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杭恒荣 《科学通报》1997,42(24):2628-2631
3G71是一颗早型发射线星,1988年Touhy等把它证认为X射线源1H2214 589的光学对应体,认为这是一由中子星和Be星组成的Be/X射线双星系统。1993年Paradijs已把  相似文献   

2.
宣家余 《科学通报》1991,36(14):1077-1077
太阳白光耀斑是在局部波长范围内有连续辐射增长的耀斑。自1859年9月1日起的100多年以来,用白光、宽带滤光器和光谱方法观测到的白光耀斑只有60多个,其中,能进行物理量测量的光谱资料非常少。由这些不完整的资料表明,白光耀斑与光学耀斑在光谱上的同异点是在谱线Hα、Hβ、Hγ等线心处两者都有发射,在以上谱线线翼的发射宽度一般是前者很宽(>20),后者很窄。白光耀斑峰值功率为10~(21)J·s~(-1)(比耀斑Hα辐射功率高2—3  相似文献   

3.
王潍潍 《科学通报》1981,26(18):1105-1105
_(∧∧)~(10)Be的发现,曾引起人们研究双∧超核的兴趣。一般是从势模型出发,用变分法处理三体_(∧∧)~6He(α-∧-∧)或四体_(∧∧)~(10)Be(α-α-∧-∧)问题,结果与实验上仅有的双以超核_(∧∧)~6He和_(∧∧)~(10)Be一致。实验尚未发现_(∧∧)~(10)H,Tang等人认为_(∧∧)~4H不象有束缚态,而Nakumura认为所取的模型不同结论也就不同,这种不确定性与人们对强相互作用的认识以及唯象势模型的可调性等有关,那么,_(∧∧)~4H、_(∧∧)~4He存在吗?本文试图用对称性理论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景耀 《科学通报》1991,36(5):355-355
行星状星云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到最终阶段——白矮星的前身星.但行星状星云按其核星的光谱型或星云的化学组成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一类行星状星云其核星光谱中不同电离度的碳发射线占着主要地位.如同对待富碳的Wolf-Rayet星一样,我们可将它们分为不同的次型.Van der Hucht等人考虑到它们与正常WC相比光度要低得多,所以记作为  相似文献   

5.
俞志尧 《科学通报》1992,37(4):338-338
Mira变星拱星包层有着复杂的结构。现在有许多工作是研究Mira变星拱星包层的。对于Mira变星拱星包层结构的研究更引人注目。 从长基线干涉仪观测,可得到一些M型超巨星拱星包层脉泽源的特征速度区的分布图。我们在解释这些特征速度区分布图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和方法,即膨胀的多壳模型,分别对大犬座VY CMa和天鹅座NML Cyg OH 1612MH_2脉泽特征速度区分布图进行了分析、统计和  相似文献   

6.
对于测量波段内表现为单调性质发射率的物体,除了继续引用黑体概念,还定义了色核体(color-kernel body)概念,由此揭示,实际物体的发光颜色是黑体颜色和色核体颜色的加权效果,指出某温度下的发光颜色在色度图上被限定为一条直线段,在考虑所有可能的温度和发射率性态后,界定连续辐射性质发光色域位于整个颜色区域的下部,占其大约17%的面积。  相似文献   

