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中有效成分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雷公藤药物进行减毒增效,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雷公藤有效成分的萃取进行了研究.实验以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生物总碱以及毒性成分雷公藤红素的收率以及在浸膏中的质量分数为指标,分别对夹带剂种类与组成、萃取温度、萃取压力、静态浸泡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75%乙醇水溶液为夹带剂,萃取温度为43℃,萃取压力为25MPa,静态萃取时间为3h,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时,有利于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以及生物总碱的萃取.所得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甲素收率是传统方法的3.49倍.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萃出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TvipterygiumwilfordiHook.f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药用根部,以福建雷公藤根皮为原料(原植物经上海药物所,福建中医药所鉴定,提取精制得总甙,以总甙中分离精制得两个单体化合物Ⅰ和Ⅱ,经理化鉴定,色谱分析,光谱测试,结果为:雷公藤内酯酮Ⅰ,Triptonide,C20H22O6,mp,250~252℃;雷公藤内酯醇Ⅱ,Triptolide,C20H24O6,mp,227~228℃。它们的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红素为雷公藤的根皮当中提取而来的抗癌活性成分,利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无损快速地检测了脂质体包裹的雷公藤红素药物微粒,并与空白脂质体微粒、单纯雷公藤红素的拉曼光谱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药物经脂质体包裹后,仍可以在光谱中进行清晰识别的情况,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行业领域:生物医药-化学药专利信息:非专利技术成熟度:正在研发技术推广方式:正在技术推广联系人:吕伟锋联系方式:13806746268成果内容简介:雷公藤红素(又名"雷公藤内酯醇")具有出色的抗肿瘤作用,其抑瘤作用高达65%-93%,远远超过紫杉醇。根据脂质体的靶向性特征,将雷公藤红素制成脂质体,以提高药物靶向性,提高疗效,本项目已经完成了雷公藤红素脂质体小试,取得了成功。目前完成处方工艺优化,制备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雷公藤红素脂质体,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建立了雷公藤红素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和透析法两种雷公藤红素脂质体包封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银屑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的增殖,因此可能通过增殖抑制作用来减缓银屑病的症状.利用5%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对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经腹腔注射20μg·kg-1及100μg·kg-1雷公藤内酯醇后,银屑病模型小鼠背部皮肤的红斑和皮肤鳞屑等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皮损区HE(hematoxylineosin)染色结果证实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了表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对皮损区进行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了STAT3和PD-L1的激活.此外雷公藤内酯醇还抑制了TNF-α和IL-17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中药在抗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还能提高化疗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通过对具有抑制卵巢癌效果的大黄、红花、雷公藤等10种中药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化疗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红花、雷公藤等中药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JAK、MAPK、PI3K/AKT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等机制实现的.这将为开发中药治疗卵巢癌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中药石斛、雷公藤中提取其中的生物碱,用瑞典产2277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37℃下不同浓度的生物碱液对大肠杆菌代谢作用的热功率—时间曲线,计算出细菌生长的速率常数,建立了细菌生长速率常数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中药中的生物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大肠杆菌有促进作用,并确定了最佳促菌浓度。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雷公藤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表明,55例近期总有效率达98.18%,且尚可作为皮质激素的良好替代药物;雷公藤副作用轻微,与同期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短期使用雷公藤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雷公藤粉抑制赤拟谷盗 Tribolium castanenm Herbst 实验种群增殖的实验研究得出,亚致死剂量的雷公藤对赤拟谷盗种群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通常剂量的雷公藤对于赤拟谷盗无明显的致死效应,但雷公藤促进辛硫磷对赤拟谷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作为一种正在研究中的具有重要医疗价值和营养价值的中草药已被世人所熟识,因此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对雷公藤药理作用极大的科研兴趣。随着国内外科研人员不断引入更为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对雷公藤的研究课题进行细化,使其具有的医疗和营养价值逐渐被发现,这也使得雷公藤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相关行业的应用在不断地更替和创新。雷公藤不仅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的药理学作用,还包括抑制免疫、抵抗生育等多种生理作用。因此,根据雷公藤这些显著的药理作用可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对现有文献材料进行整理集中汇总,并从雷公藤的生理作用、慢性肾炎的诊断、分型及疗效评定的发病原因和雷公藤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希望能为雷公藤对人体慢性肾炎等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对可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雷公藤叶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雷公藤愈伤细胞生长及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在White培养基上增殖最快,而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White和MS培养基中悬浮细胞在第6天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14 mg/g和4.77 mg/g,而N6培养基中雷公藤甲素最大产量为6...  相似文献   

12.
