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别山野生兰花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六安市《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六安新周报》对这一本土的非事件性新闻分别予以报道。从框架理论的角度对3者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地市级纸媒对同题新闻差异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报纸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从传统的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化。它们深知:谁能争取更多的读者,谁就是这场角逐的获胜者。于是,以满足读者需要的通俗化新闻、娱乐化新闻等软新闻大量充斥版面,甚至有不少还走入了庸俗化的极端。因此,读者便又渴望能有更多的硬新闻。然而,符合硬新闻的事件毕竟有限,所以,对软新闻进行“硬化”报道就显得特别有必要。然而把软新闻进行“硬化”报道,使软新闻即非事件新闻经过“硬化”操作之后,便像硬新闻(事件性新闻)那样显示出较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它的操作手法正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本文从更深层次分析了软新闻“硬化”报道的必要性、表现和存在的不足,并试图探讨其在今后的新闻写作中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媒体投入了大量的报道。相比唐山地震时媒体的表现,对这两次震级相当的地震的报道,我国媒体的表现差异很大。本文对两次地震后媒体对灾难的报道进行对比,从新闻时效性、信息量、报道角度、新闻表现等几个方面看我国媒体在应对重大安全新闻事件时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董晓波 《科技资讯》2013,(30):238-238
伴随援助性新闻在报端的堆积,受众开始麻木甚至腻烦于此类报道。援助性报道影响力渐弱,因此甄别求助信息真假,筛选选题价值,选择适合的报道形式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事件本身系人心弦,跟踪报道可迅速达到抓住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其在扩大援助性新闻影响力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对新闻文档人工分类繁琐的问题,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对新闻专题进行组织和生成,对新闻事件进行探测与跟踪,然后进行相关新闻专题的归纳。本文还特别对生成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组织和管理,以及得到专题事件的来龙去脉,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同时对新闻事件的检索方法做出 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彩 《科技信息》2009,(2):199-200
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体育新闻不但表现出与其他新闻相同的特征,在数字化技术平台上,网络媒体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上又表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网络体育新闻的新闻学特征为时效性,真实性;作为区别于其他专业新闻的特征为竞争性、专业性、娱乐性;在互联网上,体育新闻又表现出海量性,动态报道,交互性、多媒体性,超时空,可检索的特征。把握好这些特征,有利于搞好网络体育新闻的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教新闻的必读性可以从冲击力、诱导力、吸引力和亲和力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实现高教新闻和校报必读性的途径牵涉报道题材选择、报道角度切入、情感性新闻挖掘、报道面扩展等;高教新闻和校报必读性是在一定的可读性程度中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独家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发展始终是灾害相伴随,以报道灾害为内容的社会新闻就称为灾害新闻,它具有突发性,情趣性与严肃性的特征,要阐明灾害是祸福相依的。报道的基调要积极向上,摧人奋发,战胜困难,要及时,准确,适度。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1,(5):14-15
从2月13日到2月25日,Google News英文版入选涉华新闻共计83877条,本刊特比对、查询最热门的5件新闻事件(不包括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新闻内容),并制定此排行榜。海外媒体相关报道并不代表本刊观点。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明勇 《科技信息》2009,(14):105-106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联,其报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新闻本体论,它认为新闻事实不仅仅是具体的新闻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新闻事件与社会、新闻实践与人的关系。深度报道的指向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体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运作方向。本文剖析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涵义和特点,从选题、表现手法、如何把握好“新”和“深”、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五个方面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史暨地方新闻史研究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方新闻史研究的蓬勃开展是中国新闻史研究进一步细化与深入的标志。若其要开辟新天地与新境界,需要在四个方面加以注意:强调史料优先;协调媒介研究比重,统揽媒介传播过程;调整“新闻史”内涵,给予非事业化新闻传播活动以应有的关注;体现新闻“主体意识”,兼顾地方与全局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网络媒体已经历了它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业务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网络新闻时间观方面"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的变化;网络新闻组织方式上从平面化向层次化、网络化的发展;网络新闻发布与利用方式上的循环化、多通道化;网络新闻手段从单媒体到多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编辑观上从粘贴到加工到组织到解读的发展;网络新闻受众观从单向到互动到共动的变化。这些发展,不仅是中国网络媒体对自身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网络新闻的发展,不仅对网络媒体的繁荣意义重大,也将对中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变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闻概念的范畴确立了新闻必须把事实放在第一位,必须完全是真人真事。但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新闻修辞,可能会有不同的新闻效果。文学作为新闻修辞学的内容,应该糅合在新闻的写作当中。新闻记者的文学修养在新闻写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名记者作为记者中的精英分子,他们不仅和其他普通记者一样奔波在新闻现场,而且凭其出色的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为读者提供最具价值的新闻信息。名记者在新闻资源的利用、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发展,以及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等方面,都以自身的努力体现了他们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闻策划,是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对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走势作了透彻分析后,采编人员对新闻的主题思想、报道基调、新闻规模以及新闻发表时机进行的一种有机规划。就新闻策划在对新闻事实的主动选择和突出传播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范式,信息化时代是电视民生新闻诞生的外在环境,公民社会公众话语表达空间的扩展是公众争取在电视新闻传播中主体地位的内在需求,而媒体竞争的加剧则是催生民生新闻的直接因素。认为民生新闻不是表面上的新闻视角的转换和新闻形态的转向,而是电视新闻机构价值取向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是一种常用且最重要的新闻题材,也是最难写好的新闻题材之一,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新闻更是如此,它受到稿件题材、编采人员素质及办报人理念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要写好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新闻,要理清办报思路,精心选取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做好深度策划和强化采编作风。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不论是以阅读为主要特征的报刊文字新闻,或是以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广播新闻,还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需要“写”的。与报刊新闻、广播新闻写作不同的是,电视新闻节目写作不仅仅是运用文字语言、文章体裁来述说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要运用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来表现新闻事实,是多种语言符号的综合运用。这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