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采用试验建模的方法 ,建立了斜置旋耕比功耗模型并应用最优化理论确定了斜置旋耕最佳斜置角。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可实现七种角度调节的斜置旋耕试验台。建立了斜置旋耕负荷测量系统,能满足不同运动学参数、不同刀辊斜置角下的旋耕扭矩、水平分力、垂直分力、轴向分力以及旋耕刀转角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3.
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旋耕刀辊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旋耕机已成为我国耕整土地的主要机具之一.近年来,由于秸杆还田已成为改良土壤,促进粮、棉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反转旋耕机以其对残留秸杆良好的掩埋覆盖性能,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是,现有反转旋耕机厂家仅根据其正转旋耕机设计的经验,将正转旋耕从传动上改为逆转,由此也带来了一些设计上的缺陷.本文根据反转旋耕的运动学原理,分析目前机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旋耕机单刀切削阻转矩的一种三参数模型和旋耕机组耕耘转矩的仿真模型,并对旋耕转矩作了仿真试验。这种仿真试验的方法可用于旋耕机的设计和机组的匹配。  相似文献   

5.
魏珊珊 《科技信息》2011,(33):140-140
旋耕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旋耕机械正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因此使用者应熟悉旋耕机,正确地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故障排除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旋耕机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斜置旋耕地表切痕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斜置旋耕耕作过程进行了地表切痕仿真研究。获得了斜置角、机组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刀片排列相位角对地表切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温室大棚、果园、茶园等设施农业的特点,在传统旋耕机的基础上,以锂电池+直流电机代替汽油机驱动,增设变速箱、差速装置、离合器等机构,优化旋耕刀具排列,组成新型环保电动微型旋耕机。旋耕机电机功率1.5kW,耕幅0.48m,旋耕速度60~360r/min,旋耕深度0~12cm,旋耕前进速度0.2~0.6m/s,一档一次充电可满载连续工作6h,耕地0.173hm~2;二档一次充电可满载连续工作1.5h,耕地0.156hm2。该旋耕机具有节能环保、方便灵活、噪声低、旋耕效率高、安全可靠、成本低等优点,显著降低了农耕工作强度和操作难度,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潜土逆转旋耕被抛土垡质点与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碰撞机理,建立了碰撞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在AUTOCAD R14平台上,从运动学的角度进行了碰撞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了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结构参数与位置参数对潜上逆转旋耕工作效果的影响,为旋耕机曲面罩壳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旋耕机曲面罩壳与被抛土垡碰撞过程动态仿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潜土逆转旋耕被抛土垡质点与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碰撞机理,建立了碰撞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在AUTOCADR14平台上,从运动学的角度进行了碰撞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了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结构参数与位置参数对潜土逆转旋耕工作效果的影响,为旋耕机曲面罩壳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旋耕机工作部件设计方法的研究(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旋耕机的作业质量及能量消耗,除受其本身运动参数及结构参数的影响外,还直接受其工作部件——旋耕刀形状的影响。尤其在南方水田地区,土壤粘湿,稻茬、残株的韧性大,如刀片设计不当,容易造成旋耕机缠草拖推。因此探讨旋耕刀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刃口曲线),是旋耕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南方水田的耕作要求,从分析现有刃口的滑切性能入手,提出另一种设计和制造都比较简便的偏心圆刃口曲线设计方法(本文先讨论侧切刃设计,关于正切刃的设计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论述)。  相似文献   

11.
总结并比较了国内外旋耕刀研究方法,提出了以降低耕作功耗和提高抛土性能为目标的新型潜土逆转旋耕刀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小型旋耕机的分析研究,结合我们自己的试验,设计出一种耕深可达到20cm的小型深耕旋耕机。较系统的进行了受力和所需功率的计算,其主要特点:尺寸小、功率大、耕深易调节以及在刀辊驱动装置下方安装有V型犁铲。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旋耕机,碎茬机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参数对照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旋耕,碎茬不同作业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各参数的主要作用,寻求影响与29.4-55.2KW拖拉机配套的旋耕和碎茬作业的关键参数,从而为研究设计旋耕碎茬通用机提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轮式拖拉机悬挂农具机组在上坡时易发生侧倾、后仰和滑移等安全事故问题,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和悬挂农具的质量、悬挂高度及偏置率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拖拉机机组在上坡时的静态纵向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旋耕机质量越大稳定度越小,稳定度随悬挂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偏置率的变化对稳定度影响不大,稳定度的影响因素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旋耕机的质量、悬挂高度、偏置率;另外,旋耕机质量越大滑移角越大,滑移角随悬挂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偏置率的增大而略微有所增加,滑移角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旋耕机的悬挂高度、质量、偏置率,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仿真试验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拖拉机与悬挂农具的匹配及机组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恒 《山西科技》2013,(6):44-46
对不同耕作方式下旱地玉米种植的试验结果显示,免耕探墒播种条件下2cm~7cm深处土壤容重较旋耕增加了4.31%,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免耕探墒播种降低了地温,提高了0era-20cm深处土壤的水分含量;免耕探墒播种产量为6591.82kg/hm2,较旋耕降低553.36kg/hm2,减产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由此说明,免耕探墒播种是旱地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耕作过程中保持耕深稳定是提高耕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小型耕耘机的后悬挂旋耕部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分离式PID控制的耕深自动测量和调节的系统,采用双倾角传感器检测耕深,消除了田块自身与绝对水平面倾角的误差影响,通过在误差信号的处理中使用积分分离式PID控制算法,利用Simulink中的SimHydraulic模块对耕深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研究,与未加入PID控制算法时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几乎消除了系统的耕深超调现象.同时,将响应时间由4.0s左右缩短到1.4s左右,使耕深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达到较好的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耕深设定为10cm和16cm时,实测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为6.05%和3.54%,均低于10%,达到了农业机械作业标准所规定的旋耕作业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