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根据机动车燃料清洁化和绿色化的趋势,从工艺技术的成熟性、经济性、投资、最终产品使用性能、燃料和能源结构以及国家能源安全等多个方面比较了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生产液态烃燃料工艺和煤生产CH3OH和CH3OCH3车用燃料技术,表明煤生产CH3OH和CH3OCH3车用燃料可以合理有效利用煤中的碳氢氧,符合车用燃料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合理利用煤中碳氢氧三元素的煤综合分级利用的新工艺设想,以最为经济、清洁的方式利用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某风积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型进行简化,研究了静荷载和动荷载荷载作用引起风积土的边坡静力安全系数、边坡动力安全系数、屈服地震系数以及破坏类型和动力稳定性判别,探讨了该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力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此类边坡会因风积土液化而产生流滑破坏.应用 ADINA软件对此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动荷载作用前后的位移与应力变化关系和此边坡的动力动力安全系数.据此判别出该边坡在 EICentro波动荷载作用下会因风积土液化而产生流滑破坏.该研究结果对风积土边坡的动力稳定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能源机器”科学生产联合公司最近设计出新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RD - 12 0” ,新型发动机将能使“天顶- 3SL”液体燃料运载火箭的推力从目前的 85吨提高到 93吨。据俄塔社报道 ,“RD - 12 0”发动机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合作完善“天顶 - 3SL”液体燃料运载火箭计划的内容之一。今后 ,乌克兰“南方机器”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将利用新设计出的“RD - 12 0”发动机 ,对“天顶 - 3SL”运载火箭的第二级推进器进行改造 ,提高火箭的推进能力 ,同时减少大量火箭元件的重量 ,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天顶 - 3SL”液体燃料运载火箭长 61米 …  相似文献   

4.
探索一种新型砂土液化阻尼器的特性及对混凝土重力坝的减震效果.振动台试验表明液化砂土不存在惯性力和弹性力,仅具有与速度同步、反向的阻尼力;同时液化砂土具有高达500~1000 k Pa s的动力黏度系数,可采用黏滞阻尼模型表示砂土液化阻尼器性能.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混凝土重力坝采用砂土液化阻尼器坝顶将产生约0.3 MPa的阻尼应力,坝顶位移峰值降幅达1/3;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液化砂土波速为阻尼器减震的主要因素.砂土液化阻尼器不但构造简单,而且效果明显,是混凝土大坝等建筑物减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煤样吸附能力和煤与瓦斯动力现象的关系,针对突出煤与非突出煤的吸附能力差异问题,应用物理化学吸附仪对6组突出与非突出煤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得到低温氮吸附等温线,运用BET吸附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突出煤吸附量、拐点斜率、脱附滞后量大于非突出煤,突出煤吸附等温线变化趋势为单调递增,非突出煤样局部范围内出现下降趋势;突出煤样C值较非突出煤样C值低,突出煤样孔隙中的吸附质更容易脱附。以此为依据来判断煤是否具有突出性,可为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发动机上燃烧水煤浆内部磨损问题,运用缝隙流理论和高压油膜理论,设计一种新型喷水煤浆泵.分析了泵的润滑,并对原有的喷油泵及新型喷水煤浆泵喷射水煤浆后的柱塞偶件电子扫描照片进行对比,新型喷水煤浆泵柱塞偶件磨损明显减轻.在使用新型喷水煤浆泵基础上进行燃烧试验.研究表明:燃烧水煤浆和燃烧柴油相比,NOX排放下降明显,是燃烧柴油的20%;烟度排放略有下降;硫化物排放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煤的部分气化制备了煤在不同加热终温下的半焦,详细分析了原煤和不同半焦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提出预测煤部分气化后生成半焦残余挥发分含量的新方法,即采用两个燃料特性参数FV和FC来分别表征挥发分二次析出特征温度和完全析出时的特征温度,这样根据原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数据,就可以简单可靠地预测不同加热终温下所制得半焦中的残余挥发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由于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准确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本文提出了基于柔性神经树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潮模型,其中利用多表达式编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优化了自身的结构及相关参数,使得神经树具有强大的预测和分类能力,与传统神经网络相比具有更加灵活的自动优化能力.通过采用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 表明与常规预测方法相比较,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及其对我国能源与环境的深远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能源面临的资源短缺、需求增势高、结构不合理、环境压力大等困境,本文从国情出发,提出充分利用我国广大荒漠化、沙化土地及其太阳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大幅度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处理好与其它类型发电的兼容性与互补性,从根本上改善现行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将是在聚变能实现前即本世纪上半叶乃至中叶,解决我国能源困境的有效途径。太阳能热气流发电与风能的大规模互补联合开发,将有利于提高供电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实现大面积荒漠绿化、沙尘暴治理和局域气候改善;发展基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的电解制氢和海水淡化,将缓解我国油、气、水资源之不足;利用节余燃煤发展煤的液化、气化可进一步弥补我国油、气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为更准确地模拟煤储层条件,设计了常温常压下煤吸附气体的实验方案,采用自制吸附反应釜和SP-3400型气相色谱仪,研究大样量(5kg)塔山矿、同忻矿和高海矿煤样吸附N_2和CO_2气体的能力,并计算各煤样不同吸附平衡时间下对此两种气体的吸附量,发现煤样对CO_2气体的吸附量均远远大于对N_2的吸附量,而对同种气体的吸附量虽然有所不同,但差值并不大。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别计算了塔山矿、同忻矿和高海矿1g遗煤可吸附N_2和CO_2气体的量,探讨了将N_2和CO_2注入采空区后实现对CO_2气体封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