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所创造的世界,是我们的思维的产物,不改变我们的思维,就无法改变我们的世界。故事一: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他可以算作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除了把7万册藏书都读遍外,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但是,他只注意储存知识,从不创造,结果终身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家,唯有老爸最"啰嗦":出门过马路,他一遍遍叮嘱我要走斑马线;骑自行车上学,他总是下楼督促我戴好头盔和护膝;"路上不能闯红灯"、"同学间不能你追我赶",这些都是他每天必说的话语;连晚上熄灯睡觉,也要我务必关上房门落好锁。这一切都是为了两个字——安全。谁叫我那爱"啰嗦"的老爸,是一个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多年的老安监人呢。"哎!谁要跟我去学友大叔的演唱会!"同桌想尽办法,搞到几张张学友演唱会的门票,票一到手,便拿到班上  相似文献   

3.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是个真实的故事,它是几年前我在一位老师那里听来的——在乡村中,有一位母亲,她带着几个孩子过着艰苦的生活。在她的孩子中,那个最小的儿子得了一种病,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正常走路。因此他很孤僻,也不能上学,他可能会成为母亲一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假如我能变成“纳米人”,我会当一名“纳米警察”,潜伏在世界最高的楼上。我的眼睛会扫遍所有的城市,一旦锁定了逃犯,我只需从楼顶轻轻往下一跳,风儿便会立刻托起我,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教     
有一次他奶奶多给他10元钱,他谢绝了,说他如果多花10元,奶奶就少花10元。子轩的奶奶听了孙子的这番话感动得不得了,打长途给我讲10元钱的故事,电话费就花去几个10元,日后又给我念叨了不下10遍,知道我在写书,老太太非要让我把这件事写进去。  相似文献   

6.
我的学问,是研究人和人的系统。今天分享一个故事,和大家讨论“如何利用系统的力量去做系统的事”。三十年前,我是香港一家跨国公司亚洲分部的总经理。我收到一个指令,要求我在六个月后关掉分公司,而且期间不能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这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选择去运用系统的力量。我以这一亲身经历,来作为我格局专栏的开篇。  相似文献   

7.
正对我老妈,我不能不说:"我服了你!"如果非要给老妈一个评价,那只能是"三十分"。不及格吗?其实,这"三十分"得分成三个"十分",听我细细道来。第一个"十分",老妈十分爱干净,其实是洁癖啦。家里来客人时,老妈要做饭。洗包菜时她先在水龙头下淋一遍,然后把包菜一片片撕下来,放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编辑者:你好!我是一个18岁的高二学生,过去就听说过世界知识》这本杂志,可当时还不知在哪儿能买到。一天上政治课时,老师问我们订不订报刊,这时老师拿出了《世界知识》。我十分高兴,因为我想了解世界上的知识,也想拥有自己的《世界知识》杂志,我就第一个订了这本杂志。我很高兴,但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提一个建议:我觉得这本杂志出版得太慢了,十五天才能看到一本,我觉得不过瘾,获得的知识太有限了,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一期杂志看完了,下一期还未到。我有些等待不住了,时常把一本杂志翻看多遍。我想建议,能不能让刊期更短些!安…  相似文献   

9.
正在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中,有一本震撼人心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它让我深受启发。一开始看到书名时,我以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到世界各国游览的故事。看完整本书,我感慨万千,书中主人公在荒岛上顽强求生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航海失事后在一个荒岛上顽强生活28年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着英雄本色的人物形象。这本书不仅让我跟着鲁滨孙一起开心、一起难过,而且让我受到许多优秀品质的感染。鲁滨孙勇于追求,坚持自己的梦  相似文献   