7.
人体手臂部几个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记录到7名成人志愿者内关,劳宫和合穴等穴位区与其两侧旁开对照点红外光谱共63条,从中发现:人体红外辐射强度的个体差异以及穴位与非穴位区的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别都较大,但频谱特性的差异却不大,这表明人体红外辐射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在4-14um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不大,而在4和14um波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较大,这表明人体表面除了主要的热致红外辐射还存在其他原因的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8.
李向东  汪珍如 《科学通报》1996,41(23):2144-2146
经典金牛座T型星(Classical T Tauri Stars,以下简称CTTS)是由分子云坍缩形成的原恒星。在向主星序的演化过程中,CTTS吸积星周物质,并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发生收缩。由于吸积和引力收缩,CTTS的自转得到加速,在10~7a内应达到破裂速度(约300~400km·s~(-1)。但由谱线观测得到CTTS的自转速度在6~30km·s~(-1)范围内,比破裂速度至少低一个量级。目前对此提出的理论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从CTTS或吸积盘表面逃逸的物质带走了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计划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风云4号微波星(FY-4M)将搭载多通道的毫米波辐射计.工作频率从50~430 GHz,能实现区域高频重访气象观测,极大地提高了天气变化的监测与预报能力.在轨辐射定标是FY-4M辐射数据定量化应用的关键因素,由于月球表面物理与化学性质长期稳定,没有大气层等环境变化的影响,是FY-4M毫米波辐射计一个理想的定标源.本研究提出根据实时的日下点位置和日地距离,建立实时的太阳辐射强度模型;依据由克莱门汀750 nm数据得到月表面太阳反射率,以及月壤热物理参数廓线分布,求解一维热传导方程,推算月壤层物理温度廓线;用嫦娥2号37 GHz微波辐射亮度温度拟合,得到月表面正切损耗参数;用起伏逸散定理,计算FY-4M各毫米波频段的月表面辐射亮度温度.以此,给出月球赤道中心区域(0°N, 0°E)的表面物理温度和毫米波辐射亮度温度在2010年间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也比较了近日点和远日点附近月表面毫米波辐射亮度温度的差别.本研究提出的月表面实时毫米波辐射模型,可用于FY-4M毫米波辐射计数据的定标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金增  胡景耀  陈文屏 《科学通报》1999,44(13):1396-1399
讽奶纬分子云中ROSATX-射线选弱发射线TTauri星(WTTS)的光这证认新发现6颗WTTS,其中有2颗WTTS候选体在空间位置上与高银纬半透明分子云相复合,这在高银纬分子云尤其百半透明分子云的研究中还是第一次,给出了新发现WTTS的位置坐标(J2000),Wλ(Hα),Wλ(Li)、我谱型等天体物理学参量、WTTS的特征光谱以及相关半透明分子云的红外发射强度图及其中新发现WTTS的位置,并做  相似文献   

11.
切伦柯夫线谱辐射的进一步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奚富云 《科学通报》1988,33(16):1215-1215
自从尤峻汉等提出切伦柯夫线状发射理论以来,我们在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此种辐射。利用准直β射线作为电子束穿过空气中测量,发现这种辐射的发射角分布不对称,在30°附近有最大辐射强度;确定了造成不对称的光子波长在2035附近。并在溴蒸汽和钠蒸汽中  相似文献   

12.
俞志尧 《科学通报》1996,41(1):47-48
ⅢZw35是一个广泛引起兴趣的河外OH megamaser星系.Staveley-Smith等人对它作了单天线观测.Chapman等人从光学、红外和射电观测对ⅢZw 35进行了研究.Montgomery和Cohen利用MERLIN观测到ⅢZw35的OH megamaser辐射.我们曾拟合了Staveley-Smith等人观测得到的OH megamaser辐射谱.现在我们用薄盘上的多重分离的旋转膨胀环模型来研究Montgomery和Cohen利用MERLIN观测得到的ⅢZw35  相似文献   

13.
星载INSAR技术在不同地形地貌区域的DEM提取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单新建  宋晓宇  柳稼航  王长林 《科学通报》2001,46(24):2074-2074
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INSAR)获取了3个典型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结合我国1:25万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获取的DEM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了INSAR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在植被稀少、地表干燥的平原、山脉和丘陵地区,图像对相关性较好,高程误差为4-6m,所获取的DEM明显优于1:25万DEM;在植被茂密地区,图像对相关性较差,高程误差在30m左右,其精度不如1:25万DEM;在植被胶薄(灌木)的地区,利用Tandem干涉对,也可获10m左右的测量精度;在湖面、河面等水面区域,由于出现无信号的热噪区域,将产生较大的局部误差,研究表明利用星载INSAR技术在植被稀少、自然条件复杂的我国西部地区开发地形测绘工作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伽玛暴火球激波模型虽然从整体上形象地说明了爆发后的过程和主要特征,但近年随着观测的深入,似乎也暴露了它在有些方面的考虑可能还不完全,例如它采用同步辐射近似,就相当于承认其磁场基本上是一种均匀场,而均匀场只有单一的一种形态,这无疑就将磁场强弱以外的所有其他重要信息全都抹掉了。尤其在伽玛暴激波中,其密度、压强等物理量都认为是非均匀的,怎么唯独由扰动机制产生的激波磁场又能看成均匀的呢?! 本文仔细分析了这一问题,认为激波磁场中磁场弯曲引发的辐射可能才是主体部分,火球激波模型在解释某些最新观测结果时遇到困难,可能正是忽略了这部分辐射的缘故。如果用适合于弯曲磁场的同步-曲率辐射公式,就能很好地拟合一系列伽玛暴谱,统一解释过去难以说明的高能拐点和能量过剩现象, 并对辐射区磁场结构、产生机制以及激波加速机制做些初步的推断。  相似文献   