三批雷公藤药材真伪的鉴别及其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别3批雷公藤药材的真伪,并优选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雷公藤甲素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3批雷公藤药材的真伪,并考察超声波提取法、冷凝回流法和索氏提取法对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只有购于福建的一批雷公藤药材可检测出雷公藤甲素;索氏提取法提取的雷公藤甲素含量明显高于超声波提取法和冷凝回流法.结论:购于毫州的雷公藤药材为赝品药材;索氏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所需溶剂少,操作简便,适用于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利用醇浸提的方式对福建泰宁产野生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雷公藤各器官的醇浸提物在各浓度下对发芽率、发芽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平均胚根长和平均胚轴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雷公藤醇提取物在各个浓度上对杉木种子的萌发整体上都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与人工栽培雷公藤醇浸提液处理实验结果相比较,野生栽培雷公藤醇浸提液对杉木种子发芽有更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潜在的药理作用与毒性。神经炎症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特征,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炎症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用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处理小胶质细胞(HMO6),探究其对小胶质细胞增殖、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以及雷公藤甲素对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10-4 mol/L)处理HMO6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可高达(71.91±16.28)%(P<0.01,n=3),当浓度为10-5 mol/L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明显增加(8.58±1.56)%(P<0.01,n=4);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甲素处理HMO6后,对细胞膜完整性无显著影响,但当浓度为10-5 mol/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可高达(94.31±0.62)%(P<0.01,n=5),与脂多糖(LPS)组相比,雷公藤甲素浓度为10-7 mol/L时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量显著减少至(264.83±64.25)pg/mL(P<0.01,n=3),人白细胞介素-10(IL-10)释放量减少至(63.48±16.79)pg/mL(P<0.05,n=3)。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醌甲基三萜,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实验研究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癌细胞的凋亡率;用DAPI染色测定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的细胞核的影响.实验显示,雷公藤红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并且晚期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增多,细胞核逐渐破裂.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抗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种药用植物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L8(2)^7正交实验设计和含药培养基实验方法,测定了多种药用植物及不同复方对4种植物痛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液对四株植物病原菌的MIC各不相同,复方药物的最佳组方为:雷公藤5g、蛇床子10g、大黄5g、苦参10g、马齿苋10g、黄柏10g、黄芩10g.最佳复方药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MIC分别为:黄瓜黑斑病菌3.2%,青椒枯萎病菌5.0%,黄瓜枯萎病菌4.4%,禾谷类作物病菌3.0%.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中药安全性,有必要对中药中各成分的量效毒关系进行研究.心脏毒性是新药研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器官毒性,为了解决孔板试验中缺少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微环境与体内差异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在体外模拟心肌细胞与毛细血管相互作用的心脏芯片,并使用该芯片检测了雷公藤甲素、氯化两面针碱、莨菪碱3种中药成分的毒性.通过对比加药前后芯片和孔板里心肌细胞的搏动状态变化,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的含量变化,发现3种中药化学成分有剂量依赖的心脏毒性,同时发现芯片内的心肌细胞比孔板内的对于药物的耐受性更强,显示了本芯片用于检测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德岛大学高石喜久教授同中国学者合作 ,分离出雷公藤根中含有的消炎物质。高石喜久认为 ,新发现的消炎物质有望用于开发新的治疗慢性关节炎的药物。  高石喜久把雷公藤的根剥皮后 ,对其木质的萃取物总多糖苷进行临床试验 ,结果发现其具有消炎作用。高石教授又与中国天津大学段宏泉和上海医科大学李端两位中国科学家合作 ,于 2 0 0 1年底 ,从 T2这种混合物里分离出 1 1 2种化合物 ,其中有 47种是新的物质。他们确定了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 ,并确认其中的 3种醌型二萜具有强大的消炎活性。中日学者从雷公藤中分离出消炎物质…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药雷公藤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但因毒性强而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以灵芝为药用真菌,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发酵雷公藤,并对发酵过程中得到的灵雷菌质进行抗炎活性和肝毒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量10 mL/100 mL、发酵30天得到的灵雷菌质(N2-G30)在3.75 μg/mL的质量浓度下表现出减毒持效的作用,相比于雷公藤,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促炎因子TNF-α和IL-6,并且可减轻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雷公藤发酵前后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酚内酯的含量增加,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减少,这些成分的含量变化与N2-G30的减毒持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渗出液白细胞游走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的炎症模型 ,观察雷公藤双层片的抗炎作用效果。结果 :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渗出液白细胞游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且中、高剂量组较雷公藤片组的抑制作用强 (P <0 .0 5 )。结论 :雷公藤双层片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渗出液白细胞游走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抑制作用强于雷公藤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