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项新研究显示,天文学家们最有可能先在围绕垂死恒星运行的行星上发现地外生命的迹象。这项有关围绕白矮星运行的类地行星的理论研究发现,与围绕像我们的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行的行星相比,我们更容易在围绕垂死恒星的行星的大气里发现氧气的迹象。一颗遥远行星的大气含有大量氧气,则暗示着有可能存在生命。这种推测是根据地球上的生命得出的,即如果地球上的生命全部消失了,我们的大气将会变得不再含有氧气,因为这里的氧气是通过植物生命的光合作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了维持生命呼吸的清洁空气,如果没有了干净的水资源,所有生长在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都要枯死,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都在灭亡!现在地球存在着无数的危机,厄尔尼诺、温室效应、沙尘暴、海啸、龙卷风……它们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重重的替地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停止对地球生态的破坏?什么时候才去学习如何保护地球?拯救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磁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磁场结构,它是地球生命的强大守护者。许多科幻作品都曾畅想过人类未来如何改造火星环境以让其更适宜人类居住。其核心理念在于使火星大气更为浓密,增加其中的氧气含量。尽管改造火星的具体实施方案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在火星的表面释放二氧化碳。这一操作不仅能够提升火星的大气压力,同时通过温室效应提高表面温度,使水能够以液态存在,从而创造适宜地球生物繁衍的环境。通过光合作用逐渐增加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最终使得火星成为适宜动植物或人类呼吸的环境。马斯克提出的“核爆”火星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核爆炸使火星极地冰帽蒸发。他认为,这将使火星变得足够温暖,从而为移居火星的人类提供相对宜居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哥伦比亚大学大卫·基平教授发现,如果在另一颗星球上地球生命重新进化,成功概率仅是33%,对于高等智慧物种来说进化成功概率更低。他建立了一个复杂数学模型,其中包含了地球形成期已知生命时间表,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表明如果地球生物进化史重新开启,像人类这样的高等智慧物种不能保证再次出现。基平说:"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智慧生命的进化形成并非必然,地球人类形成的概率为33%。统计实验表明,地球最早的原始生命形  相似文献   

5.
<正>温暖的阳光便被视为地球生命繁衍生息的一个关键要素,但而今天文学家表示没有恒星光照的流浪行星仍有可能存在生命。虽然听起来有些科幻色彩,但这些行星可能为科学家提供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的机会。法国波尔多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雷蒙德对生命如何在流浪行星上形成进行了研究。雷蒙德表示,一个自由飘浮版的地球如果想孕育出生命(至少与我们类似的生命),就需要存在液态水,而行星需要保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2,(12):28
大气中的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而到了冬天,很多树木都落叶了,花草也大多枯死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大大减弱,空气中的氧气肯定也会减少。但人在冬天为什么不会感到呼吸困难呢? 原来,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植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光合作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5):76-76
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人类在各项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须了解和掌握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气象要素,以及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信息。现代气象预报为了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报时效,需要高性能大气遥感仪器提供初始大气信息资料。风云三号红外分光计具有创新性和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地球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对重大地质环境演变规律的全面认识,难以应对当前变化着的气候和环境。物理、化学与生命运动相互交织的动力学过程共同控制着地球环境的变迁。生命过程如何响应与反馈地球环境的变化,是地球科学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距今2.52亿年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动物大灭绝,以及大约6亿年前埃迪卡拉纪一系列生物群的出现均显示,大气环境(如温度、氧气含量)、古海洋水化学条件(如缺氧、硫化等)是重大地质突变期直接影响或控制宏体生物的演化与发展的关键环境因素。重大地质突变期的不同地质微生物功能群不仅灵敏地记录了气候、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变化乃至太阳活动,而且它们还积极参与地球环境的改造,使地球环境处于一个能够不断自我调节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慈母情深     
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作证,有谁曾在决定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肉眼可能无法看见外星微生物.尽管从表面上看,外星微生物像普通细菌,但在生化性质上,却有很大不同:它们的某些结构元件,可能是由稀有氨基酸或不同元素组成的. 没人知道生命是在何时、何地、如何起源的--至今,生命起源仍是科学界最大的谜题之一.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35亿年前,微生物就在地球上出现了.然而对于更早以前出现过什么样的生命,由于缺乏可靠证据,科学界一直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不论是高高的山峰还是幽深的海底,每个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能与诸多生命共享这颗蓝绿色星球,是多么有趣且幸运的事. 生命是什么?生命从何而来?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却至今没有圆满的回答.放眼望去,整个星球上生命几乎随处可见,已经进化了约35亿年.但生命的进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人和人的纷争就从来没有断绝过,甚至从来没有哪一天是真正全球没有冲突的日子。孙子曰兵者诡道也,为了胜利人们曾经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在热爱和平的人们压力下, 各国达成诸多妥协,而禁止使用生物武器就是一个共识。生物的种类很多,然而被特指为生物武器的却主要是指一些能够使人患上致命性疾病的微生物。在人类历史上流行过的诸多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霍乱,鼠疫等等,都是潜在的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13.
<正>虽然目前未在地球发现任何外星人,也没有人们所担心的外星人吞噬人类的现象,但考虑到地球的现状及物种,我们需要推测外星人是否会到达地球并吞噬我们?而这个问题将有助于预警人类,避免遭受敌对外星人的攻击伤害!美国科学家迦勒·沙夫指出,与许多好莱坞科幻电影进行对比,我猜测外星生命可能需要更多的是水等生存必备资源,或者将人类作为它们的奴隶,或是某种神秘"生命力量"将我们  相似文献   