15.
赵新 《科学通报》1995,40(11):1040-1040
羊毛纤维主要是由α角蛋白组成的天然大分子纤维,含有较全的一般氨基酸.由于多肽链结构中富含许多二硫交联键的胱氨酸,因此难以溶解.多年来对羊毛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研究一般需要对其进行化学降解和提纯后方可进行分析.这不但费工费时而且还破坏了羊毛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和α螺旋结构.近年发展起来的固体高分辨NMR方法,则无需对试样进行溶解和破坏即可直接测试.这不但可方便省时地进行蛋白质序列结构的分析,而且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蛋白质二级结构信息,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Asakura等曾用固体NMR方法对蚕丝蛋白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用固体~(13)C CPMAS方法,对新疆细羊毛纤维角蛋白在~(60)Coγ射线辐照下的稳定性以及羊毛-丙烯腈,羊毛-丙烯酸辐射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宋迪  刘凯  孔繁敖  夏安东 《科学通报》2008,53(12):1375-1378
在场强为1013~14 W/cm2的飞秒激光的作用下, 甲烷分子能解离成中性碎片. 提出一种机理解释这个新现象, 即甲烷分子首先被多光子激发到超激发态, 后者再解离成中性碎片. 采用准二原子模型, 用Morse势能曲线来描述超激发态甲烷分子, 并且在这些势能曲线上, 使用准经典轨线的方法研究了超激发态分子的解离动力学, 从而解释了在超快激光脉冲中甲烷分子的中性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5,20(10):465-465
致密星吸积盘(或环)的光学表现问题,是与解释某些高能天体物理现象(例如,致密X射线星、活动的星系核)直接有关的。上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在球对称的Schwarzschild场中吸积盘的光学表现,由于强引力场的作用,光子的运动要受到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积物质的发射频谱和交食时的光变曲线都会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实际的致密天体常常是转动的。天体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套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用于测量中高层大气环境参量. 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主要包括发射系统、接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等. 该激光雷达主要使用窄线宽的589 nm激光去激发中间层顶区域的钠原子, 钠原子受激后发射共振荧光; 接收采集钠原子共振荧光, 通过分析其多普勒展宽获得中间层顶区域(约75~105 km)的大气温度. 利用该激光雷达系统开展了观测实验, 成功获得了中间层顶区域钠原子数密度廓线和大气温度廓线; 将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量结果与TIMED/SABER温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两者非常一致, 说明了该激光雷达探测结果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吴鑫基 《科学通报》1988,33(20):1567-1567
按Radhakrishnan和Cooke 1969年提出的极冠模型(即RC模型),脉冲星的辐射呈锥形,其截面是圆。然而1980年Jones首次提出辐射锥截面可能在纬向被拉长而呈椭圆状,接着Narayan和Vivekanand(简称NV)也给出是椭圆的结论,并指出拉长效应是周期的函数(正比于P~(-0.65))。这两文章给出的椭圆长、短半轴之比分別为2.5和3.0。 辐射锥截面形状对脉冲星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如果是一椭率很大的椭圆,则银河系中可能观测到的脉冲星总数和诞生率要比原先估计的小好几倍。Taylor等对此也做了评论。 我们重新研究了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辐射锥截面仍可近似认为是圆形。  相似文献   

20.
纵向岭谷区道路网络特征和生态系统变异统计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景观干扰因子,道路网络对区域生态系统变化和格局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定量分析几者之间的规律性对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借助GIS软件,在分析了纵向岭谷区道路廊道、网络特征和生态系统分异的基础上,探讨了道路网络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生态干扰和网络特征之间的规律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道路廊道密度和地形、海拔、村落数及其区域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相关显著,显著性在不同道路类型之间也存在差异.随着道路网络的形成和道路密度的增加,道路网络的环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和连接度(γ指数)的特征指数增加;区域生态系统总斑块数、斑块密度增加,景观格局指数均匀度、分维数等增加,而最小和平均斑块面积、蔓延度等降低,低等级道路对区域景观具有较大的影响.道路网络的α,β,γ特征指数和区域综合的生态干扰水平(Hd)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在不同时期(1980年,2000年)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随着道路网络的发展,生态干扰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