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李善二注《文选》录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有李善题注曰:“《杂诗》,左居陆后,而此在前,误也。”意思是说,《文选》所收“杂诗”之目中,左思排在陆机之后;而在此‘招隐”之目内,左思却排在陆机之前,他认为这种“左前陆后”的排列法是错误的。邓仕木梁在《两晋诗论》一书中把左思和陆机各自的《招隐诗》进行比较,认为:“太冲《招隐》,无论章法命意,并同于士衡所作。”“寻太冲诗意,盖伤世务之劳促,故就隐者之清幽也。陆诗谓富贵不可求,且当辞荣而去,与太冲大旨亦同。……是知左、陆《招隐》。宗归不异。晋世…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与《昭明文选》被誉为六朝文学双壁。《时序》篇可视为文学流变简史,“时义”观则是贯穿整部《文选》的核心思想。《文选》的选篇、定体、分类、编次等皆在“时义”观指导下进行的,由此确定选文要有时代内容、教化功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标准。“天人合一”为《文选》《文心》之哲学基础,其内涵广博,详略古今则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姚晓菲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65-66,72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刘师培是近代著名学者,他对《文心雕龙》、《文选》都有深入的研究。刘师培在《文心雕龙·诔碑》篇讲解中对《文选》“诔”与“碑文”两类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可以对其作进一步的阐述。学习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历史的经验,是当代《文选》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6.
《昭明文选》作为一部按文体选录各类文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文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文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文选》的性质及作者编纂目的相关的;从《文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文”又重“质”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引经据典是李善注的最大特点,与五臣注比较,被认为没有“释义”,《六臣注文选》“善日言”有数百处,这些注是李善表现自己见解的阐述。李善注解释的内容与五臣注解释的内容有关系,以《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作品的解释为中心,研讨两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8.
评孔融诗     
孔融《杂诗》二首较有成就,为东汉诗坛增添光彩。《离舍诗》和《六言诗》仅以“首创”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临终诗》则逼真地反映出他临难之时的思想情感。总体上看,孔融诗思想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选》分类的确有可议之处,尤其是其小类。然这往往是“天然地”存在的,故只要对一大批文章进行较细的分类,就难以完全避免他人之“议”。姚鼐、章学诚诸家的批评主要是因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操作与理论要求间的差异及其“不思当时事实”所致。姚说似是而非,《古文辞类纂》亦多类似《文选》之“失”:章说太半责非其所当责,少半或有理而萧统“持之有故”。《文选》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尽管其更多的只是继承而非新的建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从文选注看李善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选》李善注之小学、文献学价值 ,古今认同 ,而美学、文学批评价值却很少有人关注。李注“函义渊深”,“曲畅精微”,“旁通要眇”之处 ,须“细玩全书而可知之也”。其美学思想 ,不独见诸“解题”,文学批评、审美取向 ,在浩翰注文中随处可见。李善《上文选注表》可视为李善注《文选》之纲领。李善留下的东西不多 ,但一部《文选注》足可确立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苏轼认为《文选》“编次无法” ,指摘其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失误 ,但萧统在《文选序》中已然明言其法分体次文之法 ,且对后世颇有影响 ;又说《文选》“去取失当” ,萧统文章衰弱 ,识见短浅。其实《文选》的文体分类、篇章去取是有自身价值的 ,萧统的衡文识见是拔群超俗的  相似文献   

13.
中师《课外阅读文选》教学常常被架空的主要原因在于教材信息量太大而教学指导时间太少。本文介绍了以“十二字”目标模式为指导,构建《课外阅读文选》教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北宋文人对《文选》的评价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文人对《文选》的态度总体上是友善的。《文选》在北宋的流布态势,经历了由初期的繁盛到中后期的平稳变迁。北宋初期文人重《文选》,作诗为文常宗法《文选》,中后期文人仍然熟悉《文选》,苏轼对其态度是个特例,是重视下的“求全之毁”。当然,北宋也有小部分文人对《文选》态度冷淡。  相似文献   

15.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四萧”,与“三曹”“二主”毫无逊色。“三曹”、“二主”主要贡献在创作,“四萧”主要贡献在编撰文集。这是总结性的,承前启后的。萧氏贡献的基础是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根基是对儒释道思想的融会贯通。萧统编撰的《文选》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不同角度研究《文选》,其整体价值必将大于分体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从史书材料、五言诗在汉代创作情况、对锺嵘和刘勰相关观点的辨析、与《古诗十九首》比较等六方面对《文选》所收李陵诗逐一考证,可以得出结论,《文选》所收三首“李陵诗”应当是李陵作。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关于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通知》精神,湖南省安监局把学习摆到了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9月1日,省局党组中心学习组(扩大)举行集体学习,局党组成员和局领导、各监察分局(站)、安培中心党委(党总支部、支部)和局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传达了国家总局党组和省委《关于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通知》,认真学习了《江泽民文选》中《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等重要文献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参加学习的同志就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谈了心得和体会,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选》是一部文学总集 ,问世较早。《晋纪总论》是《文选》中的一篇 ,通过《文选》与《晋书》和《资治通鉴》的对比 ,唯《文选》中的《晋纪总论》保持了原貌 ,这足以说明《文选》保存了大量已佚失的古籍片断 ,再加上诸多古人的注释中也保存了大量史籍的片断 ,能与正史“参互考校”,因而它对于辑佚、校勘、训诂、证史等诸多方面 ,是难能可贵的史料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引经据典是李善注的最大特点,与五臣注比较,被认为没有“释义“,《六臣注文选》“善曰言“有数百处,这些注是李善表现自己见解的阐述。李善注解释的内容与五臣注解释的内容有关系,以《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作品的解释为中心,研讨两者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以其特有的感受力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两方面对《文选》予以评价,并以其创造性的发挥与现实的社会斗争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他所一贯坚持的“古为今用”原则。同时也为深入了解他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许多有利的依据,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文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