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的经验产生,不同的经验会带来不同的阅读。妇女在政治文化中不同于男性的经验保证了她们的阅读不同于男性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对文本也有不同的阐释。女性主义批评推崇的"作为妇女的阅读"关注女性经验,以不同于男性的政治及文化方面的经验来诠释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斯皮瓦克翻译的德里达的《论文字学》的译者前言中,斯皮瓦克主要阐释了"解构是一种阅读"的中心策略,这是斯皮瓦克对解构思想的最核心的解释。它阐明了斯皮瓦克对解构的基点性认识,即解构的实现是一种文本的认知过程,它来源于不同经验视域的主体的解读。也就是说,解构是阅读主体居于主导地位的,分别建立在文本同一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这种认知能够在文本的双面性中,发现显在文本所不知道的潜在文本,展现被传统语言霸权所遮蔽了的他者世界。  相似文献   

3.
趋同阅读是戏曲身份认同过程必然的客观体现。在戏曲文本趋同阅读的审美价值取向方面,李渔以丰富的实践和创新的理论,为戏曲身份认同做出了难以磨灭的卓越功绩。一是通过创作戏曲文本,向人们提供戏曲文本趋同阅读的对象,丰富与认同戏曲本体及其身份内涵;二是通过撰著戏曲理论,帮助人们戏曲文本趋同阅读,建构与认同戏曲本体及其身份内涵;三是为戏曲文本趋同阅读的特点张目,公开彰显戏曲本体的艺术个性,阐明戏曲身份"结构第一"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要求要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并充分利用好文本阅读,走出阅读误区,从而多方面多视角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本细读法是由"英美新批判派"提出的一种批判理论,后被引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目前,阅读的文本解读尚有多种问题,因此我国许多学者、专家都提倡"细读"法,如钱理群、窦国梅、孙绍振、陈思和、王先霈等。如今语文新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本细读法面临挑战。鉴于此,该文就课前内容的准备、课中提问引导,课后阅读反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文学一文化现代批评家,梅光迪借重的批评语言资源明显不同于晚清批评家的所在,就是他的跨文化经验。这种经验不仅来自于文本阅读,而且也来自于直接的异域教育经验。但梅光迪并没有在他的批评实践中过于放大他的异域教育经验,而是更多强调前者,即对于文本阅读的高度关注及细读分析。这种文本细读并不拘泥于个别,而是在一种富有传统和整体性的连续性语境中展开并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网络阅读对传统的文本阅读带来的影响,通过对网络阅读与传统文本阅读的比较,指出文本阅读需要的是对文本内涵的充分吸收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历史哲学正在经历着从"语言"到"经验"的转向.历史固然是具有文学和美学的性质的文本,但文本之下埋藏的是其经验根基.而神话思维所依托的,正是基于经验的感知逻辑.经验转向化解了"真实性"与"话语"之争,使得历史不仅在"史实"和"表述"的意义上可能是我们的神话,在"经验"的意义上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谢晋电影创作的泛亚意义,可以"家国"模式、文化"原乡"与离散叙事为切入点加以讨论.<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为代表的家国一体化叙事源自中国电影的传统审美经验,丰富了亚洲同类型电影的美学形态.<最后的贵族>开启了导演的创作转型,在疏离政治宏大叙事的同时,尝试拓展个体经验之外的影像表述.论文以泛亚电影语境中的离散书写为背景,通过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比较阅读,分析<最后的贵族>与亚洲电影"离散"叙事的类型对接,由此凸显谢晋电影的泛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误读"是阅读学理论和解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从文本和读者两个方面探讨了误读的成因,区分了消极误读和积极误读的不同,并分析了"误读"理论在读者阅读活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作为一项启发引导性科目,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很关键的作用,其中文本阅读是语文阅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激发文本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充分激发文本阅读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并且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该文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从而实现文本阅读提高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借助伊瑟尔现象学阅读理论分析波特《假日》的"召唤结构"和潜在意义。波特通过运用场景、人物性格、语言、习俗等多种"错层"和象征、对比、"通感"等多种修辞在文本的各个层面留下诸多"空白",使文本语言产生召唤性,读者主动朝文本暗示的方向进行"想象性连接"和"创造性填补",最终使文本的潜在意义"华彩化"。  相似文献   

13.
郭林强 《科技信息》2011,(24):I0278-I0281
文本强化是研究关于注意力与语言习得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采用严格的试验方法来测试文本强化对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的影响。37名受试被随机分成3组,其中一组13人,其余两组12人。受试被给予两轮阅读理解测试,其中间隔为10天。第一轮为普通文本,第二轮加入文本强化。结果显示受试的阅读理解没有显著差异。本项研究是第一个采用严格实验方法来研究文本强化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文本强化不会对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生活须臾不离,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但目前高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普遍不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与学亟待加强。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与重要性,并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高考考查为途径、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激发兴趣为法宝、以方法指导为宗旨,切切实实地提升高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阅读文化是建立在物质和社会基础上,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方式。文章从阅读文化的视角对文本概念进行探讨,认为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就是被读者所阅读和认知的客观对象,是付诸一定符号和载体形式的知识信息,文本的意义不是作者的意愿,而是作者赋予的意义与读者个体所赋予的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教学"对话".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峦先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阿加莎· 克莉丝蒂( Agatha Christie,1890-1976)20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的古典侦探小说家。她的小说总是与当代的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本文试图由其小说文本的乡村空间场景切入,探讨这种空间中侦探或罪犯角色的现实主义特质,最后探讨克莉丝蒂侦探小说文本空间与大众阅读实践的互文性关系,重新检视克莉丝蒂侦探小说的大众阅读经验。  相似文献   

18.
张莉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105-106
"误读"是文学批评、文学史、阅读学、比较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命题.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有意误读体现于女性主义译者特别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文本有意识的干预,通过有意误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解构"忠实",使翻译行为最终成为彰显女性主义标记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白皮书》等文本中,围绕"母亲"话题,李佩甫将叙事视角的转换与文本叙事肌理感的强化、文本结构的听觉化和人物显隐的调度结合起来,着重对视角转换的叙事修辞效应进行了个性探索,彰显出李佩甫浓厚的"垕土"情结。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主体对生活的的摹仿。后现代主义文学提出的“文本之外,别无它物”和“互文性”等观点挑战了传统的文本观。文学摹仿生活的观点似乎走到了尽头。文章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也是对生活的摹仿。只不过,后现代主义的生活具有“能指即所指,文本即生活”的特征。根据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就是文学的主体性以及二十世纪的批评理论提出“阅读主体和阐释主体通过文本进行历史性对话”和“文本的历史性意义是文本系统和阅读主体的历史性阅读的产物”,试图重建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