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英国发生了两波科学左派运动。第一波以贝尔纳、克劳瑟、李约瑟等红色科学家为代表,第二波以STS学者罗伯特·扬、沃斯基、拉维茨等几位激进科学运动发动者为代表。关于第一波科学左派运动,学术界已经有不少研究,但关于第二波科学左派运动还缺乏深入讨论。第二代科学左派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他们对资本主义科学提出了更加激进、更加深入、更加深刻的理论批判。新科学左派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否定科学价值中立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具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属性,科学作为劳动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部分,通过阶级斗争和实践,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科学。他们的许多观点不仅对STS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Cognitive Science is a promising field of research that deals with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s ever: how do beings know? However, despite the long and extensive tradition of the field it has not yet become an area of knowledge with scientific identity. This is primarily due to three reasons: the lack of boundaries in defining the object of study, i.e. cognition, the lack of a precise, robust and consistent scientific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and the inner problems derived from its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background review, a theoretical frame and a humble reflection on these topics in order to arouse the internal debate among readers once more.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科学观的新发展--科尔的实在论的建构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尔针对西欧建构主义的过激倾向,提出了一种"实在论的建构主义".这种理论既承认科学知识是社会地制造出来的,又承认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作用.科尔认为要说明社会和自然界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必须区分"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考察,并注重经验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构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这种新的哲学理念,它着眼于社会中的科学,注重科学知识评价的社会性、建构性、过程性、语境性、文化性与协商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建设性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From the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science cannot transcend thedomain of experience.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seen as models that helpto order and manage that domain. As the experiential field expands,models are replaced by others based on novel conceptual constructs. Thepaper suggests the substitution of ‘viability’ or ‘functional fit’ forthe notions of Truth and objective representation of anexperiencer-independent reality. This by-passes the sceptics'incontrovertible arguments against certain real-world knowledge andproposes the Piagetian conception of cognition as the function thatgenerates ways and means for dealing with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6.
近年科学哲学研究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认知方面,如心智表达、框架等。本文分析R.Carnap《世界的逻辑构造》的建构系统,揭示了它与认知科学的理论方法的内在的自然的联系,从而表明建构系统与认知科学在方法和目标上的共同性,同时也提示了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的被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Constructivism is the idea thatwe construct our own world rather than it beingdetermined by an outside reality. Its mostconsistent form, Radical Constructivism (RC),claims that we cannot transcend ourexperiences. Thus it doesn't make sense to saythat our constructions gradually approach thestructure of an external reality. The mind isnecessarily an epistemological solipsist, incontrast to being an ontological solipsist whomaintains that this is all there is, namely asingle mind within which the only world exists.RC recognizes the impossibility of the claimthat the world does not exist. Yet, RC has thepotential to go much further. I claim that RCprovides the foundation of a new world-view inwhich we can overcome hard scientific problems.Thus, the paper is urging us to carry RCfurther, not just on philosophical grounds, butalso into the domain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8.
生成认知科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成认知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具身心智的统一的两重性.它提倡这样一种科学文化:认知科学既把我们的身体视为生物物理结构,同时又视为由某个个体经历的经验结构,具身心智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现象学的.具身心智的这种两重性构成了一个认识论的循环.生成认知科学正是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循环发展起来的.瓦雷拉等人发展的生成思想特别强调了它与现象学和东方哲学传统(特别是佛教)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9.
科学和反科学通常被认为是两种对立的思想。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思想史角度出发考察科学与反科学在科学价值、社会进步和自然秩序三个方面的认知分歧,发现科学与反科学并非简单地对立和排斥,而是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背景下的合理制衡。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与主体性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主体性概念的变化,建构主义也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在原初意义上,建构主义是关于概念起源的分析,这种分析和客观性相连,在社会建构主义那里,建构主义作为形而上的原则存在着,对科学知识给予了不同于现代视野的理解,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与主体性概念变化相关的逐渐走向相对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Cognitive activity, which essentially consistsof the use of signs, does not only depend onthe internal (mental, or brain) processes. Thefirst part of the paper presents severalversions of the idea of the external and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individual's mentalprocess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considers a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science as a science of the extended andsocially constructed mind. KazimierzTwardowski's theory of intentionality and histheory of actions and products provide the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e undertaken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
首先梳理了当代认知科学(广义)关于生命本质研究的主要趋势和最新进展。然后,集中考察了在当前研究工作中出现的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三个关键困难:"生命的定义以及与非生命的区分"、"生命的起源"和"人工生命与合成生物学"。最后,针对上述三个困难,尝试分别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卡尔·波普是为数不多的对科学界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但是,他从早期到晚年的关于进化生物学的言论严重阻碍了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他把进化论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研究纲领导致了许多科学家对进化论的误解,他否认进化定律的存在从而否认了进化生物学的科学地位.同时,我们指出了他关于进化论的新见解并没有任何新意.  相似文献   

14.
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分析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6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美国、丹麦、意大利、香港以及内地的50多位学者、专家欢聚一堂,会议收到国内外论文50多篇,先后有30余人在会上作报告。在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黎红雷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认知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科技园建设涉及到政府与科技园的关系,大学与科技园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科技园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政府如何界定其在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关涉到科技园能否长大的问题;大学如何摆正其在科技园中的位置,涉及到园区怎样长大的问题;创新型企业如何应对科技园内网络关系,决定着科技园能够长多大的问题。正是在对这些关系认知上存在的“计划情结”、“权力情结”和“高、大、全情结”,造成了大学科技园现实发展中的障碍。只有化解这些障碍性情结,视大学科技园为一种基于市场解决模式的创新网络,并且是一个通过组织协同、互利共生充分展现网络效应的网络组织,才能澄清认知理路,使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This commentary to Nescolarde-Selva and Usó-Doménech’s (Reality, systems and impure systems. Foundations of Science 2013) links ideas in their paper to radical constructivism and raises two questions. (1) Would it be helpful to substitute the constructivist notion of viability for the traditional notion of truth with its connotations of relating language and reality? (2) Is the link made to issues in ontological philosophy important since the implicit constructivist epistemology of the paper considers mathematical ideas are just as real as ideas about objects.  相似文献   

17.
儒学以其突出的伦理精神和人文情怀从根本上区别于当代科学。在认知理论视角下对照儒学和当代科学,不但使儒学与当代科学的区别得以具化,而且使儒学对于当代科学观念更新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凸显。在具化和明确儒学认知理论与当代科学的根本区别的前提下,从基本理念、方法、尺度和发展归宿等方面把儒学认知伦理融入科学之中,使科学发展彰显出人与物一体的人文意蕴、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情趣,对于当代科学观念的更新,开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气派的科学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达尔文进化论是科学史上少数具有跨学科思想辐射力的伟大学说。本文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生物学哲学的背景下考察其在拓展我们的科学现和深化我们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解方面所提供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928名理工科研究生的调查结果,他们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均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认知,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接受态度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分歧: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科学研究持"支持"和"谨慎支持"意见的比例共计为75.2%,而持"反对"和"谨慎反对"意见的比例也占到20.6%;在价格相当的前提下,表示"会优先选择传统食品"的比例为99.3%,也有12.1%的人表示即使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再低也决不会购买,比例均与欧盟、美国和北京普通社会公众的调查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田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40-45,1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对关于理性能力的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80年代以后,研究者们在乔姆斯基关于能力与操作的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理性能力本身.他们或者为传统的理性能力概念辩护,或者弱化传统的看法,或者用其他类型的规则来替换逻辑规则在理性能力中的位置.这些理论各有其独特的启发意义,也面临各自的问题.在进一步的理性能力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理性能力的不同维度和理性能力运作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