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执政以来,基本完成了以全面性接触为特征的东亚战略布局。2009年,国务卿希拉里两次亚洲之行,几乎囊括了整个东亚峰会涵盖的重要国家,2月访问日本、印尼、韩国和中国,7月访问印度与泰国,并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显示美国既重视东亚地区内的关键国家,也没有忽视东南亚及东亚的多边机制。希拉里首访东亚,清晰传递了奥巴马政府重视东亚的信息,也有效巩固了美国与东亚盟国、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6-8日,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主办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中国的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37篇。会议从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的角度,回顾东亚区域合作的历程,揭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速推进东亚的区域合作提出了诸多合理化建议。与会专家着重围绕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与路径、东亚区域的自由贸易与金融合作、东亚的产业分工与发展模式、有关中国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深人而坦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际学术动态》2006,(5):28-29
2005年11月4-6日,“东亚的文化人与共同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研讨会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国家创新基地和东亚共同认知研究会策划,浙江大学与丰田财团共同主办。东亚三国的知名学者共28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原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谷口诚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研究第一人”的竹内实先生,以及中日韩三国的研究东亚政治、经济、文化的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4.
翟崑 《世界知识》2011,(7):66-66
近来,有一线工作人员和研究生询问,了解东亚合作(主要是经济方面)需要读哪些书。我选择了两本:《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这两本书合在一起,大致可以帮助我们从多维的角度理解东亚(亚太)合作的方方面面。“多维”,源自现代院一位老前辈的著作《多维的世界,多维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经济格局的演变来看,东亚经济将持续增长,地区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不断推进改革与调整仍然是今后东亚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增长三角”更加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经济发展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格局的变化必将导致世纪之交政治格局的巨变。东亚形势将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成为各国的普遍要求,中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面对跨世纪的东亚政治经济格局,中国要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保持经济良性循环。要积极参与和促进东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在处理对外政治关系方面,要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建立符合东亚情况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东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合作中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13,(22):41-41
10月19至20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东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的第二届“中国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相似文献   

7.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区的木本植物种类,初步统计34科49属975种,其中东亚地区7230种,占总数的75%,北美地区245种,占25%,说明东亚种数远多于北美,估计本间断分布区中属的总数为全世界诸多洲际间断分布中极为丰富的类群。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区有如此众我属存在的原因有三、一是地质变迁,二是气候变化,三是地史修久。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区中的有18个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东亚,6个 北美。东亚北美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8.
飞蝗五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检测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2个亚种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11个随机引物扩增共产生了163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56条.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指数对RAPD数据的分析表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不同种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东亚飞蝗种群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36.09%和33.85%.用UPGMA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Linnaeus)关系较远.由Nei’S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可以看出,东亚飞蝗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东亚飞蝗与亚洲飞蝗之间的遗传距离.由Mantel软件检验得出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系数r〈0.7,表明这5个种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同时,还结合等位酶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上述东亚飞蝗4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表明RAPD可检测出更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09,(10):16-16
2009年4月7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指出,中国经济有望于2009年中期触底,然后走向复苏,这将有助于支持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整个区域实现可持续的复苏最终取决于发达经济体的事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是第三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两种发展模式,两种模式有各自的内容和特点,但总的看,东亚模式的经验多,拉美模式的教训多,两者模式同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因而也具备了一些共同点,如都出现了政治集权化,都重视改善当局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东亚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论长期处于世界边缘的地位,在被世界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应有的身份性。20世纪此起彼伏发展的西方文论其优势之一就是地缘性。因此,地缘文明是审视东亚文论的一个有益视角。在历史上,东亚地缘文明水乳交融,但当代东亚地缘文明并没有发生更为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在文论方面。在东西方文论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地缘文论,将进一步促进东方文论的自身建设、东西方文论的平等对话与整个世界文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汉诗作为与唐人交往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古代东亚国家国际化程度和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古代东亚文化圈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El本汉诗起源于七世纪中期,通过吟咏汉诗,中日文人们能够进行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抽象的意境交流,展示出东亚文人的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坐落在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西端的一块空地上,是一座包括主楼和两个侧翼的东亚型建筑。研究所独立于剑桥大学之外,是一所从事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科技文明史研究的研究机构。它成立于1983年6月,研究所内设有东亚科学史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出现的几次重大气候变化事件与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几次强烈构造运动在发生年代上的良好对应关系表明两者存在紧密的联系.或许正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了气候的巨大变化和现代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加强.高大的高原对大气系统有两个重要影响,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它们在亚洲冬季形成蒙古高压、夏季形成印度低压,从而导致东亚季风出现.青藏高原越高,其对大气的作用越显著,形成的蒙古高压、印度低压和东亚季风越强大.因此,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加强是青藏高原隆起的结果.东亚季风的加强和高原动力作用使西风带波动增加,造成冰期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侵、气候波动变大.青藏高原抬升和季风造成的化学风化增强还使大气CO2含量降低、气候变冷.因此,青藏高原隆起是控制新生代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0,(24):24-27
伴随着地区的合作与发展,东亚以及整个亚太地区产生了很多地区机制,搭建了地区构架的平台。东亚及亚太地区是个很复杂的地区,它的地区构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认为,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合作构架最基本的特点是多元、多重、多样。这些机制相互之间并没有完全的等级结构,功能也有重叠、交汇,这也反映了东亚地区的现实。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亚模式的历史局限的分析及重新概括,提出了东亚发展应有的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文化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当前东亚区域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文化认同的建构问题。指出,未来的东亚共同文化构建应立足于丰厚的东亚本土历史资源,具备时代性的全球视野,并充分尊重东亚各国本土文化间的差异,通过沟通与对话取得共识,以降低文化差异性在构建东亚共同文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培育东亚文化共同认知,构建东亚共同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东亚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合作机制的建立得到了东亚各国的普遍重视。以东盟和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10+3”框架是当前东亚范围内最广泛和最深入的机制形式。中国积极参与了同东盟各国和中日韩之间的各种对话和合作.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安全利益,促进了东亚的繁荣和稳定,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威望和国际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东亚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的区域科技合作也已经受到了各国的重视,提上了各国领导人的重要日程。“10+3”领导人会议明确了进行东亚科技合作的政治意愿和共识.各国开始着手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东亚的逻辑     
冷战结束后的10年,东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崛起、东亚经济合作的展开、东亚地区意识的萌发和增强等等,使得东亚从一个地理概念逐渐演变为一个经济、政治(暂且还不包含安全)的有机体。虽然这个有机体还处在其成长的初期,但已经呈现出自身发展的逻辑。过去10年东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是中国的崛起,而一些东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东亚国家很有市场,但由于中国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由于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负责任的表现,以及中国在地区经济合…  相似文献   

20.
鲜有美国决策者意识到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已结束——我们正进入一个亚洲(本文主要指东亚)崛起的亚洲世纪。东亚不仅经济进步,也形成了可维持和平稳定的机制。欧洲代表过去,东亚代表未来。而两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关注大西洋,而非太平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