14.
英国<观察家>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正在论证一个非常大胆甚至匪夷所思的设想:既然越来越炎热的地球正越来越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那么为什么不能调整地球的运行轨道把它弄到一个凉爽怡人的地方去?如果这一想法成为现实,人们不仅会生活得更舒服,地球适合生命生存的时间也可延长多达60亿年.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一直在研究未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远远高于当前的水平时对地球上农作物的生长意味着什么。日前,科学家发布了一篇论文,指出地球上一些最重要的农作物如果生长在那样的大气条件中,它们所包含的一些关键营养成分可能会降低。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观测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突破500ppm时(当前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在400ppm左右)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实验观测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豌豆以及一些其他作物。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萨穆尔·迈尔斯表示,这些实验都是在露天田地上进行的,"只不过我们在这些田地周围装上了二氧化碳喷气设备。"而这些喷气设备释放出的二氧化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家近日发表论文指出,人类其实应该在土卫六上建立新基地。尽管土卫六仍与地球相去甚远,而且被浓浓的橙色云层所笼罩,大气也不适宜人类呼吸。但这颗深橙色的星球和早期地球十分相似,也许可能存在微生物、或至少存在类似原始生命的化学成分,表面辐射强度比火星要低,其引力也可以让我们在表面行走(约为地球的14%),以及各种可用来产生能量的资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卡西尼号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显示,土卫六上的液态  相似文献   

17.
观念的大变 很多最新探测发现都指向“适居带”,认为在那里可能会找到外星生命。1976年美国海盗1号飞船在火星上降落,那时人们认为火星是地球以外唯一一颗可能曾有生命“安家落户”的行星,可它并没发现可支持“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明显的生物活性迹象,  相似文献   

18.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组成(其中主要是CO2),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光照射在地球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界限     
距离银河系中心1万光年的范围内,因为频繁的伽马射线爆发,都很难有生命存在,因此生命更有可能出现在星系的边缘(地球就位于银河系的边缘,距离银河系的中心大约有2.7万光年的距离).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1950年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问题,后来被人们称为“费米悖论”,问题的大意是,考虑到宇宙惊人的年龄(大约为137亿年)和数目众多的星系,宇宙中早就应该遍布着生命现象,那么为什么人类至今也没有发现在地球之外的任何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很有可能是外太空,为此,天体生物学家们正在搜集证据证明生命可能起源于银河系中的其他地方,随后在38亿-40亿年前由小行星或彗星将最初的生命物质带到了地球上。这种理论被称为"胚种论"。科学家们此前在彗星上发现了有机物分子以及水冰成分,暗示这类天体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