩投放1000~1500尾,10~12厘米的每亩投放800~1200尾,池中搭配150~250克的大规格鲢鳙鱼种100~120尾,用来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5.
二、池塘套养 在常规池塘进行家鱼养殖时,可套养少量黄颡鱼.一般每亩放养每尾重30~40克的黄颡鱼60~70尾,池中主养的常规养殖品种以及搭配比例仍按原养殖方式进行,饲养管理也按常规养鱼操作规范进行.一般精养鱼池在原有的技术条件下,不增加投入,每亩可增产黄颡鱼1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6.
肖汉兵 《河南科技》2008,(10):29-29
二、池塘套养 在常规池塘进行家鱼养殖时,可套养少量黄颡鱼。一般每亩放养每尾重30~40克的黄颡鱼60~70尾,池中主养的常规养殖品种以及搭配比例仍按原养殖方式进行,饲养管理也按常规养鱼操作规范进行。一般精养鱼池在原有的技术条件下,不增加投入,每亩可增产黄颡鱼1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7.
定植一般在3肿、下旬,当植株长到4~5片真叶,株高8~10厘米,开展6~8厘米时即可定植,即穴盘育苗苗龄25~30天左右,地苗30~35天左右.定植前亩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镁2千克,硫酸钾20千克.各种肥料可以随着深翻细耙,与土壤混合.每亩定植2000~2500株为宜,株行距为40~60厘米×80~90厘米.  相似文献   

8.
一、池塘主养 黄颡鱼(俗称黄芽头、嘎牙子、黄腊丁)对池塘的要求不严,凡是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土地、水泥池均可养殖。一般池塘水深1.5米左右,面积1~4亩。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定植 定植前,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6立方米或鸡粪3~4立方米,混合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肥料施入后要进行深翻,然后耙平,整成南北向高垄,垄距80厘米,高30厘米,顶宽40厘米,定植前一周浇1次水.定植时间一般以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较适宜.过早温度高,导致草莓生长过旺,影响产量;过晚,由于温度低,定植后缓苗慢,易结畸形果,同时影响上市的时间.定植宜选阴天,苗尽量带土,注意把苗根部的弓背向畦外侧,根系稍向内侧,并使其伸展.栽植深度要掌握"浅不露根,浇水苗不淤泥",覆土要实,定植后浇透水.每垄种植两行,每亩密度为8000株.  相似文献   

10.
保证水质良好良好的水质是搞好饲料投喂的保证.一般每月加水2~3次,每次加水的深度为10厘米左右,要求水体透明度达到25~30厘米.同时,定期用生石灰兑水泼洒,既能提高池水pH值,有利于鱼类生长及饵料生物的繁殖,又能防治鱼病;也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或定期搅动底泥的方法进行水质调节.要常开增氧机,通过增氧机使池水上下层水体溶氧趋于平衡,及时改善底层的低溶氧状态,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5、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要勤中耕。苗高3~6厘米时间苗;苗高6-9厘米时,结合中耕按株距5-10厘米定苗。苗高15厘米时,每亩追施过磷酸钙13公斤左右、硫酸铵7、5公斤左右,或施人、畜粪尿1200公斤左右,然后覆土浇水。除留种地块外,在8-9月柴胡花序形成期,将花序全部割去(割掉部分晾干待售)。第一年立秋前后,每亩追杂肥100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  相似文献   

12.
1.苗期管理.①苗床准备.苗床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排灌方便的地方,土质以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苗床不宜过宽过大,因菜花籽较小畦面要整细整平,床土按粪:炉灰:土为2:3:5的比例配成营养土.②播种.撒播:适于苗床面积小、品种单一而且籽少的播种.播种前一天将苗床灌满水,渗透5~10厘米为止,第二天在平床上均匀撒播,后覆0.5~1.0厘米细土,该方法播种时省工但分苗定植费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池塘养鱼普遍采取高密度集约化放养鱼苗(密者亩放鱼苗4000~6000尾),同时,有许多鱼塘塘基配套禽畜场,高投饵,鱼类高排泄物,禽畜粪便落塘,造成养鱼池塘中死亡生物体、水生动物粪便、残剩饲料和禽畜粪便及菜草等有机肥料不断积累,加上在夏秋雨水季节冲涮塘基的泥沙落塘,使得池塘底逐渐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同时,又存在大量的细菌.  相似文献   

14.
一、播种期适期播种:麦垄点种时间依前茬产量水平而定,中产以上肥力水平在麦收前7天左右,低产薄地在麦收前10~12天.麦后播种在6月15目前.要保证足墒下种,遇旱先浇水后播种.播种方法:等行40~50厘米,宽窄行45~55厘米;麦垄点种用大粒种,则每亩5000~7000穴,用小粒种则8000~9000穴,双株留苗;麦后直播则单株留苗.播深3~5厘米,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相似文献   

15.
二、泥鳅苗种的投放及饲养管理 1.投放量.苗种投放量与苗种规格和饲养管理水平有关.据近几年各地实际放养情况来看,规格4厘米左右的泥鳅苗种的投放量以1~3万尾/亩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1.地下害虫.应在小麦播种期进行土壤处理或用杀虫剂拌种防治.可选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高效药剂.为确保防效,药量要用足、用够.每亩地用50%辛硫磷乳油1千克,加10倍水,拌细土20~30千克,于犁地前均匀撒施于地表.小麦拔节初期是金针虫危害盛期,发现死苗时,可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千克拌细土10千克,顺垄撒施,然后划锄;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株灌150~250毫升,顺垄逐株浇灌;或用48%乐斯本乳油300~400毫升,兑水150升喷湿地表,也可浇地时随水施入,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1.对症下药.常用于鱼病防治的敌百虫主要是90%晶体敌百虫.它只能防治寄生虫性鱼病,对细菌性、病毒性鱼病无效. 2.预先溶解.敌百虫易溶于水,忌用50℃以上的热水溶解,宜用池塘水溶解,敌百虫水溶液不稳定,故配成药液后,不宜久放,应马上向鱼塘泼洒. 3.掌握用药时间.由于早晨池水pH值较低,且锚头鳋幼虫常在早晨集中于水表层,故用药宜在早晨进行.鱼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能用药.  相似文献   

18.
保证水质良好 良好的水质是搞好饲料投喂的保证。一般每月加水2—3次,每次加水的深度为10厘米左右,要求水体透明度达到25-30厘米。同时,定期用生石灰兑水泼洒,既能提高池水pH值,有利于鱼类生长及饵料生物的繁殖,又能防治鱼病:也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或定期搅动底泥的方法进行水质调节。要常开增氧机,通过增氧机使池水上下层水体溶氧趋于平衡,及时改善底层的低溶氧状态,促进鱼类生长发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在夏秋季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特别是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鱼塘要开启叶轮式增氧机2~3小时.因为这种天气水体表层溶解氧达到饱和,而水体底层溶解氧相对较低,叶轮式增氧机有向上提水的作用,使鱼塘水体垂直循环流动,一方面使整个鱼塘水体的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把底层水中杂质冲上带到水面接受阳光曝晒,经过理化作用,使底层水中的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这样就起到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雏鸭进舍前,准备要精心 首先要按肉用型鸭的饲养标准,准备好雏鸭饲料.在头3天内,可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要备足垫料(多用沙)并充分晒干.如用稻草作垫料,应将其切成3~5厘米长.清洗鸭舍和各种工具,并彻底消毒.在雏鸭入舍前12小时,开启供温设备预热.使室温达到育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