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华莱士与达尔文共同发现了自然选择原理并引发达尔文革命已经成为我国公众理解进化论历史的常识之一,这种理解带有辉格史色彩,在皮特.鲍勒的非达尔文革命视角下可以也值得得到重新的审视。华莱士与其他有可能成为共同发现者的生物学家一样,其思路与达尔文存在本质差异,达尔文对华莱士事件的反应主要也是出于一种学术之外的考虑。19世纪进化论的主线是斯宾塞主义而不是达尔文主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独树一帜的,并且是早熟的,澄清这一点有助于理解国外非达尔文产业的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中的数学观念革命--兼评科恩的科学革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29-31,36
科学革命是对科学思想进行一些重大的重新组合,观念转变的学说是革命过程的数学是表述科学的最高形式.数学化和达尔文式的非数学化、几率思想、工具互补等这些数学观念的突破,是科学革命中深层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系统科学的观点,对达尔文革命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透视:(1)作为达尔文革命的功臣,华莱士确实受了许多委屈,对这种科学史中的"异化"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进行解读。(2)达尔文的思想历经四次革命的飞跃。(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纲领可以用系统科学观点得到合理解释。(4)作为达尔文纲领的对立面,"宇宙完美设计"纲领仍包含合理内核和启发性。(5)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解模式,进化论的科学语言与自然神论的宗教语言之间通过转译,有可能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学说引起了如此广泛的激烈争论 ,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方法论思想本身所具有的革命性质。由于它既不符合当时流行的培根传统 ,又不满足休厄尔和穆勒的方法论思想 ,甚至 ,波普尔对达尔文理论的方法论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达尔文的方法论是产生进化论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意义重大,其影响广泛且深远,特别是对人类发展观念的影响:达尔文进化论彻底动摇了"神创"世界的观念,在有机界确立起了发展的观念;达尔文进化论为人类的发展观念提供了科学支撑,坚定了人类对发展观念的信念,纠正了进步发展观念的主观主义倾向;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进化论学者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理论简单化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强者为王等观念,即所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将其机械地照搬到人类社会领域,用其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学说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意义重大,其影响广泛且深远,特别是对人类发展观念的影响:达尔文进化论彻底动摇了"神创"世界的观念,在有机界确立起了发展的观念;达尔文进化论为人类的发展观念提供了科学支撑,坚定了人类对发展观念的信念,纠正了进步发展观念的主观主义倾向;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进化论学者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理论简单化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强者为王等观念,即所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将其机械地照搬到人类社会领域,用其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学说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进化论是科学史上少数具有跨学科思想辐射力的伟大学说。本文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生物学哲学的背景下考察其在拓展我们的科学现和深化我们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解方面所提供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赫胥黎作为"达尔文的斗犬"的形象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它在中国的学界和公众中广泛流传,一直没有受到质疑。然而,该形象简化了赫胥黎与达尔文进化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一个历史神话。19世纪末,"达尔文的斗犬"的形象在英国科学史中被建构起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科学史研究的深入,它才逐步被解构。通过介绍德斯蒙德的历史解释模型和新近的科学文化史研究,可以对赫胥黎为何支持和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方舟子“达尔文、孟德尔以及科学发展的方式”一文对拙文“从科学普及的角度看‘孟德尔之谜’”的修正有多处误解,而对拙文的引用也很随意,因而其“修正”也就具有太多的“独白”意味。就历史意义和方法学意义而言,孟德尔定律对现代生物学(今天生命科学)规范的影响远远大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后现代科学只是一种科学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科学形态。而修辞学转向则是一种广泛的哲学视角,科学在此视角中可以看作是一项修辞学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一方面通过历史追踪的考察,揭示了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影响心理学的效果,是为心理学塑造了关于心理进化符合与机体进化同样的逻辑的盲目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的存在的维度的分析,阐明心理进化所符合的它自己的逻辑,而不是生物进化的逻辑,从而揭示进化论在向心理学领域的运用性扩展的过程中为心理学设置的思想陷阱或理论误区。文章研究结论同时暗示了,心理学必须自觉地超越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思想框架,才有可能寻求到它自己的目标和归宿,从而获得它的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军事概念及其指称形式的嬗变,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聚焦军事术语语形变化,分析了新军语定名在要素标识性、词长逆增律、简称正名化、数字统括式、指称精准度等方面的特征,初步探索了新时代军事术语语形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科技革命催生出一种新型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方式。它已经现实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本文探讨了虚拟实践方式的内涵和生成,分析了虚拟实践方式的运行机制,揭示了虚拟实践方式的特点及其与现实实践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Some philosophers sugges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knowledge is a kind of Darwinian process. The process of discovery,however, is one problematic element of this analogy. I compare HerbertSimon's attempt to simulate scientific discovery in a computer programto recent connectionist models that were not designed for that purpose,but which provide useful cases to help evaluate this aspect of theanalogy. In contrast to the classic A.I. approach Simon used, ``neuralnetworks' contain no explicit protocols, but are generic learningsystems built on the model of the interconnections of neurons in thebrain. I describe two cases that take the connectionist approach a stepfurther by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a form o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that explicitly models Darwinian mechanisms. These cases show thatDarwinian mechanisms can make novel discoveries of complex, previouslyunknown patterns. With some caveats, they lend support to evolutionaryepistemology.  相似文献   

15.
在赫胥黎向公众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时,他对于自然选择的态度是复杂多变的。他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下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和策略,常常使人们误以为他毫无保留地支持和宣传自然选择。但事实上,赫胥黎终其一生都对自然选择持保留态度,怀疑它是否能够真正地产生出新的物种。他就杂交不育问题对自然选择提出了直接质疑,坚持认为它只是假说而非理论。达尔文没有解决杂交不育问题,从而也未能说服赫胥黎将自然选择作为理论接受。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爆发的物理学革命在科学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核心思想和方法纲领都有深远影响。通过分析物理学革命对科学哲学三个流派的影响,开辟了在语境论基底上融合证实、证伪和范式方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政治革命或是社会革命通常倚仗暴力活动,实现一种突发、剧烈的变革。科学革命则是对科学思想进行一些重大的重新组合,其内在动力发端于科学家的能动作用。科学革命有别于其他革命的基本特质就在于科学认识、科学方法、科学心理的产生,而科学的认识、方法、心理被激发之动力源于科学家本人之心灵静思。宁静是沉思的前提条件。而在宁静中沉思乃是科学革命得以成功的必要夺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