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奎 《科学通报》1994,39(24):2241-2241
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大分子的分离鉴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因而大大加速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近几年,毛细管区带电泳和飞行时间质谱在分离和鉴定生物大分子方面显示了快速、简便、高效等特点,本文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和飞行时间质谱,对常压色谱分离得到的蛇毒蛋白中的某些活性组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讨论了三种技术在分离蛇毒蛋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乔显亮  施锦瑞  谢晴  陈景文  孙畅  刘远 《科学通报》2020,65(26):2922-2930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一类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对生态安全与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VOCs种类众多,全面的环境监测存在很大的技术挑战.本研究从环境空气样品中VOCs的定性筛查出发,采用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GC-QTOF)建立了一套VOCs的非靶标筛查方法,其主要流程如下:(1)在70 eV下对样品中VOCs进行分析,将获得的质谱图与仪器配套的谱图库比对,筛选出可能的候选物;(2)在15 eV条件下获取分子离子峰,根据候选物分子离子的准确度误差5 ppm(parts per million)作为阈值鉴定化合物;(3)如果分子中涉及同位素元素,进行质谱同位素分析;(4)使用保留时间预测模型,进一步辅助识别;(5)使用标准样品对识别的VOCs进行确证.采用108种VOCs进行非靶标筛查流程测试发现, 94种可以被正确识别,准确率为87%,显著高于采用GC-MS分析和谱库对比的识别率58%.对大连某企业环境大气中的VOCs进行了采样分析,筛查出30种VOCs,其中有23种通过标准样品确认,初步说明本研究构建的非靶标筛查方法可以作为环境大气中未知VOCs定性识别的技术工具.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对非靶标筛查方法进行环境样品分析验证和完善优化.  相似文献   

3.
广西金牙金矿床中噻吩类化合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噻吩类化合物的检出广西金牙金矿为一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含矿的中三叠统百逢组为一套浊积岩,以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粉砂质混积岩为主.矿体产出特征沿走向和倾向均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产出在百逢组的破碎带中.通过对矿体与围岩有机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在芳烃组分气相色谱-质谱谱图上检出了7种噻吩类化合物(或含硫芳烃):苯并[b]萘[2,1-d]噻吩、苯并[b]萘[1,2-d]噻吩、苯并[b]萘[2,3-d]噻吩、4-甲基二苯并噻吩、2 3-甲基二苯并噻吩、1-甲基二苯并噻吩  相似文献   

4.
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ography, 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性腺提取物的组分, 通过与合成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 4种化合物被确定为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 分别为(9Z,12Z)-十八碳二烯醛、(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和(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一碳三烯, 其比例为2:33.6:58.4:6. 野外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性信息素单组分对美国白蛾雄蛾没有引诱力, 而4种组分的混合物对美国白蛾雄蛾有显著的诱捕活性; 剂量为200~300 μg的该混合物的灰色橡胶诱芯, 能够有效地监测美国白蛾种群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多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对生油岩生烃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金钟  ()唐永春 《科学通报》1996,41(11):1021-1024
常规的热解-气相色谱对生油岩的分析结果包含了生油岩热解过程中的所有产物,因而不能提供有关不同组分生成次序及生成活化能分布的信息。为克服上述局限性,美国Chevron石油公司研制开发了多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Multi cold trap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简称MCTP-GC)。该仪器的主要特点是可把有机质热解过程不同时间段或不同温度点的热解产物分别收集及进行GC分析,从而得出GC可以识别的任一有机组分的生成活化能分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用于模拟在地质历史中的不同热作用阶段,所产生的烃类的相对数量及成分特征。  相似文献   

6.
氯化石蜡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土壤样品中氯化石蜡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博  王亚韡  傅建捷  张庆华  江桂斌 《科学通报》2010,55(19):1879-1885
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拟增列名单中的一类化合物, 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 ated paraffins, SCCPs)因其与已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相似性而引起广泛关注. 我国作为氯化石蜡(CPs)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尚处空白. 本文比较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GC-ECD)、气相色谱-低分辨电子捕获负化学离子源质谱(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capture negative ion low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GC-ECNI-LRMS)及气相色谱-电子轰击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EI-MS2)测定CPs的方法, 建立了土壤样品CPs总量的分析测定方法, 回收率达到82.4% ± 17.0%, 检测限为0.25 ng. 利用所建立的方法, 对我国电子垃圾拆解地土壤中CP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好氧生物降解中烷烃单体稳定同位素分馏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先芝  张干  陈繁忠  刘国卿 《科学通报》2004,49(24):2605-2611
通过气相色谱(GC-FID)监测了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石油降解菌GIM2.5和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1767)对正十二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姥姣烷、正十八烷以及正二十四烷烃等石油及其制品的常见组分以及原油样品的降解. 用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烷烃及原油中正烷烃组分(C13 ~ C25)的单体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 结果发现, 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 上述烷烃的稳定碳 (δ 3C)、氢同位素(δ D)都较为稳定, 其同位素值变化基本上介于仪器的精确度以内, 尤其是nC16以上正烷烃. 烷烃化合物δ 13C和δ D的稳定性和特定性可用于追索表生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 特别是当污染物风化严重, 常规的化学指纹技术难以明确判识时, 稳定同位素指纹(δ 13C和δ D)有望成为有效的环境污染源指示剂.  相似文献   

