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现已统计人体肠道内存活着14万多种病毒,其中一半以上(7万多种病毒)是之前未发现过的,它们生活在人类肠道中,感染吞噬着人类肠道细菌,但迄今为止,这些神秘病毒如何影响人类身体仍是一个谜团. 肠道微生物群,即人体消化系统中携带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食物消化和调节免疫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许多研究也将肠道微生物失衡与肝病、肥胖和神经性过敏等疾病关联起来,近年来人体肠道微生物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但令人震惊的是,科学家对肠道微生物群了解甚少,尽管该微生物群包括各种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但之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肠道细菌,因为肠道细菌更容易被检测到.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是生物世界的主角,尽管多数时候并不为我们所见,但它几乎占据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也毫无例外地成为它们的居所,只要有空隙的位置就有它们的生存之地. 幸好,绝大多数微生物在与动物(包括人类)共同演化过程中,已经学会了与我们和平共处,甚至还学会了适应动物创造的不同微环境.例如肠道微生物,它们需要忍...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20年3月27日发布消息说,该所科研人员最近发现一类广泛存在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新型微生物,并将其分类命名为"中科微菌"科(Casimicrobiaceae)。科研人员指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中科微菌"不仅存于中国污水处理厂,更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是人们最希望分离培养的活性污泥核心菌种之一。"中科微菌"发现并命名,将为深入研究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消除氮、磷和各类有机污染物提供菌种资源,为提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发展新一代活性污泥工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22,(1):58-59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严重的社会问题,由"超级细菌"所致感染已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效抗耐药菌新药获批上市是提高感染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并改观预后的关键.由于感染性疾病不同于其他任何疾病,是外来病原菌入侵至人体各个脏器而引起的各种感染病,且可感染人的病原菌达到几百种.因此必须建立目标病原菌和适应证明确的临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迈阿密动物园中养育着几只由雄狮与雌虎杂交后生育的罕见狮虎兽.它们出生时,只有一只小狗那么大,体重也只有约3.2公斤.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一旦成年之后,它们就会长成3.6米多长、500公斤的"巨无霸",体型将比2只成年雄狮与雌虎加在一起还要大!  相似文献   

6.
正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认为,蚊子选择某些特定目标人群时,最重要的是基于人体皮肤微生物群产生的化合物。细菌能够将我们汗腺分泌物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通过空气进入蚊子头部的嗅觉系统。研究表明,皮肤微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男性比皮肤微生物多样性较低的男性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前者皮肤上通常存在假单胞菌和贪噬菌,这些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会被蚊子叮咬多次。同时,人体  相似文献   

7.
"器官投影说"的现代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创始人恩斯特·卡普于1877年出版的<技术哲学纲要>一书,提出了"器官投影说",即人类在制造工具和其他物体时通常使它们与人体有结构上和(或)功能上的相似性.卡普运用"器官投影说"解释了当时已知的各种技术现象.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对"器官投影说"进行哲学反思,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界中,有时一种化学物质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子结构--左旋和右旋,它们互为镜像对映体,彼此间的关系就像人的左、右手.所以,化学家们称它们为"手征性"或"手性"分子.  相似文献   

9.
我们体内的细胞有一种特殊的模式识别受体,当它们识别出常见微生物的分子特征时,就会激发免疫系统.这些常见微生物的分了结构特征之一是脂多糖(LPS),这是一种锚定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上的长链糖. 脂多糖具有标志性的特点,以至于很多研究人员以为我们的身体可以识别任何微生物上的脂多糖.但近日发表在《科学·免疫学》杂志上一项新研究表明,有一些深海细菌的脂多糖是我们身体的模式识别受体无法识别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6,(5):22-23
微信朋友圈中前几天疯传:"我国专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广州地铁出现超级细菌,感染可致死。"这几日又疯传:"广东有个8岁小孩患普通感冒而死,尸检报告表明,孩子感染了至少不少于两种以上的耐药菌,即超级细菌!"其实感冒是种"自限性疾病",即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其原因是,人体经过自然界亿万年的洗礼,不断地锻炼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元气森林翻车了.玩文字游戏过了火,贩卖焦虑割韭菜,砸锅了. 说句公道话,元气森林气泡水标称的"0糖"的确是真的,甜味来自"代糖". 现在常用的代糖,如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有甜味,但不参与人体代谢,不被吸收,并且没有证据证明有人体健康的风险.但是,这次翻车的乳茶饮料虽然标了"0蔗糖",却有误导之嫌,没有蔗糖,但有果糖,理应澄清和道歉. "0糖"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明明不该多吃糖却又无比渴望吃糖?  相似文献   

12.
交流行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今天,当我们与其他人交谈时,通常不会不说"再见"就离开,因为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这是人类独有的行为. 近日出版的《细胞》杂志子刊《iSCIENCE》指出,人类的近亲类人猿似乎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它们会通过一定交流方式,有意识地使用某种信号,开始或结束它们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常用"腐败"、"不端"、"越轨"、"失范"描述,虽然不能尽达其意,但也能明其所指.将学术、教育问题一并讨论,乃是基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指向学术圈、文化人、知识分子.但是,本文在此无意讨论知识分子的个人学术品质、道德、良心和责任,而是要揭示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所隐伏的时代性根源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法治"始终是体现"人治"的"法治",是蕴涵了管理者重要战略思维的"法治","人治"从某种程度上指导着"法治",没有"人治"的"法治"是不存在的.企业是客观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客观基础上的主观体现.严重偏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客观事实的主观体现给企业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损失;而符合企业客观情况的主观体现,则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提到"三角",许多人就会立马想到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充满神奇色彩的百慕大"魔鬼三角",或许您还会想到情节曲折惊险的电影<黑三角>……可是,您是否知道人体体表的医学假定的许多"三角"呢?这些三角对诊断治疗疾病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的人体"三角".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在追求自我实现的21世纪,作为珍贵人体的主人,应该对生命的载体知道得更丰富。近年天体物理研究证实,宇宙间存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有形可见的物质只占4%,其他23%为暗物质,73%是暗能量,而且"暗能量"支配有形物质。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自然》杂志近期发表了一项微生物学新发现:arylomycin一类的天然产物经化学优化后,能够成为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感染具有强效、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多重耐药菌日益增多。目前,临床遭遇的"超级细菌"一般指的就是ESKAPE,这6个字母分别代表了6种著名的耐药菌。其中又以革兰氏阴性菌的威胁尤甚——其双层外膜让很多抗生素都无法接  相似文献   

18.
消毒是给水处理工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发现氯可以灭活水传致病微生物后,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20世纪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技术进步之一.但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氯消毒产生有"三致作用"消毒副产物以后,对氯消毒技术的优化和再评价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9.
谈"技术性思维"的片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性思维"是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在客观上曾起到过推动技术发展的作用.但是,"技术性思维"的膨胀,同时引发了许多严重问题.中国在加速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技术性思维的影响,并逐渐暴露着它固有的思维弊端."技术性思维"是一种片面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你是否也跟我一样曾在内心深处思考过这些问题——"为什么他的手指比我的长""为什么她长得比我高"为什么我不喜欢吃蘑菇而他喜欢""为什么她的想法总是跟我的不一样"……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差异呢?《有趣的人体:什么组成我?》一书将在充满乐趣的故事中同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