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李洁 《科学之友》2008,(9):103-104
文章通过查阅并整理中外男子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十年来的运动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运动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整体水平与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我国运动员各单项的中国纪录成绩,提高我国全能运动整体水平应在1500m和400m单项上,尤其在1500m项目上。这一研究为今后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查阅并整理中外男子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十年来的运动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运动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整体水平与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我国运动员各单项的中国纪录成绩,提高我国全能运动整体水平应在1500m和400m单项上,尤其在1500m项目上.这一研究为今后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4年7月27日,美洲业余田径联合会举行庆祝会,祝贺打破2.44米跳高纪录“一周年”,因为该纪录被认为是一项“逼近人体极限的跨世纪纪录。” 原来,在1993年的这一天,古巴跳高名将索托马约尔在西班牙萨拉曼卡举行的国际田径赛上,以惊人的一跳,越过了2.45米,打破了他保持多年的世界纪录。由此,世界体育科研界在瞪目结舌之余,引发了一场“体育纪录是否有极限”的争论。 一批专家认为,体育纪录不存在极限。他们的理由如下: 曾在男子400米跨栏国际大赛中连续保持120多场不败的美国“跨栏王”摩西,于1983年创造了47.02秒的惊人的纪录。当时,连裁判都不敢相信,以为电子计时器出了问题,经反复核实后,才予以承认。在场的教练员都认为,谁敢断言这个纪录还会被打破,那一定是“呆人说梦话”。全世界的体育新闻也按这种观点进行了广泛的报道。然而只过了9年,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新一代“跨栏王”、美国的凯文·扬即以46.78秒的成绩打破了这个纪录。当时在场的许多人  相似文献   

4.
8月16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69的惊人成绩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并以较大优势夺取金牌.  相似文献   

5.
1.日本撑竿跳高称雄一时的深刻含意在今天,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无论什么样的体育竞技比赛,单凭材料的改进来让世界第一流选手创造世界纪录是极为艰难的。任何体育纪录的刷新,只有在运动员个人才干、训练方法和完善的体育器材、设施(包含着材料)融为一体时才有可能出现。体育竞赛有许多项目,其中最能反映新材料开发对创造新纪录的巨大作用的要数撑竿跳高。纵看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撑竿跳高发展史,运动员用的竿子历经了由竹竿到金属竿、玻璃纤维竿的沧桑之变,相应地撑竿跳高纪录也有了惊人的提高。在撑竿跳高史上,日本的成绩曾辉煌一时。1932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日本选手西田修平过关斩将,奇迹般地越过了4.30米的高度。虽然他仅以1厘米的优势险胜美国的米勒而获得亚军,但这一成绩却令同行刮目相看。紧接着在柏林奥运会上,日本人雄风未减,最后囊括撑竿跳高银牌和铜牌。  相似文献   

6.
4个人的战斗     
<正>这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比赛,也是最考验团队配合的运动项目之一,更是这世上跑得最快人们之间的战斗。8月29日,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进行了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的决赛。中国队交接棒的表现堪称完美,最后一棒的张培萌更是上演神奇反超,最终以第三名的成绩完赛,并创造了全新的亚洲纪录。赛后美国队被判犯规,中国队又递补为亚军。相信大家对这一幕一定还记忆犹新。其实,无论是哪一届田径世锦赛,4×100米接力项目都是作为最后一道大餐呈上的。电光火石的瞬间、血脉债张的刺激,这个项目有足够的理由让大家的肾上腺素疯狂进发。  相似文献   

7.
杨石先 《科学通报》1964,9(10):859-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十五年了。回顾十五年来的伟大成绩就更增加了我们庆祝节日的喜悦心情。我们不仅高兴地看到工农业战线上的重大胜利,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我国十五年来在科学事业上所获得的丰硕果实。这不禁要使我们为之高声欢呼,欢呼党的科学政策的胜利,欢呼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类运动成绩有无极限或世界纪录有无极限,英国牛津大学体育生理学家爱德华解释说:现在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如今男子100米跑绝对不可能创造6秒的成绩,更不用说5秒或4秒了.  相似文献   

9.
在2021年9月12日的维也纳马拉松赛上,一位埃塞俄比亚选手以2小时09分22秒的优异成绩,获得该比赛的冠军.但在比赛结束后45分钟,他的成绩被取消,原因是他穿着的参赛跑鞋违反了世界田联的跑鞋最新规定.按照规定,跑鞋的鞋底厚度不能超过40毫米,但是该选手的鞋底厚达50毫米.更厚的鞋底可以提供更好的弹力,帮助选手节省体力...  相似文献   