8.
刘炳寰 《科学通报》1996,41(4):382-383
迄今同位素质谱学对负离子的质谱研究很少。 锑的电子亲合能较高,有实现为热电离负离子的可能,但也并非十分容易.作者通过降低灯丝表面功函数及引入一定正离子到灯丝表面,在9mm×0.7mm×0.04mmRe敷涂灯丝上,在约4A灯丝电流下,得到分析化合物Sb_2O_3的Sbˉ,SbOˉ负离子质谱.测得天然同位素丰度比值Sb_(121/123)=1.338±0.007.由于负离子热电离选择性高,极少有杂质本底峰出现,谱图简明,这种优越性在高丰度测量中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刘炳寰 《科学通报》1986,31(7):495-49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已经成熟,它在有机分析的效能上取得了公认的成果。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目前已有一定进展,但还处于解决之中。从原理上看,这两种联用技术所利用的是时间(色谱)-荷质比(质谱)两重独立互补的物质组成展开。薄层色谱可将物质在空间上做两维分离,如果将它再与质谱联合起来,可对物质组成进行三重展开。这样,在分离上可增加一个自由度,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燃煤源气溶胶中检测出2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02的芳烃化合物, 通过加氢色谱-质谱分析, 结合文献数据确定为苯并苊类. 对不同来源气溶胶组成研究表明, 苯并苊广泛存在于城市大气气溶胶中, 在桔杆、木碳及煤的燃烧产物中浓度很高, 而在汽车排放气体颗粒物、降尘、环境污水、土壤及河道沉积物中含量较低或无法检出. 分析了苯并苊类的可能来源其环境意义, 认为苯并苊类的浓度有可能成为污染源识别及贡献率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邓洪  黄萍  胡银玉  叶楠  李志良 《科学通报》2005,50(9):875-879
在烷烃分子距离边数矢量基础上, 提出以基团作拟原子为基准的新分子距边矢量(μ), 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MLR)分别建立了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在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色谱柱上的色谱保留参数与其结构表征矢量μ之间的定量相关模型. 为检验该定量结构保留相关(QSRR)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采用留一法(LOO)进行了交互校验(CV). 对非极性色谱柱(DB-5)上色谱保留指数RI及相对保留时间RRT的QSRR模型, 其相关系数R都在0.99以上; 对另外两种非极性固定相色谱柱(OV-101, SE-54)上相对保留时间RRT的QSPR模型, 其相关系数R= >0.98; 对中等极性固定相(OV-1701)色谱柱上相对保留时间RRT的QSRR模型, 其相关系数R= >0.95; 而对极性色谱柱SP-2310上色谱保留指数QSRR模型的相关系数R较小, 仅为0.90左右(R= 0.884~0.958). 表明新分子距边矢量μ能很好地表征二苯并呋喃在非极性及中等极性色谱柱上的色谱保留行为; 而对极性色谱柱上的色谱保留行为的表征能力较差, 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12.
顾俊岭 《科学通报》1994,39(15):1388-1388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以其卓越的分高效能、简易的操作手续赢得了众多科学家的重视,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不可缺少的分离手段,是气相、液相和超临界色谱不可取代的高效分离工具.  相似文献   