10.
震憾心灵的78次感悟。这本书一直让我爱不释手。书的内容是由78个感人小故事构成。初次拿到书时,从第一篇至最后一篇,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时间仿佛凝固了,热泪在我脸上一遍一遍地淌下,喉咙也堵着,说不出话来。我的双眼在享受这美妙文字时,心底也涌起阵阵暖流,我忽然明白了: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在于言说,而在于心与心的传递中。借用编者的一句话:拿起本书,静静阅读三分钟,如果不能感动你,请你轻轻地将它放回原处。我现在摘录几个小故事,看能不能感动你。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在某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三个中国学生带着几位法国学生浏览天安门,当中国学生怀着骄傲、自豪的心情向他们介绍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时,法国学生要求中国学生在天安门城楼上为他们唱中国国歌。按理说,没有比天安门城楼更合适唱国歌的地方了,但我们这三位中国学生却羞得满脸通红,竟将法国学生引到一个看起来人最少的城楼拐角处,小声哼唱了一遍,至于国歌的“雄壮激昂”早就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2.
周安平 《世界博览》2008,(17):73-75
在观遍欧洲各国不同特色的建筑风情之后,不禁让人开始思考如何保护和弘扬中国的建筑传统。7月7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加拿大魁北克宣布,将德国柏林的六处民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把这六处民居的照片调了出来,反复观赏。我越欣赏越疑惑:我实在看不出这些民居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用漫画来介绍世界知识的连环故事。故事的结构似乎是幻想的,但内容的表现却完全是真实的。这期由中国开■出发,过日本;以后将遍游美洲,再■欧洲、非洲,近■与苏联回到中国。这是一个世界的轮廓画。陈君为名画家,他的作家散见于国内外各大杂志,不须再介绍了。——编者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黄先生:您好!我是一名青年历史教师,多年来从多种刊物上拜读过您不少的文章。今天提起笔来给您写信,是因为又拜读了您的文章《面向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知识》2001年第19期)。我一口气连读三遍,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您谈到的四个“有助于”非常精辟;三个“离开了”绝非危言耸听;尤其是您指出“历史课程在中学不被重视的程度,恐怕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前基础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赵萌 《世界博览》2013,(14):30-31
图片里穿着随意、神情悠闲的人叫戴强,是我们这次策划香港封面故事1个月来,走访的众多普通香港人中的一位。采访他的那天,我们特意趁午饭前赶到他的茶餐厅,想在闲暇中和他聊聊他的“香港故事”。即使采访过去几天后,我的脑海里还萦绕着他问我的那句话:你知道日昌吗,老板也是香港人,我跟他很熟!  相似文献   

16.
神威 《世界博览》2023,(12):74-83
<正>当地人会带着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么一个从脸庞到衣着全然与众不同的人,悄然混进了他们波澜不惊的世界。每当风筝飞起之际,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请勇敢地追,为人也为己。很久之前看过一本《追风筝的人》,那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为人们讲述的关于救赎的故事:两个年少好友因一次变故走向不同的人生,主人公阿米尔也在经历种种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本心。这次巴基斯坦之旅并没有如此深刻的故事发生,但却似乎让我看到了很多载着勇气与向往的风筝。  相似文献   

17.
某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准备对《平面向量》进行复习和讲评,首先我将知识点系统归纳整理了一遍,让学生对这一块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加深理解。之后针对知识点简单讲解,课前学生做好的习题,正好是所讲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在这堂课中,我花了不少心思整理,但学生却个个昏昏欲睡,课堂效率很低,学生并不买我的帐。课后,我想下个班不能再用这样的模式,决定改变策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讲。  相似文献   

18.
新三字经     
那是4年前的事情了。 一天,我正在中关村连邦软件专卖店(现在拆了,盖楼了)看看软件市场行情,忽然被电视台的两个小伙子截住,一个麦克风指着我的嘴巴,问:你知道什么是CPU吗?我被问愣了,想了半天:“是CentralProcessing Unit。”电视台的记者没有听清,让我再说一遍。我又说了一遍,他恍然大悟,说只要说出中文就可以了。气得我暗骂“你当我是白痴!”后来片子上了电视,一个朋友打电话嘲笑我,说我得了街头问答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次,我正在写一篇稿子,遇见一个不会写的字,仰头想了半天,了无结果,还是上铺的兄弟一言点醒了我:"你换个词吧,表达的意思一样就行了!"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让我深有所悟。来校之前,父母交待我努力考研,将来方便谋一个好工作。我也深以为然。现在想想,我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些人适合做学问,搞学术,那么就让他们在冷板凳上把五千年的文化做精做细吧,而我是个爱动的人,梦想是抱着相机把祖国的山川大河看遍,我何必人云亦云,在一条死胡同里撞得头破血流呢。对于找工作这样的大事,我也因为采  相似文献   

20.
湖边的童话     
正小兔子的故事,给世界上每一个有童心的人带来了永远流传的暖意和快乐。今天是苏格兰之旅的最后一日,经过几天的接触,苏格兰给我的印象是地方广阔,四周都是原始自然景色,连唯一的大城市爱丁堡,都找不到半点的商业味,每个苏格兰人都过着朴素及悠闲的生活。一起来就做了个简单的早餐,煽火腿加果汁,然后一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