10.
公元1908年,伦敦举办第四届奥运会之际,《天津青年》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并发出"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办一届奥运会?如此简单的三个问题,却让国人等待了整整一个世纪才获得圆满的答案:1932年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田径选手刘长春成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1952年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新中国首次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加比赛;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中华民族的奥运梦想终于实现了!为庆祝北京举办世界这一体育盛会,本文特刊出这组与奥运有关的文章,以飨广大青少年读者。  相似文献   

11.
引子 "各就各位--" 听到这一口令,站在起跑线后那位唯一的选手觉得有些好笑.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各",只有他一个"个",他就位了就算是全就位了. 当然,这里没有算上通道另一侧的那名选手.口令是在两个起点同步发布的,要是算上她的话,这个"各"字还是有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刘锦淮  孟凡利 《自然杂志》2008,30(4):211-215
纳米技术发展到今天,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对纳米技术本身安全性的研究呢?它的发展会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呢?这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课题,纳米检测技术的发展是解决这个疑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首届科技启明星中有5位女性,我们专刊此前报道过其中的3位。贺鸿珠是这5位中的一位。日前,我访问了这位目前已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的启明显。和贺鸿珠一交谈,你就会感到这是一位蓬勃奋发的职业女性,现年对岁的贺鸿珠从1980年考进同济大学建筑材料工程系至今已在建筑材料领域学习工作了整整18个年头。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传统上男性占优势的领域,一个女子要达到男子相同的地位、成绩,她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贺鸿珠正是凭着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和接受各种挑战,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让须眉也是贺鸿珠…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1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名男子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他们于2008年6月在佐治亚州北部山区远足时发现了一具大脚怪尸体。这个大脚怪身高近240厘米,体重225千克。他们上传至互联网的照片显示,这是一个身形庞大、毛茸茸的、脸部像猩猩的怪物。两人称,他们相信这是一只雄性大脚怪,全身长满红毛,有一双黑灰色眼睛,手脚与人类十分相似。他们还说已经拥有大脚怪的DNA证据,将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当众公布。  相似文献   

15.
紧张激烈的跑道速度滑冰选拔赛开始了。首先要了解一点儿速滑比赛的常识,如500米接力这个项目中,每个选手都要里圈、外圈各滑1次,两次合计时间计入成绩,时间短者名次在前;轰动长野冬奥会的1种新式冰刀“拾雷波”为比赛增添了不少高科技色彩,也  相似文献   

16.
跑道上5000米速滑比赛正在紧张进行,跑在前面的选手已进入最后一圈,就在冠军奖牌唾手可得的当口,只听脚下“咔叭”一响,冰鞋与冰刀于脚跟处断开了,倒地、摔伤似乎已在所难免,奇怪的是人们担心的事不仅没有发生,这个选手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冲向终点,结果观众一场虚惊,选手再建奇功。 断裂的冰鞋并非劣质产品,相反倒是凝聚了多项高新科技的冰上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在历届奥运会上都有一些优秀选手改写了世界纪录。他们之所以能创造好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固然是本人良好的训练和比赛时充分发挥技能的结果。不过许多运动项目,特别是游泳、滑雪、速滑、冰车和雪橇等项目的运动员能够提高成绩,还得赖于他们所穿的高科技运动服装,美国康奈尔大学纺织品专家 N·布林说,各研究和生产运动服装的厂家,在开发新材料和新式样  相似文献   

18.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选手们几乎是赤身裸体参加比赛,比如在决斗中,衣服有可能成为累赘,妨碍选手们的发挥.但是现代技术已经改变了这种状况,在一些运动项目中,特别是游泳,适体的运动服装不但不会影响成绩,还会给运动员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9.
<正>从设计工业遥控器开始,到把中国元素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设计为他获得了无数的赞誉。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做的事不是创造个新玩意儿,不是创造一个新理论,但他可能赋予了一件事新的生命,是给一些东西加上附加的价值。他就是贾伟,知名的洛可可设计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创新设计实在是太多了。一只八哥带来的灵感贾伟最初设计的一款工业遥控器,曾在国际上获得过很高的赞誉,这让他  相似文献   

20.
有个棒球选手一直打不赢对手,渐渐有些心灰意冷。他的教练没有向他说教,只拿了一根球棒,要求他在不能碰触这根球棒的情况下,设法把它变短。这位棒球选手苦思多日,一直找不到解决之道,只好请教练告诉他答案。教练拿了一根更长的球棒,把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