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杜荣 《科技信息》2010,(16):142-143
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和音乐、舞蹈就是三位一体的,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古今中外诗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本文试从语言节奏、诗歌旋律、拟声词、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来探讨俄罗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以揭示其悦耳动听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歌情与意的解读可以从文学、美学、人文和历史等多角度进行审视,对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经常塑造的形象、创作的时代背景、诗歌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等要有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化语境下 ,诗歌借鉴是进行艺术交流和推动诗歌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新诗就是在外国艺术尤其是外国诗歌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的。所谓诗歌借鉴 ,就是对外国诗歌的艺术观念、手法等有所借用 ,从而使本民族的诗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诗歌借鉴主要包括直接借鉴、中介借鉴、间接借鉴等几种方式 ,它们各有特点 ,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试图从新诗对外国诗歌的借鉴出发 ,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邵蓓蓓 《科技信息》2009,(13):192-192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因此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由于其传达意境和文化差异等不同,常常导致异语诗歌翻译中形式和内容等不同程度的流失。翻译补偿手法便是应对翻译损失常采用的方法。本文旨在从翻译补偿理论出发,分析诗歌翻译中在词汇、声音和形式等角度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把握诗歌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诗歌鉴赏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通过结合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和诗歌的内容,体会并把握诗歌的情感,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以及辨析诗词用典等方法,可以比较完整、准确地体会和把握诗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7.
泰山诗歌是极具精神内涵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创新价值和社会价值。利用特色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文学创意价值评估体系对泰山诗歌的文化产业价值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泰山诗歌在资源类型上属于潜力型,具有较高的创意转化价值。泰山诗歌的创造性转化需要在借鉴诗歌市场化、商业化的历史经验和当前诗歌产业化实践的基础上,在当代语境下整合全产业链产业元素,从理论、实践、政策、人才、技术五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通过诗歌+文化旅游、诗歌+文创产品、诗歌+主题公园、诗歌+文艺展演、诗歌+科技创新、诗歌+产业文化等途径,在“一元多用”“创意中心”原则指导下实现跨媒介、跨空间、跨业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主要特征表现为不确定性、消费性、娱乐性、碎片化、去中心化、戏仿、反讽、无深度、挑战权威等等。网络诗歌因其自身特征改变乃至颠覆了传统诗歌的存在状态与审美范式,其积极审美特征表现为较强的审美交流在场感、自由至上的审美快感等;同时,丧失诗歌审美评判标准和娱乐功能入侵审美功能领地等也是其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但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网络诗歌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的接轨,其审美价值研究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陆机诗歌绮靡风格及其成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机诗歌绮靡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陆机追求诗歌的"词藻宏丽"与诗歌的音韵美,陆机的诗歌特征还呈现出图画美等。而陆机诗歌绮靡风格的形成与西晋社会流行的嗜美心理、西晋文人的竞巧意识和西晋贵族集团的审美情趣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从鉴赏诗词的意象、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等方面浅谈了中学语文的古诗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朗费罗代表不同时代的诗歌浪潮。朗费罗诗歌的繁荣是因为满足当时人们的文化需要,有利于大众对诗歌的理解。朗费罗诗歌的衰落是由于现代主义诗歌的兴起和人民的趣味的变化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节奏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音节、词汇、韵律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节奏”这一角度来探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差异,以及英诗节奏对现代汉语格律诗歌的影响,对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汉诗和英诗会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诗歌具有审美性,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音韵、文辞、意象以及意境等方面。本文认为,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结合诗歌的美学特征,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想象、对比以及移情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韵,进入诗歌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诗歌学习热情,树立美的情操,塑造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4.
试以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解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的诗歌作品,从诗歌意象和语言词汇等角度,论述其诗歌受到象征主义影响并具有陌生化特质。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学、诗学、美学等角度,分析叙述在诗歌表达中的必要性,并就诗歌语言叙述功能的多样性展开重点论述,指出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取决于诗人叙述的角度与思维方式、叙述的技巧——结构与解构、叙述的趣味性与意味性,以及叙述的想象力与表现力等。同时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中语言推进的几种可能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歌鉴赏与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诗歌具有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的特点,要鉴赏古典诗歌,必须把握好诗歌自身的规律,进行科学的训练,走一条健康的鉴赏诗歌之路。诗歌鉴赏的课堂教学是授人以渔的重要阵地,因此,我尝试以课本安排为媒介,直观而形象地对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向学生进行演示与练习,从朗读诗歌、解读内容、品评意象、再创意境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以此来带领学生初扣诗歌鉴赏的大门并逐渐养成好的鉴赏习惯。  相似文献   

17.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红 《科技信息》2007,(33):113
本文从诗歌的主题、音韵、文本的语境和功能等方面对短诗London进行文体分析,以期提高读者对英国诗歌的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文革"地下诗歌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地下诗歌精神向度的探讨,而忽视了地下诗歌自身的诗歌特质。地下诗人对于"诗歌"的定位和思考,展示了地下诗歌特有的诗歌质态,而且也灌注了地下诗人特有的生命体验。其中,"血诗"是对血腥的世界、血淋淋的世界的血意象的展示,是对权力暴行、迫害、杀戮等罪恶的全面揭露和展示;"野诗"凸显自我野性、原始力量,是对于生活、命运、世界的抗争和挑战;"无言之诗"是对诗歌自身、诗意、诗性力量的呼喊,是对人的赞美,由此绽放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呼喊。由此,地下诗歌中对于"诗歌"本体的思考,为中国现代诗歌贡献出了特有的诗歌质态,开拓了现代诗歌演进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其独特性吸引着人们不断的研究与探讨。对其诗歌语言的语义、语法和书写等的语言变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变异对狄金森诗歌独特性和诗人个人风格形成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