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充地区白蚁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七年三月,南充地区科委召开了“南充地区白蚁科研”协作会议,会上我组接受了“南充地区白蚁种类调查”任务。一九七八年又接受省白蚁协作组下达的“南充地区白蚁种类及分布”任务。三年多来,在  相似文献   

2.
我院数学系和南充地区教科所共同研制的“普通教育评价系统分析及建模研究”成果,于1990年4月26日在成都(四川省科委主持)鉴定邀请了13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1.本课题适应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教育管理发展需要,具有导向性.课题选题主项准确,针对性、实用性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2.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正确,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符合课题要求,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一定范围的实践试验结合  相似文献   

3.
陈鸿剑 《科技资讯》2010,(12):231-231
酿造酱油系以粮食及其副产品等为原料经酿造而成的产品。酿造酱油是用大豆、脱脂大豆或用小麦和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料;配制酱油必须以酿造酱油为主体,酿造酱油比例不能少于50%,也就是说,配制酱油中由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提供的全氮不得超过50%。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营养和质量指标,也是酿造酱油中大豆蛋白水解率高低的特征性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鲜味也越浓,所以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在某些市售酿造酱油中,由于人为添加了味精或谷氨酸钠,从而使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来源发生了改变,因此,某些情况下,氨基酸态氮含量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酿造酱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乙酰丙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酿造酱油是由大豆或黑豆和小麦各自作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来源而制成的.酿造酱油保持着盐份的高浓度(16%-18%),是经过长时间的微生物发酵,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为氨基酸、糖、有机酸、乙醇和酯的混合物.快速发酵或混合而成的酱油被称为配制酱油或化学酱油,因为酿造酱油发酵时间长,产量低,成本也相对较高,而配制酱油产量大、成本低、周期短,所以如今被广泛应用.但配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白酒生产的废弃物酒糟为主要原料生产酿造酱油的生产技术。利用本文介绍的低盐固态酿造技术生产的酱油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丹  张国强  张雷  祁菊芳 《科技资讯》2013,(17):228-228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青稞作为淀粉质原料酿造酱油的生产工艺,通过检测氨基酸态氮的变化和对青稞酱油感官评定的研究,确定青稞酱油的最佳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嗜盐四联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用传统露天酿造工艺的中国酱油发酵酱醪中分离筛选嗜盐乳酸球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分类地位,为研究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四联球型,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运动;接触酶反应阴性,能从葡萄糖产酸而不产气;NaC l含量为18%的培养环境下乳酸产量达2.2%;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筛选菌株与嗜盐四联球菌的亲缘关系最近,从而初步确定其为嗜盐四联球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以啤酒生产副产物麦糟和废酵母为原料,以沪酿3.042为菌种,采用低盐固态发酵方法酿造酱油工艺进行了研究,为啤酒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科委于1989年12月28日邀请了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南充地区农科所、内江市种子公司等市内外有关领导和同行专家、教授50余人,并由其中15人组成鉴定小组.对我校应用生物研究所为主的甘薯新品种选育课题组选育的甘薯新品系828-34,8213-20进行了鉴定.鉴定组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选育技术报告,提出了质询.经认真讨论,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0.
徐驱雾 《广东科技》2011,20(16):83-84
酱油酿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酶。淀粉酶是时酿造酱油生产中淀粉质原料进行作用,形成酱油中还原糖,糊精等成分,增强酱油固型物以及提供酒精发酵、有机酸发酵的原料成分。蛋白酶是将大豆蛋白质水解成低分子蛋白胨、朊、多肽及氨基酸,使酱油含有多肽和氨基酸,成为营养丰富含有鲜味的调味品。纤维素酶是水解纤维素使之变成葡萄糖,同时纤维素酶具有对植物细胞壁的溶解破坏作用,使植物细胞中内含物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添加这几种酶,明显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改善了酱油风味。生物技术在酿造酱油生产中将得到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6,(11):17
企业简介:北京市食品酿造研究所(简称:食品酿造所)成立于1976年,是北京市唯一的酿造行业科研单位,是我国食品与酿造行业综合性研发机构之一。研究所现设菌种站、检测中心、技术咨询开发中心和酱油、醋、新型调味品开发三个研究室。食品酿造所是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之一,担负着调味品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所属的检测中心于2004年通过国家实验室的认可,是我国最大的调味品专业检测站。  相似文献   

12.
酱油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对蛋白质和淀粉质原料进行发酵后得到的调味产品,具有独特的香气及滋味.作为调味料,酱油的鲜味十分重要,但就目前的酿造工艺来看,只经过短期高温的发酵得不到鲜美的酱油产品,必须通过外加助鲜剂,才能保持和提高酱油在调味料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是兰州市科委1998年的软科学课题,由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前,酱油酿造的主要原料是大豆饼.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大豆蛋白资源的多渠道开发利用,使大豆蛋白资源日趋短缺,酿造业所需的豆饼价格一涨再涨,严重影响酱油酿造业的发展.为此,必须进行新的蛋白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应用科技》1999,(8):36
速溶颗粒酱油(已获专利权)是酱油的换代产品.它是在传统酿造工艺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将液体酱油制成颗粒或粉状(微粒),粒度在10~120目之间依需要生产.该产品经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审核,荣获金奖,列入全国名优新特调味食品推荐产品.酱油是消费量最大的一种调味品,液体运输不易,且品质很不稳定,假冒伪劣很多.  相似文献   

16.
南充构造处于川中隆起斜坡位置,又是龙门山构造带、大巴山构造带和华蓥山构造带等不同方向不同时期构造交汇叠置地区。为研究分析川中地区南充构造,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及物理模拟实验对南充构造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充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喜马拉雅期改造定型,通过设计实施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在隆升作用下南充构造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酱油粕是酿造酱油时的残渣。由于它食盐含量高,又有臭气,故商品价值不高。日本《特许公报》1982年第52362号介绍了一种利用酱油粕生产复合多糖的方法。例如,用1公斤酱油粕(含水分23%),加水10公斤,充分搅拌,过滤,水洗二次,得不溶性  相似文献   

18.
金华县的综合利用工作正在广泛开展,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果,简介如下:1.采用新法发酵,提高酱油出率:金华食品厂在上海酿造五厂帮助下,革掉十多年来一直使用老法生产酱油的旧工艺,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酱油的鲜味与其产生的机理为酿造工业的科研与生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酿造大酱、酱油、酒时必不可少的酒曲究竟是什么? 最近,在酒曲中加入盐和水制成的“加盐酒曲”作为家用调料备受关注。同时,酒曲也是酿造大酱、酱油和酒必不可少的原料。酒曲究竟是什么?它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