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言论     
《世界博览》2010,(18):21
中国已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吴敬琏、JohnMakin等中美经济学家却纷纷推测,中国很可能要经历与日本相似的"十年萧条"。尽管"中国特色"不想复制任何模式,但与"日本之路"的相似之处确实非常明显。相似的模式往往导致相似的问题,例如中国的人口问题就与日本极为相像。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是世界著名的产金地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主要以伪"满洲国"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由此,东北丰富的金矿资源悉数落入日本手中。日本通过伪满洲国政府,完全控制了东北的金矿资源。"满洲采金株式会社"和"满洲矿山株式会社"两家公司的成立也标志着日本对东北金矿资源的控制进一步加强。通过资源掠夺,日本把中国东北变为其"以战养战"的战略基地,大肆进行资源掠夺,奴役中国人民为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3.
陈杜梨 《世界博览》2012,(17):48-49
正从"真由美"到苍井空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1997年3月,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到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任主任。他首先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中国知识界,日本文化的地位比我们日本人想象的还要低"。沟口雄三发现,大多数日本高中生、大学生至少都能举出二三部中国古典作品的名称来,如《三国志》、《水浒传》等。而中国的高中生、大学生则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有一部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高傲的中国知识分子注意力依然是集中在欧美,对周围的亚洲诸国无暇顾及。"沟口如是说。那么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又如何呢?"歌舞伎"、"落语"、"浮世绘"、茶道、花道、书道能让欧美人感到异国情趣,中国人恐怕不能完全接受。歌舞伎会让中国人联想到京剧,落语会让人联想到单口相声,浮世绘和国画也有相通之处,至于茶道、花道、书法则至多不过被看成是对中国的模仿。对具有文化宗主国意识的中国人来说,日本的古代文化只不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已。沟口没有想到,日本的现代影视剧反而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  相似文献   

4.
冲绳原名琉球王国,与中国大约有500年的友好交往史。琉球历代国王曾通过与中国建立"朝贡"与"册封"的关系,与中国建立起密切的外交与贸易关系。自1872年起,日本宣布琉球王国专属日本"内藩",为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1879年3月,日本将琉球改为冲绳县,正式宣布吞并琉球群岛。但这并不  相似文献   

5.
看中国     
《世界博览》2013,(17):8-11
热点1BBC:70万中国人如何在日本生活其实有很多中国人真的喜欢日本。在日本茨城县,农场主人北岛善德迅速地收割菠菜。他是农场里工作的唯一日本人,除他之外,所有工人都是中国人。过去10年,北岛雇用了不少中国的"研修生"。他承认,如果没有他们,生意将无法继续,因为日本的年轻人根本不会做这样的工作了。在和来自中国中部贫困村落的年轻人并肩工作的同时,北岛对他的中国邻居产生了新的尊重。北岛称呼他的员工为"研修生",因为他们只能在这里学习居住3年时间。在日本全国,至少有10万中国"学生"在为日本的农场和工厂工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日本并居住在这里,这个数字超过了70万。日本人往往会对此表示非常惊讶,因为没想到中国移民涌入得这么快。目前,中国移民的最大群  相似文献   

6.
从近六年来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关于中国报道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提高,日本越来越关注中国军队的海洋活动、海外派兵以及中国的军事高科技发展等问题。日本的"中国威胁论"促使日本对中国的关注点更加细致和全面,对中国的安全战略和政策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属于"支那史"、"东洋史"的分支;冈仓天心的中国美术研究较明显地带有军国主义思想的印记;即使比较纯粹的学术研究的大村西崖等采取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准确地判断中国美术品的价值和地理分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为日本掠夺中国珍贵文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由此,从日本的中国美术研究亦可窥见日本侵华的图谋。  相似文献   

