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所谓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写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①固定的、呆板的常规教学模式使课堂机械而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课堂气氛沉闷,造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情境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2.
韩连喜 《科技信息》2010,(29):I0325-I032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认为,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为肯定的情感体验,使人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使人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的接触、认知、研究,使人全神贯注,甚至将痛苦也置之度外。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诺贝尔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因为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可以几天几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一起旁,急切希望发现所探索的东西。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教材的难易,教师的指导观念和能力,季节的特点,场地器材设备,尤其是学生的兴趣、态度、性格、能力等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差异等因素,对学生的情绪体验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情绪的活跃总是伴随着身体活动的活跃,使有机体动员起来,如血糖增加,呼吸和脉博加快,这些都是肌肉工作的必要条件。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起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智力活动水平,增加身体活力。消极的情绪,只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智力活动水平降低,体力下降,动作无力,姿势失常。所以,情绪体验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学过程中如何控制学生的情绪,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1990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和耶鲁大学心理学家SMovey和Mayer首先提出了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又名情商,是感知和体验、表达和评价、调节和控制自己、他人和环境情绪或情绪信息的能力;是由情绪引导来完成认知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传统所谓的“智力”或“智商”主要是指言语与数理逻辑能力等,我们称之为认知智力。  相似文献   

5.
控制技能     
教育本身在就是一种控制现象。师生之间的教育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控制,存在于教育过程中人际活动的始终,是教育人际系统在控制的作用下,改变其运动状态以达到教育人际互动目的的特定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人际交往中,出于教育教学上的目的,往往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强化符合目标的行为,矫正北离目标的行为,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情绪情感、活动行为最大可能地、不断地被置于积极有效的教育影响下,使学生的行为更具有合理性,以符合各种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6.
教学情绪场是一种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情绪感染,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或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想学乐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在教学情绪场中学习,大学生不仅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依据教学是智力与情感的双向交流活动,以及大学生以自我判定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发展性而有选择性地学习现状,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可能发生的情感性反应,使其能在情绪场中被学生接纳、内化。  相似文献   

7.
对于艺术接受活动中的思维现象,将其规范为形式逻辑的思维,或将其划入非理性的情感,都失之于各执一端的偏颇。试从文化心理的层面,论述了艺术接受活动中认知心理的能动机制、价值属性、以及诗意温馨与理智光辉有机统一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8.
控制技能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控制现象。师生之间的教育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控制,存在于教育过程中人际活动的始终,是教育人际互动系统在控制的作用下,改变其运动状态以达到教育人际互动目的的特定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人际交往中,出于教育教学上的目的,往往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强化符合目标的行为,矫正背离目标的行为,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情绪情感、活动行为最大可能地、不断地被置于积极有效的教育影响之下,使学生的行为更具有合理性,以符合各种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9.
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启动和激活的作用 ,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直接诱因 ,并转化为学习动机 ,对学生学习有激励作用 ,还可以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效率 ,在教学中有转移功能。克拉申认为 :虽然情感对习得机制并无影响 ,但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 ,老师们正自觉地由“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向“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方向转变 ,突出人的主体作用 ,将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结合起来 ,实施“情感与理智”、“情绪与行为”相统一的教学 ,强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是人与…  相似文献   

10.
情绪情感是影响人的认知的内在因素,个体社会情绪的发展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影响人的社会适应。应用“顺应社会性”、“注重文化作用”、“自主发展”、“积极引导”等策略来培养良好的社会情绪,通过“培养积极社会心态”、“加强自我情绪理解”、“缓解矛盾心理”、“理顺社会情绪表达”等方法来调适社会情绪。对社会情绪的调适有助于个体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减少反社会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思维的认知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外部世界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认识主体思维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法等这样一些构成智力结构和发挥智力功能的智力性因素和工具性因素不同。因此,考察和研究人的认识能力的时候,不仅要承认人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考察和研究控制人的思维活动的智力结构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12.
大乘佛教净土思想观念中所蕴涵的“道”“器”合一的相辅相济关系,一方面强调通过在“境净”中实现主体的外在超越,而另一方面主张主体以“心净”求得自我内在精神的超越。佛家这些义理和认知思维,蕴涵丰富的人文生态思想,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崇奉。同时,他们在创作和践行中所显现的人文生态观念,也契合了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语言主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思维与认知策略的特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汉译英过程中无灵主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思维是人脑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的认识活动过程,是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写作是人们运用书面语言把思维的成果物化为文章的脑力劳动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从立意选材到构思成文,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发散思考和收束思考是构思过程中两种常用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代名将,李大亮为后世所景仰的无疑是其智勇双全的魄力和忠孝仁义的品质。贞观年间(627—649),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上,李大亮反对朝廷过度靡费的招慰措施,主张"九州殷盛,四夷自服"的深根固本理念,他所提出的"臣而不内"的控抚策略,是符合唐初社会发展实际的。虽然起初这些建议并没有被唐太宗完全接纳,但历史发展证实了其预测的准确性,从而获得史官的赞誉。  相似文献   

16.
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阐释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解决的意义;分析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由心理活动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元认知组成,阐述各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由此提出了对数学问题教学中的“套题型”现象、学生解题错误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把人类活动归结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自身两个方向,指出了两种活动在主体、客体及其使用的控制手段方面的差别,并认为在现代社会,人类控制自身的活动主要由法律系统来完成的,进而提出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的模型。作者从法治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社会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了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的机制,阐述了法律是如何通过对个人的控制达到对社会的控制的,这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讨论了法的本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交活动是李鸿章后期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评价李鸿章的外交生涯,是评判李鸿章一生功过的一把钥匙。史学界对李鸿章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的研究日趋重视,涉及到对李鸿章中日外交、中俄外交、中法外交等方面,尤其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外交方针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9.
“意象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主体意趣的形象。”通过意象,作者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物质中;通过意象,我们也可以解读作者的意旨。对于回族作家张承志来说,意象是一种特有的话语方式。他的小说和散文均呈现出浓烈的诗性。与其说作为作家的张承志创造了作品意象,毋宁说意象创造了作为张承志的作家。本文把作家现实经历及文本透露出的主体经验作为“意”,把作品中选取、塑造的具体形象作为“象”,把二者的交合物群看作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意象群落,剖析出群落的形成因素、群落的特性和群落的指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体维度,施蛰存历史小说叙事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就人格倾向来看,施蛰存具有孤独、退守等特质,在心理类型上属于内倾型人格,在叙事上倾向于叙述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就心理需要来看,施蛰存生长在基本需要相对满足的环境,自我实现在当时成为意识中心。在创作上,意图开辟一条新路径;就个人经验来看,施蛰存通过作品翻译,掌握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创作的方法,并将它运用于实践,创作出迥异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