13.
十溴联苯醚(BDE209)是一种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的溴系阻燃剂, 可在生物体代谢生成更高毒性的化合物. 本文利用从人体粪便中提取的微生物以及通过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培养的人体肠道微生物, 在体外条件下研究BDE209 在人体肠道微生物作用下的代谢. 结果表明在为期10 d 的反应时间里, BDE209 含量保持稳定, 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NCI-MS)的色谱图中也没有检测到可能的脱溴代谢产物, 说明BDE209 没有发生显著的脱溴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蔚 《科学通报》1986,31(17):1359-1359
80年代初作者等报道了人SRBC受体的分离提纯及性质研究.最近按Mendes法,即以SRBC吸附人淋巴细胞45℃保温上清(SHPL)中的结合蛋白质(Bp),免疫自体羊。按理,在人淋巴细胞表面与SRBc结合的蛋白质即为SRBC受体。但在分析了SRBC或其血影吸收SHPL后洗脱液中蛋白质的PAOE图谱,却出现多条区带。比较SHPL在SRBC吸收前后的凝胶过滤图谱,被吸附的蛋白质亦不限于在一个峰上。以此吸附蛋白质的SRBC免疫自体  相似文献   

15.
黄荣彬 《科学通报》1993,38(7):628-628
近年来,以高能量密度的脉冲激光束在高真空中溅射固体样品,已成为产生原子簇正负离子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些簇离子是由样品分子的碎片拼接而成,或由样品分子在激光等离子体中彻底“原子化”后再组合成的?簇离子中各组分元素的含量是否与样品相同?也就是说,激光产生的团簇离子的结构与组分与样品有什么关联?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最近我们在自制的激光等离子体源飞行时间质谱计上,以功率密度为10~8W/cm~2,波长532nm的脉冲激光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对复杂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分离和分析技术.气相色谱法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小、设备简单、投资小、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并结合水资源特点讨论了气相色谱在水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21,66(25):3342-3351
相较于报道较多的磷光Pt(Ⅱ)化合物,同样具有d~8电子构型平面四边形配位的Pd(Ⅱ)化合物在室温溶液中的磷光报道较少.尤其因为其较低的d-d轨道能级,使得金属Pd(Ⅱ)参与的磷光发光机制研究非常少见.而利用亲金属Pd(Ⅱ)···Pd(Ⅱ)弱作用力构建自组装聚集体是实现室温溶液中Pd(Ⅱ)化合物磷光发射的一个有效渠道.本文通过使用N-杂环亚丙二烯基前体2-乙炔基-1,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PF_6)与含有烷基长链取代的钳形C^N^N-Pd(Ⅱ)Cl(HC^N^N=6-苯基-4-(3,4,5-三(十二烷氧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2,在氧化银存在下利用转金属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型亚丙二烯基Pd(Ⅱ)化合物3·PF_6,并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红外等表征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化合物3·PF_6溶解于二氯甲烷稀溶液中呈现出微弱的光致发光现象(量子产率1%,寿命为17 ns).而使用二氯甲烷/环己烷的混合溶剂体系,随着溶剂极性降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低能量特征峰的出现以及~1H NMR峰宽化等现象预示着化合物3·PF_6逐渐聚集,并伴随着不断增强且红移的光致发光,在纯环己烷溶液中可以实现最大发射在612 nm且量子产率达到35.4%的光致发光.利用变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504 nm处的低能量特征吸收峰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及数据拟合,表明化合物3·PF_6在非极性溶剂(如甲基环己烷、十氢萘)中的自组装行为符合成核-生长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杜进堂  李艳梅  朱振泰  陈益  赵玉芬 《科学通报》2003,48(17):1836-1839
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及串联质谱(ESI-MS/MS), 研究Fmoc保护氨基酸在正离子模式下质谱裂解规律. 正离子二级质谱实验中观察到C端羟基的迁移重排反应, 产生[Fmoc-OH+Na]+峰, 提出了可能的重排机理, 推测该重排反应与Fmoc基团、金属离子和金属离子的离子半径大小有关. 在气相条件下, Fmoc基团与羟基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海燕  张爱茜  孙成  王连生 《科学通报》2008,53(19):2292-2297
基于分子全息技术, 研究了41种有机磷化合物甲酯化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分子全息结构之间的关系, 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建立了分子全息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模型, 非交叉验证系数r2 = 0.994, 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LOO = 0.984. 随机选出30种有机磷化合物作为训练集, 其余作为测试集来验证分子全息QSRR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 在最佳建模条件下对训练集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r2为0.995, q2LOO为0.982. 用训练集数据所建立的QSRR模型预测测试集中有机磷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指数, 结果表明, 基于训练集所建立的QSRR 模型可以对测试集的有机磷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进行很好的预测. 利用HQSRR模型的色码图, 探讨有机磷分子中的不同侧链基团对其色谱保留性质的影响, 以及有机磷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色谱保留机制.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硝基苯、苯和苯胺的方法. 研究了萃取纤维、酸度、温度、盐度、萃取时间、顶空体积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该方法对硝基苯、苯和苯胺的检出限分别为 0.50, 0.11和1.00 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