8.
郭雪咏 《科技信息》2007,(22):147-148
江户时代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日本普通民众的意识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武士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日本武士对中国儒学中的重要观念"忠"孝"的理解却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江户时代,儒学也给武士道增添了许多适应时代的新内容。日本儒学也从初期的以为"敬"中心发展为以"诚"为中心,表现为日本儒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2,(13):13-13
正中国人得到帮助时说"谢谢",日本却说"对不起"。日本演员矢野浩二在中国生活已有十年之久,他在日本一家杂志开设了专栏,定期写作关于中日之间文化上的不同。最近一期,他写到了中国人和日本人想拜托别人做事时用词的差异。日本人很喜欢说"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抱歉",日本的"对不起"也有谢谢的意思,但中国人却喜欢在对方答应自己的请求前,先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的中日关系,可谓"居相近,心相远"。2014年9月,《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日本著名的非政府组织,"东京—北京论坛"的日方合办者)联合发布的第十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高达86.8%,日本民众对中国印象"不好"和"相对不好"的比例达93.0%。同年12月,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外交舆论调查报告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抱有不亲近感者比例是83.1%。这是内阁府自1978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比例。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前与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通的日本人长野朗写了许多介绍当时的中国、评论中日之间各种问题的论著。在他的对华观中不乏一些良好的思想要素,但也蕴涵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因素。譬如,他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的偏见与荒谬之处。长野朗“满洲占有论”的主要目的在于,政治上为日本占领东北制造理论依据,经济上替日本筹划掠夺东北的自然资源;他的“中日共存设想”狭隘霸道,充满着侵略扩张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前与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通的日本人长野朗写了许多介绍当时的中国、评论中日之间各种问题的论著.在他的对华观中不乏一些良好的思想要素,但也蕴涵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因素.譬如,他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的偏见与荒谬之处.长野朗"满洲占有论"的主要目的在于,政治上为日本占领东北制造理论依据,经济上替日本筹划掠夺东北的自然资源;他的"中日共存设想"狭隘霸道,充满着侵略扩张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日战争初期,美国政府奉行了一条举棋不定的“中立”政策:一方面,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美国不甘心让日本独占中国,对中国的自卫行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以牵制日本扩大侵华;另一方面,由于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国内受到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牵制,既不愿意放弃有利可图的对日贸易,在军事上又没有作好对日作战的准备,因而不肯切实采取支持中国抗战、制裁日本侵略的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丁福保(1874-1952年)是20世纪前期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他在中日医学交流方面的工作:详细介绍了丁福保1909年赴日考察近代医学和进行医学交流的情况;对丁氏翻译日文医学著作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通过对丁氏医学译著的种类、数量、质量和传播情况的分析,着重探讨了他在引进近代西医学和日本学者用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药的成果方面所起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中国通长野朗经常以私人身份参与社会活动。长野朗的活动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向日本政府呼吁调整对华政策,二是希望政府解决农民贫困问题,三是密切关注政界和军队的动向。长野朗的目的并非单纯地为了实现和平,而是出于日本国家前途和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后,日本蓄意挑起“间岛“纠纷,图谋我国延边地区领土主权。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与日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做了大量而有实效的工作,终使日本蚕食中国边境领土的阴谋和野心受到了一定的遏制,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80至2009年数据,考察日本对中国和对印度商品贸易中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发现从日本出口看,2003年以后中印两国存在正的相关系数;从日本进口看,1991年以后中印两国则存在负相关系数。由此得出结论:在日本出口方面,中印在2003年后存在互补关系;在日本进口方面中印在1991年后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为系统、深入地回顾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轨迹,先后从双边贸易、投资、政府间的资金合作等角度详细论述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变化,在充分的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客观全面地总结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展望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中日两国由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供应而形成的石油关系,通过分析中日油气之争的供需背景和起因,在中日两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利用博弈理论的观点,推导出受制于战略利益的中日间进行的石油能源博弈实现双赢的纳什均衡的不可实现性,阐明中日对俄罗斯远东石油竞争的不可避免性和非合作性,并预计在更广的地域范围这种不妥协性竞争将影响到我国海外能源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