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9月17-19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进行深入交流,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2.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2018年9月17-1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聚焦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中深化交流合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习近平主席专门为大会发来贺信,王沪宁同志出席大会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来贺信,众多专家学者分享了精彩报告,展现了世界各地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探索与实践的丰硕成果,对增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9月17-19日,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这是首次专门为促进公众科学素质而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包括会议、展览和专项活动等三大部分50余项安排,同期将举办全球参与人数最多的科普活动——全国科普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了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并致辞。王沪宁表示,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本次大会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增强公众科学素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对增强公众科学素质的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强调科技创新有赖公众科学  相似文献   

4.
 2018年9月18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承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学素质促进与媒体的责任"专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大会首场在全球播出的电视论坛,全程采用英文。  相似文献   

5.
 2018年9月17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相似文献   

6.
 2018年9月19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第五场高端对话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场对话由大会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主持,巴西国立公众科技传播研究所协调员、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组织科学委员会委员、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科技普及网络组织前主席路易莎·马萨拉尼,南非国家研究基金科学技术促进机构执行主任哈皮·亚布兰尼·努克里,世界科学记者联盟主席默罕默德·亚希亚以及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首任团长、荣誉团长钟琪4位嘉宾参加了对话(图1)。  相似文献   

7.
正9月17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科技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促进各国开放合作,是让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2018年9月17日上午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并致辞。  相似文献   

9.
 2018年9月17-19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很多学者谈到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得科学信息的主渠道,但在大会报告、高峰论坛上,中外一些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互联网的信息泛滥对人们获得正确科学信息造成严重困扰。对这种说法笔者深有同感,也曾经指出遇到的实际问题[1],现在问题越来越严重,希望互联网科普工作能够再创新,帮助人们从困扰中解脱出来,使公众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2018年9月19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嘉宾们围绕"科学素质促进:创新与发展"进行了高端对话,本场对话由大会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授、清华大学杰出客座教授林潮主持,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日本科学未来馆馆长、宇航员毛利卫,欧洲科学协会秘书长彼得·延德曼斯,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4位嘉宾分别表达了自己观点(图1)。  相似文献   

11.
 2018年9月17日下午,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第二场高端对话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科学传播斯图尔特教授、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组织副主席劳埃德·戴维斯主持,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委员拉里·阿沃西卡,越南科学和技术联合会会长邓武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以及美国科学新闻媒体集团主编南希·舒特出席了本次对话活动(图1)。《科技导报》整理了此次对话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2.
科界要闻     
正中国科协代表团访问美国、哥斯达黎加、智利5月14—24日,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应邀赴美国、哥斯达黎加、智利访问。代表团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国科协与上述国家相关机构在科学传播、科技政策制定及STEM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邀请相关机构领导人和专家出席将于201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从而推动建立、完善中国与美国、哥斯达黎加、智利等国家的双边科技人文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力度渗透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日益成为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科学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也是增进人类理解包容、理性平和的思想基础。全球公众科学素质不平衡的问题还很突出,国际科学素质领域交流合作机制尚不健全,世界各国人民期待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8年9月18日下午,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第四场高端对话继续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斯里兰卡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思锐玛丽·费尔南多,捷克科学技术学会联合会主席丹尼尔·汉诺斯,缅甸工程理事会主席查理·丹以及中国科技馆副馆长欧建成出席对话活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主持了对话(图1),《科技导报》整理了嘉宾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22,(1):54-55
十月 12日 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蚌埠市举行.由安徽省科技厅和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蚌埠市科技局、蚌埠国家高新区共同承办的"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古民居博览园隆重举行.论坛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的主题论坛之一,分为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文化与科技融合、全球性问题研究与开放科学及全球共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3个子议题,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中国创立的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是唯一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的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16.
 2018年9月18日上午,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第三场高端对话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科学院院士、柏林洪堡大学名誉教授因戈尔夫·沃尔克·赫特尔,智利国家科委探索项目主任纳塔利娅·麦肯齐·费尔森哈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课外学术活动中心主任、科技总辅导员彭禹,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韦钰出席了本次高端对话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主持本场对话(图1)。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信任·合作·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倡导开放包容,推动互信互鉴,通过打造世界级科技思想策源平台、国际科技合作信任平台、全球技术创新动力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融合共生,推动联合国可持续目标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欧建成 《科技馆》2005,(2):22-25
2005年4月11日,“第四届世界科学中心大会”在里约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科学中心:打破障碍,让公众充分参与”。通过大会、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等形式,就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在知识的平民化和社会参与方面,以及在促进公众参与到关乎科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展开研讨和辩论。  相似文献   

19.
言论     
正事件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9月的G20杭州峰会刚过,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浙江。11月16-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嘉宾参加。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中国率先提出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重要领军者。  相似文献   

20.
 2018年9月17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一场高端对话拉开帷幕。本次对话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主持。参加对话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诺丁汉大学教授马丁·波利亚科夫,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所长尼尔斯·瓦格斯塔德,以及英特尔中国副总裁兼中国战略办公室总监杨彬(图1)。《科技导报》整理了此次对话的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