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农半牧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休。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从当前半农半牧区种植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和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海西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应该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笔者从保护和发展农牧区草产业这个方面来探讨海西新农村牧区的建设。一、海西农村发展草产业的战略意义海西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草产业不仅能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有重要意义。(一)发展草产业有利于农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草产业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促进种植业生产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种植业一直延续着粮经二元结构,为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要大力发展优质牧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坚持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坚持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合理的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资源,坚持效益最大化调整农业结构,有利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力度,适当压缩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种植面积,建立"三元"种植结构.我省应重点发展蔬菜、亚麻、马铃薯及饲草、饲料等作物.  相似文献   

4.
昭觉县地处高寒山区,是彝族聚居地,属于半农半牧区,绵羊是昭觉县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绵羊杂交改良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进展缓慢。自1986年以来,昭觉县为加快“半细毛羊生产基地”建设和确保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02,(6):27-27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丰与全国各地一样,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特点是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种植业亦以粮棉为主向粮棉油特多元结构转变。与此同时,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和专业大户大量涌现,以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也给农村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的畜牧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中占了重要地位,已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方面,都起到了其它产业不可代替的作用。肉蛋奶等畜产品是养殖生产的终端产品,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端畜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使我市人民食物结构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化,  相似文献   

7.
兴安盟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低,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生态问题,促进农村牧业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库存",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补短板",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以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为主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而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转变的实质是对需求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给约束型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约束型经济,需求结构的调整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要把我国的需求结构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变到依靠国内消费上来。而目前,我们居民的收入低,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城乡收入差距大,这成为制约我国需求结构调整转变的的一大因素。因此,进行积极的社会保障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成为目前国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会琦 《甘肃科技》2000,16(4):29-29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战略措施。根据我县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现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县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虽有较大的调整,但仍保持着“温饱农业”的自然经济特征,不利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高效农业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形成农、林、牧、副、工、商、运、建、股统一发展的新格局,获得了产业的延伸效益。到2010年使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达到1∶1。1.1 调…  相似文献   

10.
王健  陈发兴 《华东科技》2000,(10):15-17
农业专家通常把“使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因素,使植物获得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延长生季节,获得最佳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称为设施农业,园艺专家称之为设施园艺。 80年代以来,随着农产品购销体制和价格体系的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设施农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业正经历着从传统资源约束型业向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型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地高单位农业产出收益、增加农品附加值和增强农户应对多样市场需求变化的技能,都迫切要求科技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此,在新形式下,如何进一步提对农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已为涉农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思想,帮助农民加快建设小康伐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临安市农业科技服务现状从服务体系看,目前,主要由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等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农技推广中心、林业站、林科所、农科所(站)、森防站、植保站、土肥站、植检站、农机站、…  相似文献   

12.
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153户农牧户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了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的生计策略和土地利用状况。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农牧户生计策略存在差异,相应的收入、生活满意度、生活压力和生计状况提高途径也不同。纯农型家庭生计策略单一,脆弱性和风险较大。引入并扩大非农活动,促进生计多样化是降低其生计风险的重要途径。半农半牧型家庭中牧业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生计风险相对较低,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十分敏感。发展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农牧业是解决此类农牧户生计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有效地转移农村牧区人口是缓解草场压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有效措施。2)农牧民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度存在密切关系。在农区,由于劳动力配置倾向于非农产业和耕地经济生产能力的下降,纯农型农户在劳动力、资本方面投入减少,土地集约度下降。在牧区,耕地主要来自于边际土地开垦,并根据耕地纯收益变化来不断调整生产要素投入。当种植业用途处于边际化状态时,牧户完全停止耕种,农地利用出现弃耕现象。此外,过度放牧造成了牧草质量下降和草地退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这是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对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革。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经济,实施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也是加速改变中国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需要,这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丰宁满族自治县坝上、坝下农业发展状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当地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深入分析坝上、坝下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结构,重点在于挖掘坝上种植业、畜牧业的比较优势,为坝上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戴双  魏君英 《科技信息》2007,(18):56-57
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保持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尽快提高农业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优化农副产品产业带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优势农副产品产业带与重点区域布局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副产品竞争力,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沂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各级关于“三农”工作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工作不放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强县建设步伐,构建农村新社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努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合理利用资源,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科学使用肥料、农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划分及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地与农用地面积比指数和畜牧业与农业产值比指数为主要依据,提出新的牧区县和半牧区县划分方案,包括111个牧区县和168个半牧区县;以资源和环境定位为主,确定牧区县和半牧区县的保护建设型、基地建设型和生态旅游型等产业定位类型;牧区和半牧区应采取立足于区域整体发展的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我国农村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要实现这个转化,就必须打破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观念。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引导亿万农民致富,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缩小三大差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阐明过在农业合作化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条件下,组织被排挤出农业的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结构调整应依据系统论的科学原理根据系统论的理论 ,任何系统的功能皆由系统本身的结构所决定 ,结构优化必然会改善系统的功能。产业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投入产出(率)功能、投入物质有效利用(转化)率功能、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等。农业或农村可看成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系统 ,具有多种系统结构 ,实际上包括有第一、二、三产业结构 ,农、林、牧、副、渔结构 ,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比例结构等。结构调整也是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手段。历史上我国农业结构有几次大的调整。80年代初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经营的决策权下放到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